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閩南故事 (三) 在鼓浪嶼

(2011-07-24 09:36:53) 下一個

“嶺腳東路門牌64”, 這是兩家人在鼓浪嶼的住址。 外婆教孩子們反複記誦。 這是1942 年, 阿鸞姨母十歲了,媽媽五歲,阿華阿姨四歲。 

與在香港相似, 這是一段富足的時光。萬興舅公給外曾祖母寄錢,姨母婆丈給姨母婆一家寄錢, 外公給外婆一家寄錢。早晨, 賣熟豌豆的小販一來吆喝,還是鄉下人的習慣,一買一整碗,鄰居們好驚訝;“怎麽買那麽多?”

買魚時, 把小籃子從陽台上吊下去,裏麵裝上錢。小販把魚收拾好,找零的錢也放在小籃中,一拉,上來了。

已經給媽媽報名讀幼稚園, 還沒去呢。

 阿鸞姨母讀的是“懷仁小學”。 這是一家女校。 街上的頑童念湊句的:“懷仁女學校, 串吃馬仔豆。懷仁女學生,串吃落花生。 ”懷仁女學校,專吃蠶豆,懷仁女學生,專吃花生。

回到鼓浪嶼, 外曾祖母很滿意。 離鄉下這麽近,她可以經常回去看看了。年節自己回去祭祀, 敬佛祖,敬祖公,如此大事, 自己做了才放心。外婆和姨母婆要帶孩子, 走不開。媽媽還記得,外曾祖母從鄉下回來,她就要問:“牛一隻多大?”

阿領也會帶她們出去玩。 阿領算是半個地主了, 她在鼓浪嶼的富家當丫頭。兩家人的衣服送出去洗,阿領負責運送和計數。她一來, 就要“一領, 兩領。。。”地算衣服,媽媽他們就叫她阿領。 外曾祖母可憐阿領,後來買下她當養孫女。

加上在香港上的學,阿鸞姨母已經上了三四年的學了。 這一天,她去上課,走到半路上,有人說  不用去學堂了, 日本人占了。” 阿鸞姨母趕緊回了家。 這是1942年十二月, 日本人占鼓浪嶼。阿鸞姨母的女紅課是繡枕套。 一副已經繡好了, 在家裏。 另一幅沒繡好的, 淪陷在學堂的桌櫃裏了。

日本來了, 番邊呂宋不能寄錢了,吃什麽  鄉下,有幾塊田園,有幾石海蠣子,不會餓死,還是回鄉下。日本人允許人們回去。 

鼓浪嶼的輪渡,低低的。從碼頭走下來,有數十米的距離,用木板架了斜斜的通道, 木板與木板之間,一空一空的,下麵就是海,看起來好深。可是媽媽不怕, 外曾祖母緊緊牽著她的手。

兩家人, 1938 年逃難時, 十人。回來時, 還是十人。 姨母婆丈回了呂宋, 可是外曾祖母買了養孫女阿領。 姨母婆的三個男孩,皮子,力子和成子都成了小夥子了。距離1945年還有三年,那時,廈門島才可能從大陸得到糧食。從現在起,三個小夥子得學會作田作食, 自食其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海外流浪者99 回複 悄悄話 我家後來住鼓浪嶼美華,父親在美華中學教師,是安息日會辦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