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進城

鄉巴佬進了城就跟著城裏人時髦一把也弄個博客耍耍
個人資料
正文

網讀摘譯:超簡短西方無神論史

(2006-11-02 01:00:22) 下一個

在古希臘,這種思想(無神論)可以有多種形式。在一個充滿了神、半神、精靈和半人馬的世界,而且,這些神話形象並不出自宗教建立者的幻想,而是來自詩人的手筆,在這個世界,否認幾個神話形象的存在不算什麽。所以,這樣的思想並不被國家看作威脅。


可是當
Demokrit 聲稱所有神的設想都是虛幻的時候,情況就變得緊張了。他說:實際上隻存在物質,其他的都不存在。公元前415年,Protagoras 寫下了他的《論神》,這部論述隻有一句話流傳到了今天:“關於諸神,我一無所知,既不知道他們存在,也不知道他們不存在。因為,許多東西妨礙我們認識這一點,既因為這種事的晦澀,也因為我們的人生太短。”

如果是早幾年,這句話可能隻會使少數人激動,但是這句話出來的時候,
Protagoras 被宣布為國家的敵人。他被驅逐出雅典,他的書籍被焚燒。如同通常的情況,這種形勢的轉變不是出於超自然的原因,而是出於自然的根源:雅典正處在一個轉變期。當時人們普遍感到不安,任何對諸神的懷疑都被看作是對國家的懷疑。持續數十年的波羅奔尼撒戰爭帶來了人心的動蕩,諸神與地域文化不再是個人的信仰問題,而是已經成為公民國家歸屬的象征。


從此,無神論被認為是道德敗壞的。另一位哲學家伯拉圖對這一指責的描述更徹底。此後的3000年中,無神論者一直必須麵對這種指責,盡管以宗教名義所行的殘暴遠遠超過以麵向此岸的無神論的名義所行的殘暴。


與斯多葛派大約同時產生的伊壁鳩魯學派更具有無神論特色。許多個世紀中,伊壁鳩魯是一個罵人的詞匯,常常意味著死刑。這個學派的一個思想令宗教信徒們暴怒:伊壁鳩魯認為,幸福生活的基礎不是宗教信仰,而是樂趣。但是,他所說的樂趣首先是指“沒有幹擾因素”,按伊壁鳩魯的說法是沒有需求和痛苦,更沒有對神的恐懼,而且,沒有理由對神產生恐懼,因為,世界的現狀表明,被人認為是善的神不可能強大。


上帝的善如何與世界上的惡和諧,這一直是絕大多數有神論者無法解決的問題,是他們的肉中刺。為了回避這個問題,或許應該認為最高的存在不善也不正義?如果這樣,那麽在另一個世界會有報的觀念就說不通了,而正好是這一觀念作為道德的基礎是有神論者無論如何不願意放棄的。所以,大能的上帝到底還是善而正義的。可是,惡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不斷為無神論者提供新動力的這根刺,對教會之父們來說就已經是深入其肉了:比如奧古斯丁就問道,邪惡天使的邪惡意誌是從哪裏來的呢?即使這位聖者對這個問題也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在人類曆史中1600年的基督教時代,無神論幾乎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盡管對羅馬教廷的狀況批評活躍,但是,這些批評是基督教內部的批評,而且經常以耶穌的話為裝飾。有組織的對上帝的否定直到17世紀才出現,世俗的道德體係開始出現,也有了科學的世界觀,按照後者的說法,隻有自然的理性所能解釋的,才可以被認為是真實的。


對上帝的積極特性作出解釋的,是
19世紀或許最重要的無神論思想家。1804年出生的費爾巴赫認為,上帝是人的一種投射。為了確定上帝,人解除了自己積極的特性,將之歸於上帝。因為這種外化,人變得貧窮,上帝變得富有;人蔑視自己,換來上帝被愛。費爾巴赫認為,如果讓這個神化的上帝萎縮,那麽人將崇拜真正的上帝,就是自己。費爾巴赫雖然是一個無神論者,但不是虛無主義者,因為,他所注重的不是對存在的否定(這是許多有神論體係的一個特點),而是要否定對人的否定。

 

 

 

 

 

 

 

 

 

譯自奧地利哲學家、休謨專家 Gerhard Streminger 教授為 Georges Minois 的《無神論史》的德文版出版所寫的書評 Die Alternative zur erhitzten Halbbildung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