2007 (300)
2008 (101)
2009 (219)
2010 (162)
2011 (158)
2012 (74)
2016 (305)
2017 (259)
2018 (148)
2019 (46)
2020 (50)
***
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削發出家的消息,是這幾天的大新聞。今天路過水沫朋友的博客,懷舊的她,已經做好了一個重溫紅樓人物的音樂/動畫貼子,並問讀者‘不知是何感想’。我說:陳有勇氣做世人眼裏的‘瘋子’,我佩服她。
一直尊敬有宗教信仰的人,自己卻沒有從宗教中尋找寄托的欲望~~~至少到目前還沒有。一路走來,也隨緣零零碎碎的讀過一些中西方有關宗教的文章。不過跟學習別的東西一樣,隻是當作獲取知識來讀的。一向喜歡自然,相信人性的‘真/善/美’是自然美的一個部分。就我所理解的那一點點宗教,不管東方西方,耶穌佛祖~~~都是要教人向善的。不皈依任何宗教主要是不願意受形式上的拘束。也許天性散淡的人,更願意用自己的方式向善吧。
陳曉旭說:“首先感謝大家對我多年來的關心和支持,不惑之年終於走出了我人生最重要、最正確的道路。出家不是消極避世,而是更積極的人生選擇。。。 。。。在家修學總有兼職之感,出家修學更能專精一門深入,這也是古大德求學之道。”
一個人在經曆過那麽多起落之後,最終找到自己的求學之道,真是可喜可賀。更何況她的選擇是:拋下多年打拚之後已經到手的名和利,不再跟著這個世界發瘋;勇敢地追隨自己心靈的呼喚,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安寧和幸福。
罷了朋友寫道:“人們常常喜歡這山看那山高,兩邊的風景雖各有千秋,但最終在心裏的感覺也不過是大同小異而已。事實上,這人生怎麽過都會有遺憾。有的人總是在尋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從來不尋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 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種好,隻有天知道。”
讀著這些,不禁又想起大學時好幾次在傾聽完別人的故事後寫在日記本裏的那句感歎:
我們追求幸福,但一路上都是痛苦~~~
什麽是幸福?什麽是快樂?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吧~~~也許,快樂是別人眼裏的現象,幸福是自己心裏的體驗?或者說,快樂是表現,幸福是感覺?
有時候想:這個世界本來很簡單的,是人把它弄得太複雜。如今我們想回歸簡單,反到成了一種奢侈。你若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麽?我也沒有滿意的答案~~~或者生命一路掙紮,忍受痛苦,為的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幸福?
久旱遇雨的植物,在陽光下快樂地仰起頭;
吃飽了的小動物,在從林中快樂地嘻戲~~~
人類不幸發達了大腦,快樂多了層次,享受快樂的過程也變得複雜起來。於是快樂就不再單是身體的滿足帶來的愉悅,快樂隻是幸福的源泉之一。
幸福的感覺是很複雜的。我們不但從快樂中感到幸福,痛苦有時也會給人幸福的感受。‘天龍八部’中那個鐵頭人遊坦之把自己的兩顆眼珠挖給心上人阿紫時,也許在血和淚中,他感受的正是痛與苦的幸福。
此外應該還有寂寞中的幸福;孤獨中的幸福~~~甚至絕望中也能感受幸福。還是那遊坦之,我們不妨想象一下:當他抱著死去的阿紫跳下絕望的深淵時,心裏湧上來的,也許正是幸福的感覺。
造物讓人類脫胎換骨,賦予我們思考的能力以區別獨立於其他生物。於是我們從呱呱墜地便啟用大腦,自覺不自覺地開始學習思考,慢慢積累智慧。所以我們都比例不同的擁有兩個世界:一個名‘現實’,一個叫‘理想’。其實很多人一生奔波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這兩個世界合二為一。結果如何?唯有自知。
人生如戲。我們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上,扮演著各種角色~~~先是為人子女;然後為人配偶、為人父母;我們做工人、做農民、做學生、做教師、做職員~~~當然還做兄弟姐妹做朋友。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每個人都兼扮數角。有的角色我們扮演得很成功,有的就很失敗。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努力著。而努力總是很累人的,尤其是扮演的不是你一心向往的那個角色之時。
因此,我們是不是該時時記得對自己說:還是把全人類的幸福先放一邊,善待自己,先對你自己好一點兒啦!
如果愛情給你幸福的感覺,那就去戀愛吧;不過最好像去劇場看戲~~~得一場一場的來。當然,你要是雜技超人能同時腳踩好幾隻船那又另當別論:))
如果你覺得進入婚姻幸福才能長久,就去登記吧;不過別忘了‘婚姻需要經營’這句話。諾言說出來就成了化石,變的是那個許諾的人。其實‘變’才是宇宙中唯一不變的永恒,如果雙方的感情隨著歲月變化失去了平衡,不用心調整的話就會漸行漸遠~~~那麽婚姻的結局就真的隻能是愛情的墳墓了~~~據說付出最多的那一方,永遠是受傷最重的。
如果你能從音樂/繪畫/詩詞/手工~~~等業餘愛好或者上網寫博泡論壇中找到快樂的源頭,那就輕鬆地去享受吧;就是得隨時提醒自己分配好時間,不要忘了身負的家庭重擔和社會責任。
如果名利帶來的快樂讓你感到幸福,不妨去追逐名利;隻是別忘了遊戲規則,小心墮入法網。
如果聖經十字,木魚青燈~~~能讓你的內心寧靜安樂,那就皈依宗教罷;隻是在跨入受洗的水池或削下三千煩惱絲之前,再三掂量一下自己是否真能拋得下塵世間的一切牽絆,是否忍受得了清規戒律~~~
仔細想想,通過文字認識和了解世界,同文字後麵的靈魂交談~~~一直是我快樂的源泉之一;曾經和現在,都在閱讀中有過許多幸福的體驗。記得少年時代就學著用文字搭建了一個小小的理想世界,那裏便是我的樂園。文革的餘悸讓我聽從了父輩規勸,在高考時放棄了把文學做為職業的理想。畢業後隨著涉世的深入,醒悟到理想和現實的完美結合,此生恐怕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了。平凡懦弱如我,當然又一次選擇了現實,並決定鎖上通往那個‘秘密花園’的小門,好從此專心扮演社會賦予自己的各種角色。
天上的太陽從西到東隻畫了半個圓,山菊彎彎曲曲的走了一大圈,在人生的秋季似乎又回到起點。想想吧:如果你在太陽落山之前,意外找回那把以為永久丟失了的鑰匙;接著又發現花園並沒有在想象中坍塌,斑駁的鏽跡還可以擦去,厚厚的灰塵也容易清洗~~~此時的那份驚喜,真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而且人生的軌跡不是平麵而是螺旋的~~~回到荒蕪的故園時,雖說霜滿兩鬢,記憶力也大不如從前;但也欣喜地發現,自己的學習能力原來已經更上層樓。
世界在進步,文字的樂園不再隻是搭建在書頁上。網上點開一篇篇文章,咀嚼一行行詩句,走進一家家博客~~~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個讓人年青和感動的世界。有時候讀到妙處,恍恍惚惚中仿佛騰身而起,一個輕盈漂亮的‘縱雲梯’旋上半空,伸出手,與等在那裏的作者輕擊一掌。於是我和你,我們兩手相握,四目相交,雙雙飄然落地~~~
然後:你拈花,我微笑~~~
***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14&id=44503&star=1#44503
... ...
秋風碌碌地奔忙,嗬護著片片樹葉,黃的,半黃的,還有紅的~~~
把它們送上柏油路,任其在車輪間飛舞,或者在下水道口堆集。
有些上了屋頂,卡在‘瓦’縫中,看大雁成排結隊地飛過。
漂泊在池塘裏的,被柔情托住,看著是那麽逍遙陶醉~~~
明天,也許後天~~~總之有一天,
當它們被泛濫的柔情浸泡久了,感到的會是不堪承受的重,
於是沉,沉到塘底~~~
忙碌的秋風,為葉們作著安排,也許懷著滿心的愛
可誰說愛的安排,一定就是妥善的?
... ...
(By 山上白雲泉)
浮生若夢。
若周公可解夢,浮生誰人可解?
莊生曉夢迷蝴蝶,抑或是蝶夢莊生?
確定無疑的,是作為夢者的存在。
我存在。
我存在於此世間,正如我的影存在於地上。
影不知其為影,因為有一個它不能跨越的維度。
我如能跨越時空,是否會發現此生也是更高的我在這個世界的投影?
如是,那麽“我”是誰?為什麽來到這個世界?
存在有目的,因而有意義。
意義是為每個人量身定做的,它依賴於我過往的人生經曆。
這經曆,則包含著一係列的坎坷。
光線隻有在鏡麵上才能折射到自身,產生相幹波,從而認識自己。
我隻有在經曆中才能同樣地反省、認識自己,以達到內在的超越。
這就是目的。
道家之得道,煉金家之成金,印度教之解脫,都是超越的狀態。
這種狀態在於意識水平的提升,並不在物質的範疇。
夢境是潛意識的浮現。
夢中所體驗到的真實,醒來才恍然大悟其虛空。
夢中所體驗到的美,醒來卻依然是美。
因為我生活在這個真實的世界,物質的世界。
但是,美並不是物質的,它可以穿越。
正如愛。
科學可以研究一切物質的東西,定義一切客觀的存在。
但是科學不能告訴我什麽是愛和美。
因為它們隻在我心裏,是主觀的直覺。
用任何探針也發現不了它藏在那一個細胞,但是我知道它存在,且那樣真實。
卻不在這個三維物質空間。
愛可以永恒,美可以不朽,因此也不受時間的束縛。
如果有一天我跨越時空,仿佛夢醒,能帶去的也隻有美和愛。
有人說潛意識是混亂的非理性意識,是較為不夠進化的部分。
如果潛意識是冰山,那麽我日常的意識隻是露出水麵的一角。
我不能認識水下的部分,但是它卻主宰著我。
我在夢中跟它溝通,它用夢境的形象符號來告訴我一些啟迪。
它其實也是我;這是心靈內部的對話。
可是,“它”為什麽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東西?
真的是不夠進化的一部分麽?
它有一部分,居然可以跨過我的軀體。
那就是集體潛意識,這部分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
它所用的符號語言,也有共通之處,所以周公乃至心理學家們才可以解夢。
也就是說,我有一部分在這個軀殼裏麵,還有一部分,跟所有的人是一個整體。
就好比大腦的細胞,雖然是單獨的個體,但是協同在一個有機體裏麵運作。
單個細胞本身並不會思考,但這個稱為大腦的細胞群體,卻有主體意識。
或許人類整體也有主體意識?
一切存在都在發展之中,生命在進化,意識也在進化。
作為生命的最高形式,人類無疑是意識進化的載體。
整體的進化,需要局部的進化;每一個人作為整體的一部分,都有重要意義。
人類與生俱來的歸屬感,是否意味著人類是宇宙整體進化的重要一部分?
宇宙有意識嗎?宇宙也在意識進化的過程中認識自己嗎?
我們無從回答這個終極問題。
但是,如果人類作為意識的載體,其目的和意義跟宇宙相聯係。
那麽每個人人生的目的和意義,也跟人類整體相聯係。
無數哲人探究過超越,他們告訴我們,從自身做起,進行內在的超越。
那麽要否借助一個超越的外在?
內在超越與外在超越之爭,已經進行了數千年之久。
憑著信,還是憑著智慧?這是哲學和宗教的分野。
古往今來,有一個神秘主義的傳統,既不是普通的哲學,也不是宗教。
它以靈知、玄秘、巫術、靈修等各種形式出現過,從未是主流。
但神秘文化一直在人類文化的發展中存在,傳承著一套古老的信念。
在許多符號、象征的背後,我們都可以發現它的蹤跡。
神秘主義傳統認為人憑著智慧達到超越,同時也要憑著信。
信自己。
相信自己是偉大整體的一部分,相信一切萬有和塵世萬物之間的聯係。
就好像自相似的混沌係統,又好像全息照片。
任何一個微小的局部,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
認識外在,從認識內在做起。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做起。
不論追求得道開悟、修佛成仙,都是這信念在不同曆史階段的麵目。
不論佛性、神性,其實都是完美化的人性。
我跨不過時間的界限,但我可以理解我的目的和意義,理解經曆的一切。
因此讓自己充滿更多的愛和美,也更加快樂。
隨著愛和美超越時間的束縛,我的精神以它們為載體而存在。
那些古老的智慧仍舊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深處。
隻是我們忙碌著,忙碌著,忙碌著,
直到構築了屬於自己的繭,足夠厚實的繭,
然後,才開始坐關冥想。
但是,當你突破所有層次的束縛,
經曆自我挑戰後的蛻變,
有了蝴蝶的翅膀,不再局限在樹葉的範圍,
於是體悟生命的真理,
你會發現,原來你是多麽的不同。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2&postID=20123
能知足常樂的確是福氣:))
三五元宵夜還那麽勤奮思考哪!
自己一直在非常努力地追求精神上的快樂與滿足,然而直到今天,我還是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因為我活得並不滿足也並不快樂。
--罷了要求太高,苦了自己
祝山菊MM快樂幸福!怎樣做到,你看著辦吧..嘿嘿.
我是知足..常樂..
謝謝白雲泉MM!
李銀河的名字早就跟餘秋雨似的~~~灌耳多時矣,不過這還是第一次有緣讀她的文字。
粗讀一遍,不少共鳴的地方。比如‘時間也會抹掉我們存在的痕跡’讓我想起研究過的那些遠古化石。在野外敲開岩層,看見那些數億年前的生命痕跡,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試圖用所學到的知識還原當時的環境,想著它和灰飛煙滅的同類相比有多大的幸運;而我和它的相遇該得是多大的緣分?
赫赫,這種胡思亂想估計也是一種‘笑話’吧:))
但是我對此文的結論不敢苟同。首先我個人懷疑:真有參透的人生嗎?以我的理解,出家修道無非是換個環境繼續‘參’罷了。我覺得,喜歡思考的人,對生命意義的領悟是有階段性的。譬如我自己,現階段的領悟就是:生命是有意義的,它的意義在於‘愛的傳遞’。
白雲泉MM,你在你的‘浮生若夢’一文中說得好:“正如愛。。。 。。。用任何探針也發現不了它藏在那一個細胞,但是我知道它存在,且那樣真實”。
事實就是這樣,‘愛’不能用一切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方法去尋找,‘愛’隻能用心去感受,去傳遞。‘愛’不單在人與人之間傳遞,精誠所至,人與動物,與植物之間也會發生某種愛的感覺。仔細想想,你的一生之中有沒有這樣的時刻:你站在高山上、大海邊、星空下、月光中,覺得自己和自然渾然一體,心中湧上的是對生命的愛意?
我有過這種美妙的體驗,所以,盡管早知道人生是一個苦旅,幸福是天邊的流星~~~我還是會走下去,並隨緣一路感受和傳遞‘愛’,也會繼續經曆磨難,忍受痛苦,直到生命的終點。
這也不是答案,跟罷了的一樣~~~一點感想而已:))
謝謝兩位的分享!!
一位哲人說:“人必須完全自覺個人在這個無意義的世界中的不合理的存在,才能解脫。”我常常能夠深刻感到生命的無意義、不合理。人從來到世上,一路掙紮、追求、修煉,然後就那麽離開了。這有什麽意義呢?這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沒有答案的,或者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已有,但是沒有人願意接受它。這一答案就是:毫無意義。既知答案如此,又要勉強自己生活下去,這是一個不可解決的矛盾。
在生命意義的問題上,榮格和海德格爾有不同的看法。榮格認為,對於正常人來說,有什麽必要追尋生命的價值或存在的意義呢?這樣的問題隻是對於精神分裂了的、異化了的人來說才會發生。而海德格爾卻認為應當追問存在本身的意義,“人就是一種領會著存在的在者”。
從很年輕時起,虛無主義對我就一直有很大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大到令我膽戰心驚的程度,使我不敢輕易地想這些問題。我不敢長時間地看星空。看著看著,我就會想到,在這眾多的星星中,地球就是其中的一個;而人在地球上走來走去,就像小螞蟻在爬來爬去。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在其中顯得毫無價值。人們孜孜以求的一切實際上都是毫無意義的,或者說得更精確些:最終會變得毫無意義——吃飯對於餓的人有意義,睡覺對於困的人有意義,但對於死人來說,它們全無意義。每個人最終都會死,死就是無意義,生因此也無意義。人為什麽要在世上匆匆忙忙地奔來跑去呢?有時我會很出世地想 (好像在天上俯瞰大地):人們在這個世界上奔忙些什麽呢?我仿佛看到,在這小小的地球之上,人海洶洶,日月匆匆,不知人們都在追求些什麽。
有一段時間,我的情緒有周期性的起落,差不多每個月都會出現一次“生存意義”的危機。在情緒低落時,就會有萬念俱灰的感覺。人怎能永遠興致勃勃呢?一個永遠興致勃勃的人一定是個傻瓜,因為他從沒想過他為之忙祿的一切都毫無意義。
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說過:“我隻覺得人生一世,榮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時遭劫亦無甚大礙,所謂人生短促,不過是一時幻覺。”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以主角菲利浦的口吻說:“人生沒有意義,人活著也沒什麽目的。一個人生出來還是沒有出生,活著還是死去,都無關宏旨。生命似輕塵,死去亦徒然。”“萬事萬物猶如過眼煙雲,都會逝去,它們留下了什麽蹤跡呢?世間一切,包括人類本身,就像河中的水滴,它們緊密相聯,組成了無名的水流,湧向大海。”他還這樣寫道:“我早已發現,當我最嚴肅的時候,人們卻總要發笑。事實上,當我隔了一段時間重讀我自己當初用我全部感情所寫下的那些段落時,我自己竟也想笑我自己。這一定是因為真誠的感情本身就有著某種荒謬的東西,不過為什麽這樣,我也想不出道理來,莫非是因為人本來就隻不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行星上的短暫生命,因此對於永恒的頭腦來說,一個人一生的痛苦和奮鬥隻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這些文字總是能打動我的心:“一個無足輕重的行星上的短暫生命”,“一個笑話”。如果人沒有注意到這個殘酷的事實,他活得肯定不夠清醒,不夠明白。人生在“永恒的頭腦”看來,就是一場“當局者迷”的荒誕劇。然而,“旁觀者清”啊。人們在台上很投入地扮演著悲歡離合的角色,悲壯激烈,他們不願相信,在“永恒的頭腦”看來,那不過是一個笑話而已,他們絕不願相信。這就是人的愚蠢之處。每個不願正視這件事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
人活一世,都想留痕跡。有人說,人最大的目標是青史留名;有人說,即使不能流芳千古,能夠遺臭萬年也是好的。說這話的人沒有想到:在地球熱寂之後,什麽痕跡都不會留下。記得在我發表了第一篇文章時,曾在日記中寫道:我已經留下了第一個痕跡。當時的我沒有想到,這個痕跡就像沙灘上的腳印,很快就會被海浪撫平。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在宇宙中留痕跡,這是毋庸置疑的。億萬年後,沒有人會記得馬克思是什麽人,別人就更不必說了。正如哲人所說:“人生的目的是什麽?在我看來是不難解答的。人生的目的不過是死亡而已,因為在這世界裏生存的一切都是像塵土一樣地被時間的氣息漸漸吹走……就像在沙漠中腳跡一下子就會被吹沒了那樣,時間也會抹掉我們存在的痕跡,仿佛我們的腳就從來沒有踏過大地似的。”
既然如此,人活著豈不和死沒什麽區別?是這樣的。這就是我對生活最終的看法。當你把這個痛苦的事實當作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接受下來之後,你就會真正地冷靜下來,內心會真正地平靜下來。你會用一種俯視的、遊戲的態度來看人生。
在想透了生活的無意義之後,就要“死馬當活馬醫”了。盡管我們知道生活最終沒有任何意義,盡管我們知道人死之後最終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我們還是可以在我們生存於世的這幾十年間享受生存的快樂。盡管生命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有些事對生命是有意義的:肉體和精神的痛苦對生命有反麵的意義;而肉體與精神的快樂對生命有正麵的意義。這就是我心目中舒適與幸福在人的生命中的位置。
有一段時間我開始讀“禪”,心中有極大的共鳴。禪揭示了生活的無目的,無意義;它提到要追求活生生的生命,生命的感覺。其實,生命的意義僅在於它自身,與其他一切事和人都毫不相關。參禪時,我想到,過去我常常受到世間虛名浮利的誘惑,其實是沒有參透。
然而,我又不願意在參透之後使生命的感覺變得麻木。而是循著快樂原則,讓生命感到舒適 (沒有病痛,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滿足) 和充實 (精神和肉體的enjoyment)。它包括對好的音樂、美術、戲劇、文學的享用。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生活變成一個藝術品,讓自己的生命活在快樂之中,其他的一切都不必追求和計較。美好的生活應當成為生存的目的,它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福柯說:“令我震驚的一個事實是,在我們的社會中,藝術已經變成僅僅與對象而不是同個人或生活有關的東西了。藝術成了一門專業,他們由藝術家這樣的專家做出來。但是,難道每個人的生活不能成為藝術作品嗎?為什麽一盞燈或一座房子可以成為藝術品,我們的生活卻不能成為藝術品呢?”毛姆也曾說過:“我認為,要把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看成不是令人厭惡的,唯一使我們能做到這一點的就是美,而美是人們從一片混沌中創造出來的。例如,人們創作的繪畫,譜寫的樂章,寫出的作品以及他們所過的生活本身。在所有這一切中,最富有靈感的是美好的生活,這是藝術傑作。”
生命本身雖無意義,但有些事對生命有意義。
生命是多麽短暫。我想讓自由和美麗把它充滿.''
暫時的幸福和快樂或許不難獲得,但要保持長久的幸福和快樂卻很難。我們或許可以從愛情,婚姻,業餘愛好,財富,或信仰中得到短暫的快樂,但是我們幾乎找不到一個可以長久保持這份幸福和快樂的方法。其原因是,愛情、婚姻、業餘愛好、財富、和信仰本身就是一個不定函數,因此,正確認識它們的本質,了解它們的局限性、有限性以及不穩定性,對我們獲得和保持幸福和快樂有著極大的幫助。
關於愛情:
我從來不以成敗論人生,也不以成敗論愛情。我這一生付出過不少愛,有些愛或許還隻停留在感官上,沒有深入到心裏,雖然不能持久,但我也願意把它們劃入愛情的範疇。我認為,給愛情劃界時我們不妨寬容一些,以便為人生種種美好的遭遇保留懷念的權利。
說到底,愛情是超越於成敗的。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你能說你做了一個成功的夢或失敗的夢嗎? 未經失戀的人不懂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所以,對一切人生體驗我都會心存感激,我的人生經驗告訴我,當你為失去自己的所愛痛不欲生時,你並沒有失去一切,恰恰相反,整個世界又在你麵前展現了,無限的可能性使你因此又重新得到了一切。
其實,正像戀愛者誇大自己的幸福一樣,失戀者總是誇大自己的痛苦。在失戀的痛苦中,因失去戀人而產生的痛苦其實占很小的比重,然而自尊心的受挫卻占了很大的比重。愛的價值在於它自身,而不在於它的結果。結果可能不幸,也可能幸福,但永遠不會最不幸和最幸福。隻有在愛的過程中間,人才會有 "最" 的體驗和想象。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應該再為失去愛情而過於困擾。
關於婚姻:
在我眼裏,大部分婚姻雖都始於愛情,但到最後往往和愛情無關。家庭最終會成為一個給我們提供方便,休息養生,繁衍下一代的驛站。婚姻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雙方間保持恰當的距離。婚姻最忌捆綁,捆綁的結果隻有兩種:或是成全了一個缺乏生機平庸的婚姻,或是一方或雙方不甘平庸而使婚姻終於破裂。我們一定要意識到,兩個人無論多麽相愛,仍然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不可能變成同一個人。所以,必要的距離與私域,以及把對方作為獨立的個人來尊重,是維持婚姻的關鍵。
其次,我們應該對人的本性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凡是身心健康的男女,在和異性接觸時都會有一種愉快的感受,在和有些異性接觸時這種感受還會比較強烈,成為特別的好感,這是一種性別生理差異的必然傾向,這個傾向不會因為一個人已經有了情人或結了婚而完全改變。事實上,專一的愛情是靠了克製人性的天然傾向才得以成全的,若是雙方都珍惜現有的家庭,這種克製就成了不是勉強的自願。當然,也有一方沒有克製住的情形,我認為,如果另一方對於彼此的感情仍然懷有基本的信心,那就應該本著對人性的理解而予以原諒。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一種絕對符合定義的完美的愛情或婚姻關係,現實生活中的愛情和婚姻關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遺憾。當然,萬事都有一個限度,我這裏所指的是偶爾出軌。事實是,無論我們怎麽努力,在任何情形下我們都找不到一個萬無一失、能確保婚姻絕對安全的方法。
關於業餘愛好:
音樂、繪畫、詩詞、手工等這些業餘愛好當然也很重要,因為它們能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使我們內心得到平靜和充實。但是說到底,它們也隻能是一種生活的點綴和調劑,而不是生活的本身。它們是生活的依附品,它們生長在以許多先決條件為基礎的土壤之上,這些先決條件包括:健康的身體,衣食無憂,平安穩定的生活,所以,它們做不了我們心靈的救世主。
關於名利:
名利隻能給人帶來短暫的快樂和滿足。這個世界上的財富是永遠也追求不完的,山外有山,樓外有樓。你若是一個貪心的人,你會因為別人比你更富有、更成功而心生不甘和痛苦,因此你不會幸福。你若不是一個貪心的人,在你達到目標之後,你或許還是不會開心。因為你的靈魂或許會突然覺醒,你會對現實生活產生一種敏銳的覺察和強烈的排斥,你會發現以往許多被你認可的東西原來是這麽的虛假,那個時候,你會因為清醒而感到痛苦。因此,無論我們的物質生活有多豐富,無論我們的內心有多感恩,若是我們的靈魂和心靈找不到歸宿和家園,我們怎麽會幸福?我們怎麽能不痛苦?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麽陳曉旭會出家的緣故。
關於信仰:
人的精神性自我有兩種狀態;當你站在高處俯視塵世時,你看到了人生的有限性,局限性,和必然性,因而有了一種達觀的認識和超脫的心情,這就是智慧。當你站在塵世仰望天空時,你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滿,因肉身的限製而尋求超越,這就是信仰。
然而,信仰有真假之分,它的分界在於你有沒有內在的精神生活。偉大的信徒都是那些有著偉大的內心世界的人,相反,一個全心全意相信天國或者來世的人,如果他沒有內心生活,那麽他就不是一個真實的信仰者。
如果說,認識到人的無知是智慧的起點,那麽,覺悟到人的不完美便是信仰的起點。 凡真正的信仰,那核心的東西必是一種內在的覺醒,是靈魂對肉身生活的超越以及對最高精神價值的追尋和領悟。 唯有鍾愛精神價值本身而不要求看見其實際效果的人,才能夠走上信仰之路。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我所見到的大部分信仰者,都是屬於那些能希望見到實際效果的人。由此推斷,做一個真正的信仰者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實,即使一個人了解了所有這些道理,也未必能保證一定會獲得快樂與幸福。這個世界上的道理我自以為也懂得不少,綜觀自己的一生,也可以說,自己一直在非常努力地追求精神上的快樂與滿足,然而直到今天,我還是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因為我活得並不滿足也並不快樂。我常常想,這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麽呢?有的人說 “生命的意義在於愛”,有的人說“生命的意義在於給予和感恩”;我愛過,不計成本地愛過;我給予過,不計成本地給予過,我當然也心存感恩,可是,我還是感覺不到生命的意義,或許這本來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嘮嘮叨叨寫了一大篇,當然不是答案,人生沒有答案。隻是把我的一些人生感受和大家分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