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傳與謊言之二:彼得之墓
--------------------------------------
序言
有時候,訛傳與謊言的界限很難劃分,可要是知道訛傳是訛傳,卻還要把訛傳當真實來傳,那就不能簡單地說是以訛傳訛了。基督教的某些傳說,近一個世紀前就已 經有神學家證明為訛傳,可在華人基督徒裏還被當作曆史事實,也沒見有博學的基督徒出來指正。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學過神學後當牧師和傳教士的華人基督徒還在向 信眾們傳早被揭穿了的訛傳?這算不算撒謊呢?
------------------------------
基督教傳統的說法是,保羅與彼得都是在羅馬殉教,但是保羅之死,除了2世紀時期出現的傳說,沒有任何曆史資料可以佐證(參看訛傳與謊言之一:
保羅之死於尼祿 )。彼得呢,按基督教的傳統說法,是羅馬教會的領導人物,與保羅一道揭穿並挫敗了魔術師西蒙,尼祿因失去了自己的宮廷魔術師,要逮捕二人。彼得在逃到羅馬城外時遇到了複活的耶穌,後者聲稱要到羅馬城再次上十字架,於是彼得回頭自首,主動要求倒掛十字架。與保羅的傳說一樣,彼得的傳說也產生於2世紀,一樣沒有任何教外的史料為證。更為糟糕的是,沒有任何史料能夠說明彼得曾經到過羅馬,德文的網上聖者百科全書更明說,說彼得到羅馬領導教會,根本就沒有任何內在邏輯可循。
那麽,羅馬不是有彼得的墓嗎?就此,維也納的曆史教授 Helmut Bouzek 就彼得墓的考古問題也寫了文章,發在德文版網上聖者全書,現摘譯如下:
按照傳統說法,最早的彼得墓是在梵蒂岡小丘上的古墓地裏。
1940年,在為 Pius XI 修墓時在梵蒂岡地下發現了古羅馬時期的墓地,進一步發掘時又發現了陵園和地處今天的教皇神壇下的簡單土墳。這幾個土墳是一個大一些的墓地的一部分,所在的地方並不顯眼,而這片墓地是陵園建造之前用來埋葬並不富裕的人的。土墳占地約7x4米,被發現者稱為場地B,古時一直沒被其他建築占用,也沒被後起的陵園所占用,或許有特別的原因。
二世紀中,土墳西麵修起一道牆(因牆色是紅的而被稱為 Muro Rosso),牆上有上下兩個龕,用頂在兩根小柱子上的大理石板隔開,總體上構成架於一座土墳上的墓樓。公元3世紀下半葉,墓樓增加了大理石的裝飾,用兩道牆護了起來(北麵的 Muro g和南麵的 Muro s)。4世紀修建彼得教堂時,人們認為這座墓很重要。盡管落差很大,而且有這個古墓當道,康斯坦丁還是下令在這個地方修建彼得大教堂,小墓樓應該立在聖台所中間,因為據說這個小墓樓是在2世紀建於彼得墓之上的紀念物。把周圍的牆拆除之後,康斯坦丁的彼得大教堂的中心就成了彼得的小墓,帶著考古編號為g的牆,牆上是供彼得聖物的龕,背麵和側麵用 phrygisch 大理石貼麵,整個墓之上搭起了用柱子支撐的祭壇頂。隨後的時代裏,這個建築之上先後修建了Gregor I, Callistus II 和 Clemens VIII 的祭壇,後者就是今天的教皇祭壇。
盡管彼得到羅馬的事情有爭議,或者得不到證實,還是可以對他的墓思考一番。如果彼得死於羅馬,那麽他可能是在公元64年在尼祿角鬥場的北麵被釘上十字架,然後在角鬥場外牆附近,Via Cornelia 的第一塊裏程碑處,就是死難者通常被埋葬的地方下葬。30年後的“教皇”Anenkletos是否在墳頭建立一個小禮拜堂,是非常可疑的。據稱彼得死後最初一段時間,他的遺骸被多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比如聖塞巴斯蒂安地窖的所謂 Platonia 據說就曾經是彼得和保羅遺骸的安葬地。此外,聖塞巴斯蒂安地窖帶有半圓形後殿的R號房間因為刻有"Domus Petri"的字樣而被認為是彼得的墓地。
公元200年前後,羅馬長老 Gaius 聲稱知道彼得墓所在:“在梵蒂岡上”。第一次敘述彼得上十字架並葬在尼祿墓園的是4世紀的主教 Eusebius。耶穌教士和考古學者 Engelbert Kirschbaum 曾搜集一個“證據鏈”,試圖證明彼得大教堂下的彼得墓是真的,認為彼得的遺骨是在258年從這個墓中取出。取出遺骨的原因卻可疑,取遺骨本身沒有證據,而且他也隻是“相信,……當時僅取出了頭骨。”11世紀末首次有人提出猜測,說是彼得和保羅的頭骨被從軀體上分開,保存在了 Laterano 的 San Giovanni 教堂,就是教皇教堂。
據說從皇帝康斯坦丁一世開始,人們就開始在聖彼得教堂供奉——並尋找彼得的墓。如果彼得的頭骨真是保存在 Laterano,那麽,按照羅馬舊法和天主教神學的經典,彼得就不是葬在彼得大教堂下。按照老規矩,頭骨所在的地方才是埋葬地。即使在現在的牧師實踐活動中,頭骨還是屍體最重要的部分。被砍頭或被肢解的人,是頭被塗聖膏油。
曆史上曾經有一次把彼得的頭骨與身體合並的機會。1241年,皇帝菲德烈二世進軍羅馬,許多市民厭惡教皇,準備為入侵者大開城門。教皇 Gregor IX 世心生一計,搬出兩位使徒的頭顱組織了一次從Lateran到彼得大教堂的遊行,果然奏效!羅馬市民們明白了,開城不僅意味著丟失遺產,而且會丟失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所以,他們站在一起,共同對付威脅。1370年,教皇 Urban V世下令將兩顆頭顱用飾有寶石的銀像裝飾起來,15世紀中,聖物上的許多寶石丟失,寶石顯然是在彼得和保羅日展出時被盜。盜賊最後被抓獲,處以死刑。1799年,拿破侖的士兵盜取聖物,取下了寶石和珍珠,但留下了聖物。聖物被重新發現時,據說印封還完整。保留下來的是一塊顎骨和幾顆零散的牙以及一塊頭骨,這些聖物被鑲入金框,供奉在 Lateran大教堂教皇祭壇上方的龕內。
1940-1949年尋找“使徒之侯”的墓最引人注目。參與挖掘的有:考古學家 Enrico Josi,建築師 Bruno Apollini-Ghetti 以及耶穌教士 Antonio Ferrura 和 Engelbert Kirschbaum,引頭的是德國的高級教士 Ludwig Kaas (1881-1952)。1950年聖誕節前夜,教皇 Pius XII 世向豎耳傾聽的(天主教)人類宣布,他(原文用第一人稱複數,通常可翻譯為“朕”)上任後最初幾個月所屬意的研究,“至少在使徒之墓方麵,在歡呼年取得圓滿成功”,“非常仔細的研究”的成果“具有極高的內涵和意義”,“對關鍵問題,就是,是否重新發現了聖彼得的墓,研究成果給出了一個明確的肯定的答複。使徒之侯的墓又找到了。”
次年,天主教刊物 Herder-Korrespondenz Orbis Catholicus 就寫得相當小心了:彼得下葬的地方“無疑是找到了”,但是“使徒墓本身沒有發現”——用詞的選擇顯現了天主教的表達藝術,教皇的話畢竟是不能直接反駁的。彼得大教堂附近是女神 Kybele 的聖地 Phrygianum,教堂下邊發現的是許多異教徒的墳:最新的挖掘發現了22座紀念墓和兩個敞開的墓院。 Kirschbaum 的挖掘報告含有許多不明確的說法。 Adriano Prandi, Armin von Gerkan, Theodor Klauser, A.M. Schneider 等持批評態度的學者研究後的結果畢竟讓這個耶穌教士承認,天主教的挖掘報告並非“準確無誤”。他承認,報告中的“描述不完整”,有“大大小小的矛盾”,但是他堅信,關鍵的結果沒有受到批評者的動搖。然而,他所能確定的僅僅是:
“彼得之墓發現了嗎?我們的回答是:公元2世紀中期的 Tropaion 被發現了,但是與此相連的使徒之墓並沒有在此意義上被發現,”而是得到了證明,就是說,通過一係列的跡象證明了這個墓的存在,盡管原始的墓的“物質部分”已經“不存在”。在猜測的彼得之墓所在的地方,發現了“一小堆骨骼”,“醫學驗證表明”,這些骨骼屬於“同一個人”,而且確定,“是一個老年男人。而彼得去世時是一個老年男人。”
這些“證據”如此驚人,以至 Engelbert Kirschbaum 自己都不敢說最後結論已定。1965年,羅馬大學的古代史教授 Margherita Guarducci 在一本爭議很大的書中聲稱,聖彼得的遺骨已經明確無疑地被發現。因為彼得之墓本身就沒有,所以學術界開始的時候對她的新“發現”反應冷淡,隨後多是“不友好地拒絕”。後來,一位公認的人類學學者 Veneranda Correnti 對所謂的 vecchio robusto 骨骼,就是所謂的彼得遺骨,進行分析,確定這堆骨骼屬於三個不同的人,其中一個人肯定是一位大約70歲的老婦人。但是,教皇 Paul VI 世在1968年6月26日的總會見講話中卻宣稱:“聖彼得的遺骸以能夠讓我們(大寫第一人稱複數)認為是有說服力的方式得到了確認。”
譯後感:瞧人家天主教的表達藝術!要把沒得說成有的,還是得說:薑還是老的辣。新教的兄弟姐妹們還應該繼續努力,完善自己的表達藝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