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背圖》歸序全解 (第34象) (圖)

(2007-10-14 23:29:25) 下一個

下 部(第34~60象)


第34象(原五一象 兌下坤上 臨)清朝聖主


讖曰

陰陽和
化以正
坤順而感
後見堯舜


頌曰

誰雲女子尚剛強
坤德居然感四方
重見中天新氣象
卜年一六壽而康


金聖歎:「此象乃明君得賢後之助,化行國內,重見升平,又一治也。卜年一六,或在位七十年。」

導讀:

※ 辨析
※ 陳曦試解
※ 文征解卦
※ 史實精要——最後的巔峰


一、辨析

有人將【卜年一六】解為「皇太極在位十六年」,有誤。皇太極在位18年(1626~1643年);還有人解為「改國號為清後,皇太極在位十六年」,亦誤。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此後他執政8年。

有人將圖中二人解為皇太極和孝莊,不妥。從位置看,圖中二人也不是夫妻。古代位置尊卑極其嚴格,以左為尊――展現在圖畫上,尊者位於圖的左方。男左女右也是這樣來的,現在中國的結婚照也沿用這個習俗,與西方習慣正相反。

二、陳曦試解

1. 解頌、讖

由於本象在「金批本」中很靠後,迷惑了世人,基本都以為本象還未發生。但個別人解出圖中輔君的女人為「孝莊文太後」,男人為「皇太極」。本象破解的關鍵在「頌」的最後,所以倒著破解。

【卜年一六壽而康】:康熙在位61年。

康熙是曆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故曰「壽而康」,「康」一語雙關,又指康熙;「卜」:卜算,算卦;「一六」:如解為16年或7年,與「壽而康」矛盾,解釋為61年,方為合理。

倒讀破解在《推背圖》裏常見。如第24象的「山厓海邊」,是喻當世的地名「厓山」;第33象的「稚子半可哀」,是為「半稚子可哀」。

【重見中天新氣象】

康熙大帝文治武功,疆域約1300萬平方公裏,從戰火凋零中重新恢複了盛世,經濟、文化、國力都達到了世界之首,呈現如日中天、煥然一新的氣象。

【坤順而感 後見堯舜】

坤,女性;順:理順,順合,同時隱喻「順治」帝;在女性(孝莊太後)的坤德感化天下之後,出現了堯舜般的君主。

【陰陽和,化以正】、【誰雲女子尚剛強】

指孝莊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陰柔化解了危機,皇室歸正。

【坤順而感】、【坤德居然感四方】

坤,八卦中指「地」,喻女性。自唐至今,如此坤德感動當世,並為後世敬仰的皇(太)後,唯有「孝莊」一人。

2. 解圖

中國古代,皆以左為尊展現於人,與西方相反。

圖中國君為康熙,女性為其祖母孝莊文太後,故孝莊居左示尊。康熙8歲喪父,10歲喪母,由孝莊撫養。孝莊是康熙初期帝業的支柱。

古代男人都留須,故須眉者,不表示年齡,而是統一指代成年男人。所以,圖並不表示男人的年齡要大於左邊的女性。

三、文征解卦

卦為「臨」,下為兌,指澤;上為坤,指地,喻女性。

卦象為「池澤之水灌溉地麵萬物,相輔相成,生生不息」,與「坤順而感」相應。本卦運勢:「循序漸進,諸事亨通,不宜急進」,正與康熙登基後逐漸主政、漸次平定天下,漸次將中國帶入盛世相合。

四、史實精要——「最後的巔峰」

1. 孝莊文太後——輔助三代君王,鋪就康熙盛世

孝莊文太後(1613~1687),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小名大玉兒,十三歲嫁給皇太極。

「孝莊文皇後」謀略過人,曾喬裝少婦勸降洪承疇之事。皇太極病逝後,長子豪格與皇太極之弟多爾袞爭位,終以多爾袞立孝莊之子6歲的福臨(順治)為帝化解了危機。孝莊為保住順治的皇位,按滿族「兄死則妻其嫂」的習俗,毅然下嫁給多爾袞。「太後下嫁」見於野史而未見於正史,實為不容於漢族風俗。從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以及孝莊未能與皇太極合葬,而是葬於東陵「風水牆」外,即可見一斑。

順治24歲死於天花,孝莊扶植8歲的玄燁(康熙)登基。康熙14歲親政後,孝莊全力支持康熙鏟除鼇拜。三藩叛亂時,孝莊激勵康熙平亂,並撥出宮中金帛犒勞將士。

孝莊提倡節約,多次把宮中節省下來的財物賑濟災民,節儉的家風影響到康熙、雍正兩朝。

孝莊的功績是曆代任何一位皇後都無法比擬的。她勞其一生,輔佐了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位君主,幾次在危難之時挽救了大清。就她為保全社稷而沿襲了滿族舊俗,也無過可言。孝莊75歲辭世時,國家已經擺平了三藩、台灣和沙俄,盛世在望了。


2.聖祖康熙——千古一帝

清聖祖康熙(1654~1722),1661年登基,在位61年。他是曆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他把一個內憂外患的國家,帶入了天朝盛世。他一生功業主要有:

(1)削平三藩,鞏固統一。

康熙12年(1673年),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這三位明朝降將反清,一度打下了長江以南。康熙帝在孝莊皇太後的全力支持下,奮戰8年,平定了叛亂。

(2)統一台灣,開府設縣。

台灣在1624年(明朝天啟四年)被荷蘭占領。1661年(順治18年)鄭成功收複了台灣。康熙多次招撫台灣,鄭氏後人堅持分裂,提出「如琉球,朝鮮例」,欲將台灣變成屬中華的屬國。康熙1683年8月攻克台灣,開府設縣,平撫官民。

(3)擊退沙俄,劃定疆土。

1685~1686年雅克薩之戰,康熙收複了黑龍江流域,1689年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額爾左納河,格爾比齊河,外興安嶺以南的土地完全歸於清朝。包括烏裏江以東,庫頁島以南的廣大地區。

(4)親征朔漠,招撫蒙古。

蒙古當時分為三部分:內蒙(漠南蒙古),準噶爾蒙古(漠西蒙古),外蒙(漠北蒙古)。準噶爾的噶爾丹進犯中原,康熙親征,滅噶爾丹。同時招撫外蒙,將整個蒙古並入華夏,解決了兩千年來的曆史難題。

(5)平定準噶爾對西藏的侵略。

(6)重農治河,興修水利。

康熙六次下江南巡察黃河和水利,修黃河、淮河、永定河。興農治水,成就前無古人。

(7)興文重教,編篡典籍。

親自主持編篡了《康熙字典》、《佩文韻府》、《清文鑒》、《康熙全覽圖》、《古今圖書集成》等60多種,約2萬卷。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財富。

(8)興修園林,融合民族文化。

承德避暑山莊等園林濃縮了蒙古、西藏等民族宮殿廟宇,作為與其他民族交流、頒政的所在,具有深遠的意義。

(9)仁愛體恤民情、嚴懲腐敗高官。

(10)勤慎朝政,吸納西學。

康熙大帝使中華帝國最後一次站上了世界的巔峰,步入康乾盛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