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一家
1938年農曆四月十二日, 外曾祖母正要出門去洗衣服, 突然聽到一聲炮響。日本人上山了, 日本人來了!多時的擔心成了現實。外曾祖母立即把手中的一大筐髒衣服一撂,擱在走廊邊。馬上帶領全家逃難。
外曾祖母正在二女兒家裏。事實上, 她總是輪流在兩個女兒家。她的兩個兒子都在呂宋。 她的二女兒是我的外婆。外公在南洋。外婆正在坐月子,阿華阿姨還有一星期才滿月。 家裏還有六歲的姨母阿鸞和一歲的媽媽。外曾祖母是這一家子的主心骨。這裏也是外曾祖母的娘家, 她把女兒嫁回了娘家。
外曾祖母是個能幹的女人, 是個乒乒乓乓像鞭炮一樣響亮的好女子。她的手腳真好呀。她立即把一家大小,行李細軟移出廳堂。她返身進入廳堂,從裏麵把兩扇結實巨大的大門緊緊拴上。一雙小腳沒有妨礙她,她迅捷地進入西邊的前房,即西邊靠南的臥室,從梯子上了閣樓,我們稱半樓子。臥室的半樓子直通外麵走廊的半樓子。外曾祖母從那裏下到了地麵, 她這一年五十七歲。
外曾祖母的敏捷意義深遠。數年後, 他們逃難回來時就會發現。
姨母婆一家
姨母婆一家正由他們村向外婆家靠攏。 姨母婆是外婆的姐姐。 她和姨母婆丈帶著他們的三個兒子急速前進。姨母婆丈是呂宋客,正回鄉探親。三個兒子, 老二老三 八九歲。 老大皮仔十來歲。 皮仔非常皮, 他差點給這次逃難之旅帶來變數。
他們趕到外婆家, 外婆家已經人去厝空。 厝邊的遠房堂伯母聞聲出來, 說:“去了, 去了,”。 姨母婆問: “嬰兒呢?”。堂伯母說:“背去了。” 外曾祖母已經帶著一家人去下洋了。
下洋在大陸。 事實上, 日本人要上山的傳聞由來已久。 外婆和姨母婆以及其他親戚,怕日本人來, 早先已經逃到下洋租房住下,日久無事才又回來的。 所以, 他們都知道要去哪裏。
現在,姨母婆一家繼續向下洋轉移, 前去與外婆一家會合。
日本登陸點下保
阿賽外婆說, 可能今天日本人要上山。“還是把這囡子送回去好。” 阿賽是家中長子。 她外婆向鄰居借了一輛自行車, 著人立即送阿賽回禾山。
那日中午,日本人果然上山了。據傳,當地的國民黨守軍全部戰死。
十三年後, 男孩阿賽會娶阿鸞姨母為妻。他將成為媽媽的姐夫, 我的姨母丈。
從大陸看過來
二十年後的1958年, 媽媽托大躍進之福,離開廈門島,進廠當了工人。工廠在大陸上。一個曾營村的村民告訴她, 在1938 年的
村裏的甲長,正忙得不可開交。 他們打開寺廟,鋪床鋪草,準備接待逃難的同胞。
十三港的船
外婆和姨母婆一家在下洋會合了。姨母婆丈打聽到, 當天有一班十三港的船要到香港。這是最後一班去香港的船了。姨母婆丈如果要回南洋,隻有這個機會。香港郵路暢通,可以保證收到南洋的匯款。
兩家人共十人,浩浩蕩蕩到了廈門輪渡。要先坐小船,小船再搖到大船上。要上船了,皮仔跑不見了。
皮仔是姨母婆的長子, 不過,不是親生的, 是養的。當年,姨母婆頭胎生了個女兒,不久死去,姨母婆很憂傷,就買了親戚家的皮仔來養。外曾祖母對這個外孫疼得入命,有了親生的孫子孫女後也沒改變。
現在, 皮仔不見了。 外曾祖母一直哭, 她說:“皮仔不去,阿嬤不敢去。”。外曾祖母不走, 兩家人都走不成。 媽媽感歎說, 皮仔真皮呀, 不是我們家的種, 就是不一樣。皮仔的兩個弟弟就老老實實。
皮仔最終跑回來了, 外曾祖母破涕為笑。21 年後, 我們會慶幸外曾祖母已然去世, 否則, 她將為皮仔痛斷肝腸。
母親經常給我講逃難的故事,所以感到您的文章很親切。謝謝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