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亞 - 耶路撒冷:猶太文化; 東亞 - 東方聖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東亞情報戰升級:衛星能看長安街行人(轉載)

(2006-01-13 07:50:42) 下一個
2006年01月12日 09:43 環球時報   新年伊始,世界情報領域的幾條重大消息同時出現在東亞。日本表示要再發衛星,加強對東亞地區情報覆蓋的能力。而美國則打算對在該地區執行任務的偵察機更新換代。美日都是世界情報大國,雙方一係列不同尋常的舉動,預示著東亞的情報戰將有新一輪的升級。這一地區從高空到地麵,正成為情報搜集的大博弈場。   日本要發衛星,美國要換偵察機   日本媒體稱,日本政府已決定在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發射兩顆間諜衛星,與2003年3月發射升空的另外兩顆間諜衛星組成可以每天對地球任何角落拍攝圖像、搜集情報的間諜衛星係統。目前,日本隻有一組間諜衛星從高空對東亞各國進行偵察和監視,需要兩天才能對整個地球拍照一遍。目前,日本所需的部分情報必須依靠美國提供,但這套衛星偵察係統構築完善之後,日本基本上可以依靠自己的間諜衛星獲取世界各地的圖片情報。日本《產經新聞》稱,一旦太空法放寬,由內閣管理的衛星情報站,今後可直接授權讓防衛廳運用。   日本媒體稱,日本已開始製造識別能力更高的第三代衛星,並預定在2009財政年度將其發射升空,投入實際使用。日本目前的間諜衛星可以識別1米大小的物體,而第三代間諜衛星能夠識別0.5米大小的物體。日本政府還決定在2011財政年度前後將目前正處於技術開發階段的第四代衛星投入實際使用,它將可以辨別停飛的戰鬥機是否搭載有導彈、出入基地的車輛屬於什麽種類等。衛星專家表示,這樣的偵測精度已達到或超過了美國的水平。   日本媒體似乎還給其增強偵察手段找到了理由。《產經新聞》宣稱,從去年10月開始,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東海日本的防空識別圈內多次發現中國軍機。報道稱,中國軍機的目的是要收集日本自衛隊的電波情報。在獲得電波並進行解讀後,中國可用它來削弱日方的雷達探測能力。報道還推測,中國或許已在偵察中竊聽了日本戰機和戰艦的通訊內容。   就在日本媒體討論要發射衛星、盡可能擺脫對美國情報的依賴時,美國合眾社的消息說,在東亞地區偵察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U-2高空偵察機將在2011年完成退役工作。據分析,更尖端的偵察設備將迅速填補因U-2退役而產生的“偵察空白”。如綽號“太陽神”的“同溫層偵察平台”等各種先進偵察設備,這種無人駕駛飛機使用太陽能作為能源,時速可達160公裏,並能在20至30公裏高空對某一地區連續“竊聽”9個月甚至更長。另外,去年底美國軍方還開始斥巨資研製名為“海象”的超級飛艇,具有太空衛星和間諜飛機的雙重功能,預計航程是2.2萬公裏,至少能連續飛行一星期。   東亞上空密布“電子眼”   當今世界,全天候實時跟蹤國際形勢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過間諜衛星和間諜飛機進行偵察。東亞地區形勢變化快,該地區高空情報戰的形勢更是錯綜複雜。目前,以東亞地區為主要偵察對象而發射間諜衛星或長年派出間諜飛機執行任務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有美、俄、日、印、韓以及台灣等,它們綜合運用空中拍照、紅外線觀測、磁力線變化偵測、核材料分析以及監聽、電子信號偵察等多重手段,偵察對象以中國大陸、朝鮮半島、俄羅斯東北亞地區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為主。   美聯社2005年12月7日的報道稱,全球正在運行的衛星中,美國有413顆,超過了其他國家的總和。據悉,其中90多顆為純軍用衛星,加上軍民兩用衛星,可用於軍事或間諜偵察任務的衛星總量超過100顆,其中大部分都負有對東亞地區偵察的任務。此外,美國還在東亞地區囤積了大量間諜飛機,在整個東亞上空編織了一個密不透風的間諜網。   日本也加大了對東亞上空信息資源的爭奪。其偵察衛星係統能對全球事態進行監視,重點是中國大陸、台灣、朝鮮半島、俄羅斯和日本本土。偵察衛星係統建成後,4個地麵站之間將用光纜連接,主站設在東京,配備專家200至250名。   俄羅斯“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定位係統的24顆衛星已有17顆在軌,開始發揮軍事和民用導航作用。   台灣除擁有具備一定間諜衛星偵察能力的“福衛二號”外,分辨率更高的“福衛三號”今年也將在美國升空。租用外國間諜衛星和購買外國衛星情報也是台灣當局獲取實時情報的方式。美國已同意向台灣提供由其“國防支援計劃”(DSP)係列衛星采集的預警信息。DSP係列衛星能監視亞洲、歐洲、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區的導彈發射活動,它可為台灣提供15分鍾以上的預警時間。台灣當局還高價租用了以色列“地球資源觀測衛星”的部分控製權。此外,台軍計劃繼續引進美國先進的P-3C偵察機,增強其對大陸東南沿海的電子信號偵察力度。   電子信號、聲像資料和坐標都是搜集目標   東亞地區各方勢力刺探和偵察的觸角不僅伸向了軍事領域,還滲透到政治、科技、能源以及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電子信號、聲像資料和坐標都是它們的目標。   據悉,中美撞機事件後,美國就動用其先進的“鎖眼-11”間諜衛星,全天候監控降落在我軍海南陵水機場的EP-3間諜飛機的周邊情況,就連飛機旁邊解放軍站崗哨兵的人數、配備武器都能識別清楚。   記者根據專家介紹,使用GOOGLE“衛星地圖”來看北京,長安街上的人來車往都可以分辨得相當清楚,這隻是免費獲得的效果,如果付費瀏覽,可以看得更清楚。GOOGLE用的不過是分辨率為1米的民用衛星,美國最先進的間諜衛星,分辨率已達到0.1至0.5米。據了解,美國的“快鳥”等民用高科技影像衛星分辨率也可達到0.6至1米,可以看見北京馬路上寬度小於0.2米的分道線,在光照和天氣良好時甚至可以看見北京老城上細細的高壓線。美國媒體還曾報道說,一顆運行在160公裏高度軌道上的美國偵察衛星拍攝到一艘俄羅斯戰艦,照片放大以後,甲板上的螺栓、站在甲板上看報的水兵,甚至《真理報》的報頭都清晰可見。   在太空中竊聽主要是靠截獲無線電和微波信號。在地球上空約3.6萬公裏高處的國際通信衛星每天要傳送巨量的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及電腦的原始數據。幾年前的一天,某國一家大工業集團的高級負責人被老總召到總部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一開始,負責安全的經理就播放了一段錄音。在場的人聽到的,竟然是從自己的手機裏截取的對話!原來,這是該國國防部從美國買來的、即將投入使用的“蜂群”太空電子監聽係統發揮的作用。該係統能從距地麵680公裏的高度監聽和監視下方寬達5000公裏區域內的無線電和雷達活動,據說4顆衛星就可監聽全球。   在台灣,情報機構已下令全體人員不得使用美國製造的移動通信設備,開會時不僅要將手機關機,而且連電池都要去掉,因為一些美製的手機可以在遠處通過特定裝置被遙控無聲開機,導致泄密。此外,目前手機的導航功能還為軍事打擊提供相當精確的坐標,因此許多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安全和反間諜機構都有嚴格的檢查措施,禁止攜帶有拍攝、全球定位功能手機的人員接近重要軍事政治目標,甚至入境檢查時,這些設備也成為重要的檢查對象。   不過,間諜衛星也不是萬能的。上世紀80年代,美國當時非常先進的KH22衛星就曾把我國福建省的傳統民居客家土樓誤認為是核基地群,嚇得美國軍方乃至裏根總統緊張了很久。美國還曾把某些盟國的一些設施搞錯。進入本世紀,偵察技術上了新台階,但美國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卻又找不到,衛星又一次“在責難逃”。此外,美國早就有本·拉登的影像和聲音資料,但至今仍然沒有抓住他……   毋庸置疑,在信息化的時代,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各種複雜的信息不僅運用在軍事方麵,更成為各方在政治、經濟等領域“戰場”上博弈的籌碼。如今,通信手段極其發達,人們的流動性也不斷增加,使得外界捕捉各類信息的機會也大大增加。對此,專家認為,對付電子竊聽,最好的辦法是需要保密的內容不通過發射電波、微波的通信手段來傳送。另外,衛星軌道是可以預先計算出來的,所以,隻要避開衛星通過的時間,行動就不會被圖像偵察衛星發現。另外,還可以製造出同樣景象的設施來迷惑對方。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文君 本報特約記者 李潤田 本報記者 程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