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個人資料
山菊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傳國玉璽

(2005-10-15 17:57:49) 下一個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秦以後曆代帝王相傳的玉璽,為秦始皇所作,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李斯所寫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璽貫穿中國曆史長達1500多年,忽隱忽現,秦以後曆代帝王爭以得璽為符應。確為天下所共傳寶,國之重器。

說起傳國璽就要提到和氏璧。 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給厲王。王使玉工辨識,說是石頭,以欺君罪斷卞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玉,仍以欺君罪再斷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於荊山下。文王派人問他,他說:“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楚文王公元前 690年-公元前675年)楚威王時,相國昭陽滅越有功,威王將和氏璧賞賜於他。不久,昭陽在水淵畔宴賓客賞壁,是時有人雲淵中有大魚,眾人離室至淵邊,回席後發現和氏璧失蹤,懷疑為門人張儀所竊,拘張儀遍審無果。張儀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君十年,拜為秦相,遊說諸國服從秦國,以使節入楚,瓦解齊楚聯盟。後楚敗,秦取楚漢中之地。

戰國時,趙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壁”,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怕給了壁得不到城,藺相如自願奉壁前往。至秦國,獻壁後,見秦王無意償城,當廷力爭,設法取回原壁,送回趙國。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趙,得和氏璧。 嬴政一統天下,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鹹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璧磨平,雕琢為璽。這便是傳國璽。

公元前207年10月,劉邦率軍至灞上,秦王子嬰捧璽跪於鹹陽道上,秦滅亡,傳國璽歸劉漢所有。 西漢末,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劉嬰年幼未立,璽藏於長樂宮太後處。王莽派人前去索要,太後大罵來人,無奈,擲璽於地,摔壞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黃金補上。 後王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到傳國璽,趕至宛,獻於劉漢更始帝劉玄。

公元25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劉秀。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兵士見宮中一井晨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得傳國璽。孫堅將璽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孫堅妻,奪璽。袁術死後,荊州刺史徐?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漢獻帝在此,至此,傳國璽又歸漢室。

公元220年,曹丕篡權,逼獻帝禪讓,漢亡。曹丕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公元265年,司馬炎同樣篡權,稱晉武帝,傳國璽歸晉。 公元311年,前趙劉聰虜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 公元350年,再傳冉魏,後冉魏乞求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南京),這樣,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家。

在南朝,傳國璽曆經了宋,齊,梁,陳的更迭。 隋朝一統中國,傳國璽入了隋宮。 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揚州江都,隋亡。蕭後攜太子元德帶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朝初,太宗李世民因沒有傳國璽,遂刻了幾方“受命寶”“定命寶”之類的玉璽聊以自慰。 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突然與元德太子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 唐末,天下大亂,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

公元923年,李存?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也隨著到了後唐。 公元936年,石敬塘帶契丹軍攻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 後周太祖郭威時,遍尋傳國璽不著,無奈刻了“皇帝神寶”等兩方印璽,一直傳至北宋。

北宋哲宗(公元1085年-公元1100年)時,農人段義犁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各部各閣的大學士經過多方論證,依據前朝的遺跡,最終確認為始皇帝所製的傳國璽。 最無聊的是自稱為道君皇帝的宋徽宗,他一下子刻了十方印璽,各有各的用處。 公元1126年,靖康之亂後,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也被大金國掠走,後不知所蹤。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傳國璽忽現,叫賣於市,伯顏命人購得。也是這個伯顏曾經將元朝從各國收繳來的曆代印璽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製私人印章。可惜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大明。蒙古朝廷逃往蒙古草原。 明朝初,明太祖遣徐達入漠北,追擊遁逃的蒙古朝廷,以期得到傳國璽,這是曆史上最後的有關傳國璽的記載,最終還是空手而返。 至此,經曆了一千五百多年風風雨雨的傳國璽就此湮沒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中 (資料來源:http://www.qmzw.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