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談

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皆為天涯人。
正文

無疆界的靈魂救贖

(2006-12-07 11:53:08) 下一個
無疆界的靈魂救贖
——斯皮爾伯格三部藝術巨片觀後感

在科技迅猛發展、生活步調快節奏的今天,影視作品在大眾業餘文化生活中日益占據主導的地位。繁忙的工作使我們越來越少時間去閱讀圖書,靜心自修。精神食糧的需求及補充越來越多地來自於影視而不是圖書。快餐文化的概念也早就深入人心,我們喜歡輕鬆的搞笑的荒誕的喜劇,在哈哈大笑的被動接受中,將生活的壓力與重負暫時忘卻。我們也喜歡看激烈精彩的動作片,在電腦製作的超凡特技與聲光電的強烈刺激中,我們同樣解除了職場打拚的疲勞與倦怠。我們甚至像兒童一樣,也迷上了各型用高科技製作的動畫片,在五彩虛幻的童話裏獲得一時的逍遙與遁世。

但是,我們內心深處不安份的靈魂卻在歡樂之後的空虛無助中,仍然盼望著一種精神的撫慰與良心的平衡,尋找著一種引領我們在惡俗塵世不致沉淪到底的力量,那是潛藏在每個人身上對英雄主義、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的向往,是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經曆種種爾虞我詐、虛與委蛇、蠅營苟且之後,內心對人性本真本善本美的渴求。那怕隻是短時間的獲取與領悟,我們也需要在精神世界的享受中,看到那些被我們共同遵循認同並因而世代流傳的普世價值仍然是人類不變的精神實質,是人所以區別於其他動物的自覺而崇高的品德,也是從過去到今天到未來,社會日益文明不斷進步的動力。

正因為如此,在商業片領域以〈大白鯊〉和〈株羅紀公園〉而登峰造極的電影奇才史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直到執導拍出〈辛德勒名單〉之後,才被億萬觀眾心服口服地將他列入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行列,當之無愧地成為一代電影大師。反映二戰的電影可謂車載鬥量,納粹的狠毒、猶太人的苦難,戰爭的殘酷,場麵的宏大,所有這些事實與故事,都被其它影視作品再三表現過了,人們耳熟能詳,對這些元素並不新鮮。但隻有〈辛德勒名單〉才真正震憾了我們的心靈,導演在影片所真實記錄的恐怖殘殺之中,揭露了人類極端醜惡的一麵,又在運用智慧救助猶太人的德國商人辛德勒那裏,為我們展現了人性的偉大與無私,那才是人類曆經苦難所賴以生存發展的不滅的希望與未來。據說斯皮爾伯格在拍攝的過程中多次淚流滿麵,這樣用心製作的電影,早已超越了娛樂的功用,它帶給我們的反思與救贖,已被公認為具有不朽的教化價值。

有評論說,因為斯皮爾伯格本身是猶太裔移民,對本民族的苦難理解較深,所以才會創作出這樣深刻感人的作品,而2005年出品的《慕尼黑》卻正好反駁了這一觀點。斯皮爾伯格尋求的人類靈魂救贖是不分疆界的,沒有種族沒有階級沒有國家的區別。在《慕尼黑》中,以色列摩薩德組織,為了讓阿拉伯極端分子認識到,殺死一個猶太人需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組織了一係列的“斬首”暗殺行動。但這些行動帶來的後果卻是更多的阿拉伯恐怖分子在全球施行的針對猶太人的恐怖炸彈行為,死去的多為無辜的普通百姓,包括非猶太人。後者同樣用仇殺方式向以色列表明:殺死一個阿拉伯人需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如此的冤冤相報,永無盡頭。斯皮爾伯格利用劇中主角的困惑與痛苦,向世人昭示,即使是看上去偉大崇高的“愛國主義”,也一樣滲透了人性的私利與醜惡。人類不同利益集團的互相殘殺,殃及無辜、禍亂社會才是最大的罪惡。

在上述兩部作品的中間,1997年,斯皮爾伯格還推出了史詩曆史巨片《斷鎖怒潮》(或譯《勇者無懼》,即Amistad)。這同樣是一部具有高度人文關懷精神、讓觀眾淚流滿麵的偉大作品。它之所以不象上述兩部電影那樣為人熟知,我想原因可能有如下兩條:一是前兩部的題材比較吸引人,一為二戰故事,一為間諜暗殺;二是Amistad出品當年,與《泰坦尼克》撞車,讓後者搶去了全部風頭。這部電影也是取材於曆史真實事件(有趣的是,斯氏的三部人文關懷片全是出自真實曆史記載,看來好劇本是不用現編更不必胡編的)。它通過一起黑奴謀殺船員罪案的刑事審判,引出了潛藏於後的蓄奴與廢奴之爭。當時的法律已禁止從非洲走私黑奴,律師從船上找到證據,並與黑奴首領辛格Cinque設法溝通後,證明船上的黑人來自非洲,本來是非法走私黑奴的受害者,而且在船上受盡了非人的折磨,並被白人船員妄殺若幹,所以才有了後來為自救而殺死船員的行為。這一案件在地方兩級法院都獲判無罪,但因牽涉美國南北方的分裂與對立,當時的美國總統為了討好南方保守派勢力,並避免引發美國內戰,直接幹預此案審理,將此案送到最高法院進行上訴,而陪審團成員中,多數為南方大奴隸主,判決結果預料會對黑奴不利。此時,前任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親自出馬,以高齡之弱體,在法庭平靜陳述自由平等博愛的美國立國之本,為本已處於弱勢的黑奴們贏到了他們與所有白人一樣具有的人類天賦權利——自由!

據說此片曆時十三年,從改編劇本到精選角色,斯皮爾伯格可謂嘔心瀝血,扮演約翰亞當斯的安東尼霍普金斯果然不負所望,功力精深,他看似贏弱,實則強硬堅定的態度(“如果這會導致南北戰爭,那就開戰好了,這將會是美國革命戰爭的最後一役。” ),不僅維護了黑奴的權利,而且捍衛真正的美國精神。 這部電影繼承了《辛德勒名單》的紀實風格,海上的血腥殺戮與黑奴的追憶敘述,重現了曆史的真實,在真實的細節描述中,揭示了人性的美醜善惡。誠如斯皮爾伯格所說:“這部影片將永遠跟隨著我們…我覺得我拍的不是別人的故事, 我覺得這是每個人的故事,每個國家每個種族都應該知道這個故事。”

人類是高級動物,也是複雜的動物。俗語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的說法。人群中素來有忠有奸,有善有惡。即使同一個人身上,有時也善惡並存,良莠具現。在麵臨矛盾與衝突時,我們的抉擇往往會為了個人私利或本集團的利益,放棄甚至犧牲他人或其他集體的利益。尤其當我們處於強勢或多數,而對方處於弱勢或少數的情形下,這樣的犧牲更會來得心安理得。一些被我們早已認同並服膺的所謂普世價值,在上述情形下,有時竟然顯得格外的蒼白無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每一個人,不分種族階級國家,其實都是需要靈魂救贖的。

文學影視作品的創作者素有“靈魂工程師”的美譽,即使是搞笑的或科幻性質的商業片,好作品也一樣會體現真善美的內容,而象上述三部藝術片所具有的人文關懷精神顯然更具有靈魂救贖的價值。凱爺謀爺馮爺諸位中國電影界的大腕導演,如果創作思路還隻是停留在如何為了撈足銀錢而嘩 眾取寵的境界,隻在偷情、陰謀、小把戲的題材裏打轉轉,隻會用特技表現一些不知所雲的聲光電效果的話,中國的電影就永遠不會有贏得觀眾真摯淚水的一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