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00)
2008 (101)
2009 (219)
2010 (162)
2011 (158)
2012 (74)
2016 (305)
2017 (259)
2018 (148)
2019 (46)
2020 (50)
2025 (1)
我挑水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七歲。
雖然我在寄養的爺爺奶奶家很‘享福’,不像同齡的女孩,要幫家裏做很多雜活。但我還記得當時奶奶肩膀疼得厲害,挑不了水。爺爺以前受過傷,背半駝了,一直不能幹重活的。於是我便自告奮勇的要承擔這個任務。
我的同院同班同桌好朋友妮娜願意幫忙,於是我倆組成‘互助組’,一根扁擔一隻桶,一前一後,搖搖擺擺的去井邊‘抬’水。
水井離家不遠,過馬路走幾百步,就在石橋下。那是一個泉眼,周圍用石頭壘成一個小池子,清水從中間咕嘟咕嘟的冒著。大人們來擔水,都不用放下桶和扁擔,站上石頭,腰一彎,單手把桶往水裏一摁一提,擱在邊上;再一側身把另一隻桶裝滿,一直腰,晃晃悠悠的就挑走了。
咱倆不行呀,比那大木桶高不了多少,心裏羨慕著,不知道哪天才能做那麽優美的動作哩!奶奶往桶裏放了一個葫蘆瓢,教我們把水一瓢瓢的舀進桶裏再抬回家。哈,第一次我們心大,先舀了大半桶,結果沒抬起來。潑掉了好幾瓢才把桶抬離了地麵。可步調不一致啊 ~~~ 我扭這邊她奔那邊,跌跌撞撞的,還歇了好幾氣才到家,一看水 ~~~ 隻剩蓋著桶底的一小層了。
萬事開頭難嗎,倆小丫頭沒放棄,很快就配合默契了。慢慢的水從小半桶變成大半桶,水麵放兩片菜葉,也不灑出來啦。裝滿我家的陶缸再裝她家的,有時還幫別的鄰居家抬水。再大一點我們就各自挑著自己家的桶,一起去挑水。還是先挑小半桶,歇好幾氣才到家。等到可以一氣挑到家了,就開始每隻桶裏增加一瓢水 ~~~ 就這樣,到我十歲離開那裏時,已經可以晃晃悠悠的挑大半桶水了。
父母家挑水的路程要遠好幾倍,而且一路都是上坡。水井也很不一樣:是離地一丈來深的那種。水井很大,很深;地麵是石板蓋著的,留了幾個圓形的井口,就像《地道戰》裏那種北方的井口,隻不過井口下麵的水是一體連著的。桶上也不拴繩子,扁擔兩頭烙倆孔,穿兩條帶鉤子的鐵鏈,鉤在桶把上,倒是蠻方便。到了井邊,一看人打水就傻眼了。人家也不用繩子,扁擔鉤著一隻桶吊進井口;雙手握住扁擔的另一頭,還得彎著點腰才能夠到水麵。然後用扁擔拖著桶,在水麵來回劃幾下,手一沉,桶口一偏就裝滿水了,再倒騰著左右手把桶提上來。
俺照著把桶放下去吧,可那木桶在水麵歪來倒去的就是不肯低頭去喝水。沒搗兩下,鐵鉤和桶把分開了。那自由了的桶,東閃西躲的不再上鉤,還漂啊漂的從這個井口漂到另一個井口。我急得直冒汗,好幾次想哭又沒哭出來;想扔了扁擔吧,又怕回家挨親奶奶罵 ~~~ 還好當時幾乎全城的人都用那個水井,井邊總是有人,每次都碰上熱心人幫我把桶撈出來,又教我怎麽使巧勁,把水打上來。就這樣,沒過多久,咱也能瀟灑自如的把木桶在水麵上劃來劃去,撇開掉下去的樹葉等,讓它乖乖地喝飽了清水再上來。
挑水一般是每天放學之後,要跑三趟才夠一家人一天的用度。碰上久旱無雨,井裏的水會見底。天不亮人少的時候才可以打上水來。上了高中後我開始晨跑,索性先去挑水。那會兒也沒有電視,晚上八點多就睡覺了,所以早上能起早。記得有個早上醒來,見窗外已經發白,就起來去挑水了。很奇怪路上沒什麽人,倒是狗們比平時凶,有幾隻還一路叫著跟著。心裏有些害怕,幾乎是半跑著挑回家的。累得夠嗆,見月色很好,就搬了張小凳坐在外麵消汗。過了一會兒媽媽披著衣服出來了,問我坐在外麵幹什麽?我說歇一會再去跑步。她說你瘋了,才三點鍾!
有幾次天幹得厲害,井裏半夜也沒水出來了。怎麽辦呢?嗬,幾乎全城的人都到兩三裏地以外的一個叫‘大地莊’的村子取水。那隊伍浩浩蕩蕩的,還頗為壯觀。農村的景致我總是看不夠,那裏的井又跟我初學挑水的那個差不多,嘩嘩響著的泉眼似乎永遠不幹竭 ~~~ 覺得格外親切。再加上都是跟朋友結伴而行,回家晚了也不用做別的家務,不但不覺得累,還挺喜歡的呢。
後來父親工作的水電局要建造新宿舍,領導決定裝上自來水。那可是全山城第一棟水管接到廚房的宿舍喔 ~~~ 父親頗有幾分得意的跟我們說:‘縣長縣委書記他們都還沒有呢 ~~~ 哈哈,這就叫“近水樓台先得月”呀!’
搬進新居後,我那一雙剛換沒多久,還挺時髦的新鐵桶就被閑置。不過沒閑多久,就又跟著我到廣闊天地練紅心去了。那段回憶,就留著在‘下鄉雨點’那個係列裏再說吧。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14&id=43292&star=1#4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