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有出折子戲[小宴],說得是唐明皇和楊貴妃吃頓便飯的事,一開口,唐明皇就說:“天淡雲鹹”,那畢竟是皇上,氣派大,不僅敢對天地下口,還能品味鹹淡。咱們隻能說點小吃。
小吃之所以“小”,多半是因為地域範圍窄,麥當勞、肯德雞無論從品種、份量和價位上看都應屬小吃,但是一但全球建起了連鎖店,自然也沒人把它們當小吃看了。記得學生時代第一次到北京,那年全中國隻開了前門一家肯德雞店,我在那裏大大地破費了一次,當時覺得其味道之特別,口感之香軟鬆嫩,前所未有。現在呢怎麽吃都沒有當年的感覺。“青燈有味是兒時”,人在海外,格外懷念黃天源的糕團和綠柳居蔬菜包之類江蘇的小吃。
揚州“三把刀”,第一把便是菜刀,所以揚州小吃應該是江蘇的招牌。“綠楊村”那是揚州名菜館,秋風過處,便可以吃蟹粉獅子頭了,白瓷湯碗,載沉載浮地端上來,邊上綴著通青碧綠的小菜芯,如詩如畫。揚州除了綠楊村,富春、冶春也很有名,富春的開洋幹絲,絲細如發,翡翠燒賣褶皺如綠羅裙,玲瓏剔透若綠珠耳墜,令人作衣香鬢影耳邊風想。“冶春”二字讀出來比寫出來感覺更好,隻是現在包子已經做得和學生食堂裏的一般大了,且店堂居然重樓高閣,雖猶在水濱,不複泉邊林下風致矣。揚州以北,洪澤湖畔的小魚鍋貼,徐州的“地鍋”,那些都是近年來流行的的。圍爐而坐,再有酒,不用吃便可令人發狂,不過,“喝不喝先倒上”,那已經和吃沒關係了。
聽過蘇州人說話,對於蘇州的糕團為什麽有名就不奇怪,這種娘娘腔的東西我腸胃的接受能力一直不行,特別是黃天源的青團,糯勁太大,牽腸掛肚一如妻小,不用吃,想想也累。金秋時分,無錫王星記的蟹黃包趕上了時節,還是很好的,倒是不糯,不過油水太足了一些;與無錫隔江對岸靖江的蟹黃湯包,裏麵的湯都是豬肉皮熬成的,水分大了去了,還是鎮江的肴肉好,一點沒有水分,上麵點綴些許細細薑絲,真是 “黃”得令人身心俱動。再以地產有名的香醋佐之,令人駘蕩欲死。讚曰:“長羨鄉親有口福,美食多過香積廚,食罷山中蝴蝶酥,齊向市口切冷豬。”
再說南京,綠柳居的蔬菜包除了麻油味還是麻油味,徒令人口爽。相比之下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六鳳居的豆腐澇、蔥油餅倒好些,蔣有記的牛肉鍋貼現在也沒有了,七家灣的那是大路貨,沒必要專門去上當。 “六鳳居”這招牌香豔得緊,且比“綠柳”上格調。豆腐澇蘇州人叫“豆腐花”,聽上去感覺更好.豆腐花水白粉嫩,不用吹彈也會破,更注一兩滴辣油,紅白相鬥若粉麵施朱,饒你禪心堅如鐵,不由你不破戒。蔥油餅也不錯,至今搞不懂60年代國產老電影《滿意不滿意》裏的小服務員,為什麽抵損小娘子說:“儂格隻麵孔像隻蔥油餅。”當時心裏納悶:難道蘇州的蔥油餅麵孔就一定比常州大麻糕的推扳?百思不得其解,遂自認想像比喻的功夫不及跑堂的,也就不作文學夢了。同部電影另有一經典台詞:“排骨也是肉”,這倒是於我心有戚戚焉,無怪乎骨感MM皆不失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