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外地人遊北京 ( 三 )

(2011-04-29 23:09:04) 下一個

地壇

作家史鐵生去世了。去了趟地壇。 下午時分。知道地壇荒涼。但是沒有看到野草,心裏有點失落。以前讀《我與地壇》,記得最清楚的是一滴露珠。一滴露珠掛在清晨的小草上,在太陽下晶瑩透亮,轟然一聲墜地,激起萬丈光芒。讀了心裏感動,覺得人生不能放棄。想起我們家鄉一句話, 叫“一枝草, 一點露。”,天無絕人之路之意, 再卑微的生命也有活路。

園子太大,絕大部分沒有人跡。有個大門處比較熱鬧,有老人活動,還有小孩的遊樂設備。 在某處被人叫住了, 是個售票員。 她讓我買一張票,五元。理由是這是園裏唯一 可參觀處。

那小小的成列室在一個小院內,一處小小的宮殿內。一進去, 黑沉沉, 不多的幾件文物。其餘都是清朝皇帝的靈位。 室內還有另一位參觀者。躬身拜了幾拜,出到院內,兩顆玉蘭已經冒出許多拇指大的新芽了。離春節還有數周呢。 樹上卻掛著牌子。 以為是玉蘭的學名,仔細一看卻是人名,號稱玉蘭的收養人。問了收養價錢,一年三百元。

稻香村

出了地壇的不知哪個門, 卻是個熱鬧所在。 問之附近有地鐵,即放心瞎走一氣。見到一個“ 7-11 ”的招牌,以為是仿製的,卻是真的。有點奇怪。因為附近並沒有其他洋店。看了一下,似乎賣雜誌為主, 沒細看。

到了一個稻香村連鎖店。下班時分,老人與主婦們紛進紛出,頗有桃花源的氣息, 趕緊進去。一進門,賣糕餅處,四個售貨員忙不過來。知道自己是眼睛大, 肚子小,隻買一種,吃了再說。

角落處,卻有一排八九個座椅,供老太太們聊天。等到靠牆的座位空出來,厚著臉皮坐下,假裝很累,偷偷聽老太太們聊。這是一個嶄新的年代, 聊的不再是家長裏短了。大家有點兒認識,但是到此為止。可是聊天的精髓沒變,水費,電費。 一個說,水費太大, 一個說, 我孫女天天洗,浴室一關兩小時, 不知耗了多少水。電視上正在大力表揚政府,給平民長了數十元工資。老太太們說, 物價樣樣長呢,一個說“工資都長了, 物價還能不長?”

已經有一兩個老太太沒座位,站著聊天了,不能再賴了,隻好起身。非常感激稻香村,如果我們還在過去的時代,如果老太太們還蹲在牆角聊天,曬太陽,我能也蹲下嗎。

轉了兩圈, 明白了。 稻香村不賣生菜,其餘糕點,醬菜,肉食,熟食都賣。

在糕點櫃台,見到了關東糖,大八件,小八件種種。包裝精美,沒見人買。大家都擠在門口現烤的糕餅處。以前讀鄧友梅的《那五》, 對大八件印象極深。老了的舊丫頭紫雲替那五做了那麽多,那五買了一盒大八件,紫雲感動的嘴巴一癟一癟地哭。就是那時記住了大八件這名字。大八件卻是八塊描紅畫綠的精致米糕。

那些醬菜的名字, 溫暖而富有詩意,一個一個讀過去, 再一個一個讀過去,竟有了雨夜讀唐詩的安適。

熟食處生意最好。細細的看,跟這些要回家的人擠一擠。感覺價格不便宜。可是生意真好呢。知道北方人有買熟食的習慣。 聽到一個顧客跟營業員說“要兩塊錢海帶。”這是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真的很佩服她,兩塊錢海帶,稱下來一小碟,夠母子兩人的一道菜了,省了多少時間。

出了稻香村,門口一個小販生意正好。他在賣胖嘟嘟的薑,一斤四元,顧客不斷。他隻有一小箱薑,擺在地下。他是我這次見到的生意最好的一個小販。地點選得好,因為稻香村不賣菜。街上許多賣草莓的, 推著大車, 卻沒有生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