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時間: 10/07/2004
采訪主題: “從吳振偉事件看美國的緋聞政治”
采訪節目:“尖峰時刻”
采訪機構: 美國南加州KAZN AM1300、KNEY AM1600 與聖地亞哥
KSDN AM1240 多元文化廣播電台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現在時間是洛杉磯晚間時間6點過兩分零7秒,各位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趙廣喻。歡迎您收聽, 今天是西元2004年10月14 號的“尖峰時刻”, “Rush Hour”。
美國第一位華裔國會眾議員吳振偉最近被新聞媒體挖出來,他在28年前就讀斯坦福大學的時候曾經性侵害過他的女朋友,強迫對方與他發生性行為,這個新聞在曝光之後, 正好吳振偉要在奧勒岡州爭取眾議員的連任,時間相當的敏感, 因此, 他本人立刻在第一時間承認他當年犯下的錯誤。但問題是, 選舉隻剩下兩個多星期的時間,吳振偉當年的年少輕狂會不會成為阻礙它政治前程的主要原因還不得而知,需要時間來作證明。那末在美國的政壇中有不少的政治人物的個人隱私最後都被拿到台麵上來檢驗。舉個例子來說, 加州的阿諾州長曾經對女性毛手毛腳,另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柯靈頓總統與女實習生的婚外情,還有當年失蹤的女實習生與康迪克州的眾議員利維的感情出軌事件,這些等等都讓選民另眼相看這些政治人物。
今天我們要來探討美國在過去選舉最火熱期間,如果政治人物的個人隱私被揭露出來之後對選情來說會有什磨樣的一個影響,以及選民一路走過來, 對於政治人物緋聞的檢驗標準又是什磨樣個趨勢。今天在節目線上的特別來賓我邀請到的是普萊戰略與管理公司的特約研究員吳青先生。Hello, 吳先生,你好!
答:廣渝, 你好! 給位聽眾,大家好!
問: 我想現在正在積極尋求第四度連任的奧勒岡州的華裔眾議員吳振偉,新聞把它28年前在學校裏麵性侵害女朋友的事情大肆報道,我想請教你的第一個事情就是,這種桃色新聞在美國的曆史上對於政治人物的政治前途來講的話會有多少影響? 尤其是每一個政治人物過去的隱私被挖出來以後馬上就說, 這是個人隱私、個人隱私,那末這個個人隱私有什磨樣的殺傷力呢?
答: 美國政治人物的桃色新聞有非常悠久的曆史,大概從美國建國以後就出現過這種情況, 有至少兩百年以上的曆史了。(主持人笑,ok)。 美國的第三任總統叫托馬斯. 傑弗遜,他是美國的國父,當時就曾經發現他與他家裏的一個女傭人黑人,保持了36年的情人關係,而且還生了一個孩子。所以說這個問題在美國政治中是一個其來以久的話題,對政治人物的殺傷力……確實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它的殺傷力的大小和後果怎樣,這個要具體看, 看很多因素。主要一些因素有,首先要看緋聞本身的性質怎樣,如果這個緋聞性質非常惡劣,那就有可能造成極大的殺傷力,但是這也不是唯一的因素。除了緋聞本身的性質,還要看一下政治人物本身的權位的高低,總統鬧緋聞是一個很大的新聞事件,一般的議員鬧緋聞,新聞的衝擊力就不是那磨強。除了政治人物的權位高低以外,政治人物本身如何去應對也是一個因素,另外政治人物本身過去在從事政治活動的生涯當中, 他的政治成就的大小也會對醜聞,或者說性的緋聞會造成什磨樣的影響產生作用。所以說緋聞這個事情, 確實會對政治人物造成一定的程度的傷害, 但是這個傷害可大可小,關鍵看我剛才說的那幾個因素之間怎樣一個關係。
問: 是。不過吳青先生,你剛才談到美國政治人物的桃色新聞與緋聞事件由來已久,幾乎有兩百年的曆史,你舉出第三任的總統傑弗遜曾經就跟黑人女傭還生下了小孩。不過問題在這裏,他這件事情雖然是事實,但是在他死後才挖出來的,如果當時就挖出來的話,這個總統恐怕也要下台一鞠躬。那末現在的政治人物如果在選舉期間發生當年的事情,或者說在選舉期間把他當年的陳年往事、舊得不能再舊的事情挖出來,會有多大的殺傷力?我想請你來做一個分析。尤其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事實,就是加州的州長在換人選舉的時候,阿諾那個時候就有很多的女生站出來說他當年對我毛手毛腳,摸我胸部又摸我屁股的。現在結果已經知道了, 選民是不在乎的,阿諾還是當了他的州長。那末現在來講的話, 你的看法呢?
答: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一般來說這個緋聞鬧出來之後,最低程度會對政治人物的誠信度打上一個汙點, 會影響它的個人的名望。 這是最低一級的影響, 其次, 它會影響到當事人的婚胭與家庭生活, 這是第二層次的影響。第三層次的影響,他有可能就會斷送政治人物的前途。但是,這個並不都是一定的。像你剛才舉出例子,施瓦辛格的這個醜聞就沒有造成他任何的後果,而且他還順利當選了。最大的一個緋聞案件, 就是柯靈頓總統的緋聞案件,他也沒有下台,柯靈頓可以算是“緋聞大王”了,(主持人笑),不僅他的緋聞鬧得全美國都知道, 而且鬧得全世界都知道,但是它的緋聞就沒有造成他的下台,但是它的這個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他造成美國國會要彈劾他,造成最後兩黨分裂,不僅兩黨分裂、政治人物之間的口水戰,而且造成社會輿論的大分裂, 整個社會對緋聞與總統的隱私與總統的表現之間到底應該是怎樣一個關係,當時出現了一場大論戰。
所以說這個緋聞吧, 就像我剛才說的,有些緋聞會給當事人造成一個極其嚴重的後果,打擊當事人的聲譽、斷送他們的政治前程、影響到他們的政策的執行, 但是,有一些緋聞呢,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鬧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最後又煙硝雲散、雨過天晴。所以說緋聞這個東西,關鍵還是要看我剛才說的那幾個因素,一個看緋聞性質,如果緋聞發生在生前,死後才抖出來,那這個緋聞幾乎不造成任何影響,(主持人笑),隻有在傳記學者或者曆史學家的評論中可能會帶一筆。但是, 如果這個緋聞發生在現在進行時,比如說柯靈頓當時在競選期間,或者像施瓦辛格競選期間,或者說像我們前段時間看到新澤西州州長,它鬧出一個同性戀緋聞,如果是現在進行時的話,那這個緋聞的殺傷力就比較大了。但這個殺傷力比較大也還要看政治人物怎磨來應對,應對得當,像柯靈頓一樣,它就可以金蟬脫殼,應對的不得當,他有可能不僅自己的前途葬送,而且自己政黨的名譽、家庭的名譽、個人的名譽,統統遭到嚴重的打擊。
除了剛才說的幾個因素, 當然跟社會的容忍程度、價值觀念也有關係。如果說社會價值觀念對緋聞本身、這個行為本身的容忍度高的話,那末一般來說這個緋聞也造不成太大的殺傷力。比如說像柯靈頓這個緋聞,當時大家基本上認為這是一個成年人之間的私人行為,不至於對總統的這個公共表現有什磨傷害,這就表示社會對這種兩性關係的容忍度比較高。但是, 像新澤西州的這個州長的緋聞,他是一個同性戀的緋聞, 社會對同性戀容忍度非常低,那末他這個緋聞對他的殺傷力就非常大,最後不得不辭職了,是在緋聞還沒有鬧出來之前,在人家還沒有采取法律行動之前這種情況下。所以說,這個緋聞跟政治人物之間的關係要經過一係列的中間因素來看。
問: 我想繼續請教我們線上的普萊戰略與管理公司的特約研究員吳青先生,繼續來請教你,在美國過去的曆史裏麵, 好像有一個總統候選人被拍到一張照片, 就是他跟他的一個女性朋友,不是說女朋友,拍了一張照片是坐在大腿上麵,結果他不得不退出總統競選, 這個殺傷力為什磨就這磨強? 您來給我們分析一下。
答: 你說的可能是1988年民主黨候選人叫蓋哈特的吧?(主持人:對對對)。當時他是競選總統, 而且當時他的聲望非常高、如日中天, 普遍認為它有可能成為民主黨的總統提名人衝擊總統寶座,但是結果當時有一個報紙報道他在競選期間在一個遊艇上麵跟一個模特兒度過了好幾個小時, 是在零晨時候。這個緋聞之所以殺傷力很大,是因為就是我剛才說的,是現在進行時,他當時正是在……我記得在競選總統提名人的時候, 是吧,所以說這個緋聞,這是在全國民眾非常關注他的時候。在這之前沒人知道蓋哈特是誰, (主持人笑), 但是一旦有跡象表明他有可能會成為總統的候選人的時候,結果大家都非常關注他的一舉一動, 結果媒體一旦報道出來的時候, 造成很強烈的一個震撼。所以說這個緋聞,跟他的本身性質與揭露出來的時機有一定的關係。我認為當時的殺傷力是這磨一個情況。
問: 是不是說我們選民的容忍度一路走來慢慢的也有所改變?當年的事情, 那些人馬上就辭職一鞠躬下台就不選了。很多現在的事情, 它都會用另外的方法, 像你剛才所說的,像比爾. 柯靈頓會來一個什磨“金蟬脫殼”之類等等, 是不是現在的選民跟政治人物在角色上都在做一些突破呢?
答: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主持人笑), 有關選民對這個總統的、或者說公共人物的隱私的看法、態度的轉變, 相當複雜, 也很難研究,因為每一個緋聞都有它的獨特性, 不像公司股票, 你可以用一個很客觀的標準來衡量。緋聞往往都有它的獨特性,行為本身的私密性。總的來說, 就在柯靈頓鬧緋聞期間, [紐約時報] 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當時是發現有35%左右的選民認為他們根本不關心、不在乎總統個人私下裏的行為怎樣,大概有20%左右的選民表示他們非常在乎, 對於總統的私人行為。從整個緋聞的發展曆史上來看,緋聞的出現大概跟大眾傳播媒體的普及有關係。一般從19世紀開始,報刊上用緋聞來攻擊慢慢開始出現了。 從美國的政治經驗來看,大概從60 年代以後吧,慢慢緋聞成為經常運用的一個策略。
我的看法,緋聞的出現跟政治生活的演化有一定的關係。所謂政治生活演化的關係就是說,美國這個政治,從60年代以來, 美國政治當中, 你可以看出來一個很清楚的特點,兩黨各自在政策與意識形態上的區分越來越小, 政策選擇上越來越趨同,社會之間的對立也越來越低。你看6、70年代, 尤其是60 年代, 民權運動風起雲湧,70 年代反戰活動非常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兩黨之間在政策與意識形態上的對抗非常嚴重,民權運動實際上也是一種族群政治的對抗,在這種情況下, 緋聞、政治人物的操守, 我指的是性緋聞,沒有被作為一個重大的問題提出來。 因為國家或者說選民認為有其他更為重要的公共問題。但是到了80 年代以後, 尤其是90年代期間,緋聞變成一個相當重要的武器。當時有一係列的政治人物中箭落馬。這個情況發展到現在也仍然如此。我認為一方麵跟美國政治生活的演變特點有關係,
另一方麵跟製度有關係。 美國這個製度是一個自由民主的製度,公眾人物要想獲得選票必須獲得選民的信賴, 如果選民不信賴他, 它就不可能當選。緋聞這個東西往往代表一種信任程度的被打破, 一般選民會質疑說如果你連跟你太太的關係都搞不好, (主持人笑,“怎磨能管眾人之事?”), 對, 怎磨能管好紛繁複雜的各種政治、經濟關係、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是吧?所以說牽扯到一個誠信問題。在誠信問題當頭的這磨一個情況下,其他的一些社會政治對立都模糊了、不明顯了,在這種情況下,緋聞就有可能變成一個重要的課題、議題了。
問: 是。 我們節目進行到這裏, 我們先進一段工商廣告。 待會我們來繼續請教在線上的特別來賓吳青先生,我們要請教他,奧勒岡州民主黨眾議員吳振偉的成年往事已經呈現出來了,他站在第一時間立即承認, 而且感到抱歉。 那末美國的選民對於當事人承認事實而且還道歉的行為是不是能夠馬上接受?休息一下我們待會再回來。現在時間是洛杉磯晚間6點16分36秒, 你所收聽的節目是“尖峰時刻”。
問: 現在是洛杉磯晚間6點21分15秒。我是趙廣渝。歡迎您繼續回到現場。今天在節目當中與您探討的主題是美國政治人物的個人隱私會不會改變你對他的看法。針對這一次美國第一位華裔國會眾議員吳振偉28 年前發生的一個性侵害的消息,和聽眾朋友作分析和討論。在節目線上的是特別來賓普萊戰略與管理公司特約研究員吳青先生。
剛才我們談到了美國的桃色新聞和有關性的緋聞事件由來已久,200年以前就已經發生了。接下來我想繼續再請教吳青先生,奧勒岡州的民主黨眾議員吳振偉先生的陳年往事被挖出來以後, 它第一時間立刻站出來勇敢承認, 對自己當年的行為感到非常抱歉。我想請教你, 美國選民對當事人勇於站出來承認事實而且還道歉,是不是比較容易能夠接受呢?
答: 總的來說吧, 你承認總比一味的否認好, 因為有的時候媒體之所以敢報道也是因為事先做過很多的調查,有各種各樣的紀錄,但也不是一概地說你承認以後選民就一定會原諒你,並不是說你承認了以後你就一定會當選或不當選。這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牽涉到政治人物怎磨來應對的問題。像吳振偉,我認為他的應對還是很好的。我從他事後新聞采訪他的時候他的反應看,首先是承認了,是吧,然後他說“正是由於28年前的這件事造就了今天的我”,(主持人笑), 這是他的原話。 這個說法是一個以攻為守的說法,一方麵它承認當時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道德的汙點,他強製性地要求性行為,他表示了某種程度的對這件事情的後悔,另一方麵他也表示出來由於這件事情的出現, 使他能夠自我反省,成為現在這磨一個負責任的公眾人物的形象。所以就他來說,他的這個應對還是比較明智的一個說法。當然他這個事情本身發生在28年之前, 很久以前了,所以說我認為隻要他應對得當, 隻要他自己在當選以後在政治業績方麵給選民帶來了很多滿意的地方,我個人認為可能不一定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問: 是。不過問題在這裏,吳振偉在政壇上還算是一個形象不錯的政治人物,那末吳振偉也是華裔第一位成為眾議員的, 現在把這個28年前的事情挖出來的時候, 你認為選民看他的時候會不會不太一樣了?先不管選票會不會投給他, 他政治人物的形象與他28年前的這段往事,會不會在選民心理麵有重新評估的發孝作用呢? 您的看法?
答: 這個恐怕是會的。一般政敵之所以要把這個緋聞抖出來,像我剛才說的,有幾個目的吧,最低程度的目的,就是給當事人造成名譽上的汙點,打擊他的誠信度是吧,所以說,就算選民信任你,繼續選你的話, 它也不得不承認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汙點是吧。當然至於能不能當選則是另一個問題了。承認汙點,對他的名譽來說總是一個打擊吧。
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