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六:剪不斷,理還亂
(2007-03-22 07:06:19)
下一個
那次展品中最古老的畫之中,有一幅非常特別的五代時期無名氏的“丹楓呦鹿”圖。
此畫高三尺半,寬兩尺,畫在絹上,色彩滿紙點染,看不到絹素本色,祗見一片茂密的經霜林木,樹葉有的變黃,有的變紅,其間點染著白色和淺藍色,瑰麗鮮豔。林中,隱伏著一群鹿。為首的一頭大角雄鹿機警地凝視著左方。似乎是什麽輕微的響動剛剛發生,使所有的鹿在瞬間全部警覺起來,一齊注視著同一個方向。一隻原來蹲伏在那裏的小鹿已經跪立起來。鹿群仿佛隨時會驚逃,緊張生動的氣氛彌漫在畫麵上。
畫上沒有題款。根據璽印和私人鑒藏章判斷,此畫在元代已經為皇家“奎章閣”所收藏。到清代,曾經在幾個大臣手中轉了若幹年,乾隆前就已經入宮了。
圖中的鹿尾短臀白,完全不是中國常見的那種類型。畫得很寫實,也不是在中國曆來無數次入畫的鹿的形象。
我一見就想起來,在美國西部的黃石公園見過這種鹿。記得有人開玩笑說,這裏的鹿都用Pampas。那是美國嬰孩用的一種厚厚軟軟的紙尿布,用的時候把嬰孩的屁股整個包起來。
據知,在中國東北地區有少量這種鹿,中亞地區則比較多見。有專家由此推測,這畫的作者是外來的,頗有道理。
中國唐朝時就有著名的西域畫家尉遲乙僧父子來中國做官。清代的宮廷畫家,來自意大利的郎世寧更是名聞暇邇。不同的畫風,不同的形象,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異彩。
我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藏畫中,還見過一幅“秋林群鹿”,和這張“丹楓呦鹿”在尺寸,顏色,材料,風格上完全一致,屬同一組作品。
有人認為這是四扇或八扇屏風中的兩扇。從尺寸和這兩幅畫的樣子來看,不無道理。
中國唐代民間已經流行屏風,並傳到了日本。唐人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說:“吳道子屏風一片值金兩萬。次者售一萬五千。”
也有人認為,原來這是一幅大畫,被剪成了幾幅。留下來的是其中兩幅。
此說的原因是,該畫的風格和南唐徐熙頗有相似之處。徐熙專畫動植物,也是色彩滿紙點染,“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態”,不見底色。後人說徐熙“有於雙縑幅素上畫叢豔疊石,旁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乃是供李主宮中掛設之具,謂之鋪殿花,次曰裝堂花”。
鋪殿花,裝堂花,說的是南唐李後主宮中牆上徐熙作的裝飾畫,壁飾,甚或糊牆紙。
李後主是南唐的亡國之君,也是個大詞人,留下了許多淒婉動人的清詞麗句。他最後被宋軍俘虜到汴京,亡國之思不可斷絕。“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闋“虞美人”,據說就是他被宋太祖趙匡義下令毒死的原因。
李後主回憶“雕闌玉砌”的舊時宮闕,宮中牆上優美的秋林群鹿應該也是他夢見的內容之一。
“剪不斷,理還亂”的是他的愁思。那時,他夢中的群鹿已經被人剪成了好幾截,正在運出宮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