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儒家思想催生了中國人的奴性

(2006-06-12 07:52:20) 下一個

sensen

2006年6月12日首發在: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14050



很多人已經認識到,中國人濃重的奴才意識和奴才思想(統稱奴性)是共產黨得以在中國實行專製統治的思想基礎。

奴性作為中國人人性中的一個重要特征,為何如此根深蒂固?我以為與儒家思想的深遠影響密不可分。或者可以說,正是儒家思想培育了中國人的奴性,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奴才。


“三綱”奠定了奴才思想的架構

先看看董仲舒的“三綱五常”。雖然它也講仁、義、禮、智、信這些人際交往的規矩(即五常),但是它的三綱是根本。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臣子必須無條件絕對服從君王,妻子必須無條件絕對服從丈夫,兒子必須無條件絕對服從父親。後來的儒學鼓吹者更進一步發展成這樣的行為規範: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夫雖不夫,妻不可以不妻。也就是說,君王(或總書記,或教主)其行為不論有多荒唐,作為臣民的隻有忠心跟隨的份兒,絕對沒有任何懷疑或批評的權利。

這樣的思想,不但徹底抹殺了任何可能存在的批判精神,還是把全國臣民變成了君王一人的奴才。而儒家思想的所論述的“君權天授”,更是赤裸裸地徹底剝奪了人民的參政權利,使得君王可以淩駕於全國人民之上作威作福不受製約。這種思想基礎,正是共產集權主義者求之不得的溫床。當年毛澤東一人就可以胡作非為,追隨者無人膽敢提出批評意見,製度上也不存在任何製約因素,這不正是儒家思想最經典的傑作嗎?


等級觀念造就了不平等的社會

儒家思想更卑鄙的理論還在於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且這種成分劃分是與生俱來的。共產黨搞的那些階級成分劃分,正是儒家思想的“革命版”。而目前的中國,農民的孩子一出生就隻能有農村戶口,在醫療、教育、就業等各方麵的生存和發展機會都遠遠不如有城市戶口的孩子。至於那些高幹子弟比普通民眾的子弟有更多的機會在官場上發跡這一事實也是有目共睹的。這種論出生、論血統的倫理思想從哪裏來?還不就是從儒家思想來的。


孔子的訓條扼殺了人民的創造性

儒家思想最窒息人性的,要數孔子的這個訓條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說,沒有統治者的允許,人民是不能去看、去聽、去說話、去行動的。

在民主社會裏,隻要不違反法律法規所指明的條款,人們就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情、看他們想看得東西、說他們想說的話。如果人們做的某些事情會引起新的社會問題,那麽新的法律條款就必須因應而生。在新的法規出台之前,人們的行動應該不受製裁。所以文明國家裏的法律是對人們行動的具體製約,而不是指明人們如何行動的行為準則。孔子的教條與此恰恰相反,它規定人民的一舉一動都必須符合皇家貴族們製定的行為規範,它是束縛人民行動和思想自由的枷鎖。而共產黨在中國的專製統治正是得益於這個思想。長期以來,全國人民隻有與中共中央統一思想的份兒,隻有與中央保持一致的份兒,隻有按照中央的規定說話做事的份兒,而絕對不允許懷疑和批評中共中央。

孔子的這個思想,不但徹底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性,還為統治者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奴才。而且許多奴才還是名聲顯赫的人物,例如茅盾當初就緊跟中共去批鬥地主,巴金當年也拍著中共的馬屁去批胡風,那個錢學森就更荒唐,居然為了討好中央而搞出一個水稻可以畝產萬斤的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上。至於郭沫若在1949年之後寫的許多詩文早已成為世人的笑料。


“忠孝”所包含的思想糟粕

再來說說儒家提倡的忠孝。如果是對國家的效忠,比如嶽飛的事例,那當然比效忠一個政黨或效忠某個“偉大領袖”更符合人民的利益。象嶽飛這樣的軍人,在文明國家裏都是要效忠國家的,這是軍隊國家化的結果,是家常便飯,是最基本的要求,根本就不值得大書特書。相反,在中國曆史上,軍隊往往都是效忠當朝皇上的,所以嶽飛的故事才顯得與眾不同。

對於那個“孝”字,其中的糟粕路人皆知。儒家所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現今如果有個女人因為身體上的疾病不能生育,或者她根本就不想生育,你能指責她最為不孝嗎?這儒家思想分明就是要將女人變為沒有自尊又沒有自決權的生育機器。其荒唐、反人性之意不言自明。


以期盼明君來麻痹人民

《大學》裏有這麽一段: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後人簡述而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是在中國三千多年有史書記載的曆史上,哪個帝王統治者是靠自己的修身養性來治理國家的?哪個帝王不是靠軍隊殺戮、血腥鎮壓、恐怖統治、甚至焚書坑儒來坐穩其帝王交椅的?

對於當權者而言,如果其權力來源不是來自人民的授權,如果其權力不受限製,任何一個人去當權,不論其修身養性的層次有多高,結果一定是個獨裁者,甚至是個暴君。

世界上也有不用靠血腥鎮壓、不用靠屠殺人民、不用靠恐怖統治而上台的政府,但這些政府多數出自不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歐美國家。這些國家的統治者即使自身的涵養不太完美,象克林頓還亂搞男女關係,但是國家卻可以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生活自由自在。

為何會有這樣的天壤之別?事實已經一再證明,強調個人的修身養性是絕對不能造福於人民的。

不單單中國的曆史,即使在世界曆史上,在實施民主製度之前也沒有哪個帝王是靠個人的修身養性來治理國家的。隻有民主製度才能把帝王的權利交給人民,讓人民來決定誰當國家領導人,並有權更換不合格的領導人。隻有這樣的製度才能確保長治久安、天下太平、人民自由、社會進步。

儒家思想片麵強調人的修身養性,極具欺騙性,而絕口不談那些不受製約的皇權正是產生腐敗和荼毒生靈的根源。其實,真正可以使天下太平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是民主的社會製度,不是個人的什麽修行。正是與民主製度相對立的專製製度導致了人的墮落、暴君的肆虐、人民的惶惶不可終日、以及對人民創造性的嚴重壓製。

儒家思想一直提倡“君權天授”,而不是“君權民授”。為了讓人民有個盼頭,它告訴人民:如果君王也修身養性,天下就會太平,人民就會幸福。它的目的是麻痹人民,讓人民整天做夢,永遠期盼出一個修身養性層次極高的“明君”,卻不讓人民直接參政、不讓人民選擇心目中最佳的君王人選。可是中國曆史上出過幾個明君呢?確切地說:一個也沒有!但是人民就這樣在儒家思想麻醉之下期盼“明君”期盼了幾千年。我不得不承認,儒家思想是中國最成功的精神鴉片。


專製製度不但充分利用儒家思想,還篡改歪曲儒家的部分論述來為其服務

對於帝王而言,任何有利於集權統治的思想都是求之不得的。既然儒家思想有濃重的奴才意識,曆代帝王崇尚儒學也就順理成章了。非但崇尚儒學,更有把儒學斷章取義者,如把《詩經·小雅·穀風之什·北山》中的一句牢騷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變成這樣一個集權統治的理論依據而流傳千百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總結

總而言之,儒家思想是催生奴性的思想根源,對中國千百年來專製製度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被儒家思想深重毒害的中國大陸,正是產生邪教和發展邪教的溫床。中共在形式上雖然也批判過儒家思想,但是中共的專製統治正是得益於許多國人腦子裏根深蒂固的奴才意識。

最近,新加坡的李光耀也提出要新加坡人民學習儒家思想了。因為他看到民主是全世界的大勢所趨,新加坡新的一代人民對自由的追求正得到越來越多文明的西方國家的支持。他數來數去,也隻有中國的封建糟粕儒家思想可以挽救專製製度了。

當然,我並不是要全盤否定儒家思想,畢竟儒家思想也有一些精華部分。至於如何吸取儒家思想的精華就不是本文的任務了。我隻想強調,自由、民主、平等、人權這些現代文明社會所提倡的價值觀在儒家思想裏幾乎找不到。我們這些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一代人,學習外來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等觀念也是很困難的。但是人類社會總要要向前發展,中國社會也是一樣要向前發展。中國人當了幾千年的奴隸,如今也已經厭煩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大陸人開始用實際行動捍衛自己的公民權利,他們是中國的希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