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談《黃金時代》
前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評論。 下了一跳, 以為是我寫的。 可是我沒有寫呀。 是說, 很溫暖的電影, 感激許鞍華。 最後, 很多人在電影院, 久久不忍離去。 這就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感覺, 當時很多人留在影院,靜等音樂結束。上一次看到這樣的電影, 是《花樣年華》。真是個很好看, 很吸引的電影。
其實, 每一個人的生活裏都有很痛的時候, 隻是作為普通人, 沒有被人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而已。 我想這就是我們需要感激許鞍華的地方。蕭紅這麽一個有悲憫之心的作家, 也需要大家的愛護。讀讀《呼蘭河傳》吧, 大學時讀到, 當時真是震撼,一個是故事, 一個是文字。 那個文字, 跟現代是沒有任何隔閡的, 沒有任何時代的痕跡。她也把主人公的痛放在顯微鏡下, 但是她對他們隻有同情。 我們為什麽不能這樣對待蕭紅呢。
中學時讀了《生死場》, 那種悲劇的力量震撼心靈, 到現在不能退去。也不忍再去讀一遍。我在數年前跟一個朋友談到蕭紅, 談到《呼蘭河傳》傳。我說這麽好的作家, 中國人都不理她。 朋友大笑, 告訴我, 國內現在是“南張北蕭”。 當時真是很欣慰。年輕的時候, 非常迷戀張愛玲, 現在漸漸淡了。 張愛玲的技巧極佳, 我想無人能出其右。 但是隨著年齡漸長, 我更欣賞蕭紅。
我看過一種說法, 為什麽魯迅對蕭紅極好。 因為, 在中國, 描寫百姓的愚昧,麻木,對他們充滿同情,又氣他們愚蠢,欺負更弱小者。在這方麵, 蕭紅跟魯迅是最接近的,也幾乎是唯一的一個。其他作家,也同情可憐人, 但是他們大多高高在上,或者置身事外。
我的外甥女是在北美長大的, 三歲就來了。 她謝謝我帶她看這個電影。 她說, 這不隻是蕭紅的電影, 也是那個時代的人的電影。 我說, 很多人不喜歡這個電影,因為他們不認識電影裏麵那些人。 外甥女反駁說, 我也不認識他們呀。
我想也許這隻是一個小眾的電影。 不能強求大家的喜歡。 這種類型的電影, 50年, 100年以後都會有人看。看看好萊塢那些經典吧,30,40 年代的電影, 重新製作得那麽好, 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會看。我想這個電影是一樣的。 很難指望再會有人像許鞍華一樣, 那麽認真, 那麽有能力, 那麽有號召力,來為蕭紅做這麽一個這麽高水準的電影。它會跟蕭紅的作品一樣永存的。
它的悲劇是它生在這個時代, 它隻有那麽6,7 天能收到票房,然後它被盜版, 投資方血本無歸。那些電影界的大鱷們, 從市場搶了那麽多錢,可以每年裝裝樣子,拿點出來做嚴肅電影嗎?要有多少天地的精華, 才會有許鞍華的存在。看看台灣在侯孝賢那一代,出來多少精品,那些記錄我們生活中逝去的一點一滴的在心頭縈繞的影像, 那些看完以後讓你感激涕零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