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亞 - 耶路撒冷:猶太文化; 東亞 - 東方聖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中國書法發展史》07(轉帖)

(2006-02-13 06:10:05) 下一個
10、釋懷素 (公元725-785)
是唐代的草書家,字藏真,俗姓錢,湖南長沙人。相傳他為練字種了一萬
多棵芭蕉,用蕉葉代紙、勤學精研;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寫至再三,盤板都
穿,禿筆成塚,以“狂草”出名。“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
萬變,而法度具備”。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
,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也很大。懷素晚年草書趨於平淡。
其主要作品:
1)論書帖:
草書墨跡,紙本,縱38.5厘米,橫40.5厘米,9行,共85字。
懷素草書,一般說是繼承和發展了張旭的草書,所以有“以狂繼顛”的說法。
董追《廣川書跋》雲:“懷素於書法,自言得筆法三昧。觀唐人評書,謂
不減張旭,素雖馳騁繩墨外,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今其書自謂真出
鍾(鍾繇), 草出張( 張芝)。”但無論如何,他的草書總是以奔放縱逸為
基本麵目的。而《論書帖》則與我們常見的懷素的草書大有不同。他的《
書帖》寫得“勻穩熟”,“出入規矩,絕狂怪之形”。是今草中有章草遺
意的佳作。
2)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墨跡。貞元十五(公元799年書)懷素千字文有多種,而以“ 小
字貞元本”為最佳,又稱《千金帖》絹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
明莫如中說:“懷素絹本千字文真跡,其點畫變態,意匠縱橫,初若漫不
經思,而動遵型範,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為懷素晚年所
書,當為絢爛之極而複歸平淡之作,故曆來為書林所重。
3)聖母帖:
懷素草書。王世貞評說:“素師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書獨勻穩清熟,妙
不可言。”
4)自敘帖:
《自敘帖》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東
陽篆書引首“藏真自敘”四字。原跡現在台灣故宮博物院。
《自敘帖》 是懷素晚年草書的代表作。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
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可以想見當年操觚之時,
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
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

11、鍾紹京
鍾紹京,唐虔州贛(今江西贛州)人,字可大。“以工書直鳳閣”,唐武則
天時甚為所重。他嗜書成癖,家藏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真跡至數十百卷。
宋曾鞏《元豐類稿》雲:“紹京字畫妍媚,遒勁有法,誠少與為比。”宋米芾
《書史》稱鍾紹京書“筆勢圓勁”。明董其昌說:“紹京筆法精妙,回腕藏鋒
,得子敬神髓。趙文敏正書實祖之。”有《轉輪王經》、《靈飛經》等作品傳
世。

其主要作品有:轉輪王經

12、孫過庭(公元648-703)
孫過庭,精於書法,尤以正、行、草書擅長。唐張懷瑾《書斷》稱他:“
博雅有文章,草書憲章二王,工於用筆,勁拔剛斷”。唐《續書評》雲:“過
庭草書如懸崖絕壑,筆勢勁健。”《宣和書譜》說他:“得名翰墨,間作草書
咄咄逼羲獻,尤妙於用筆。”傳世作品有《書譜》和草書《千字文》等。另有
論書著作《書譜》。
其代表作有:
書譜:
是孫過庭撰文並書寫的一篇書法理論文章,也是曆代傳頌的書法名作精品,
它是中國書學史上一篇劃時代的書法論著。孫過庭提出了他著名的書法觀:
“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為書法美學理論奠定了基礎。《書譜》在書法
藝術上的成就也相當高,孫過庭的書法上追“二王”旁采意草融二者為一
體並出之己意,筆筆規範,極具法度,有魏晉遺風。宋米芾評道:“凡唐
草得'二王 '法者,無出其右。”
《書譜》墨跡為一卷,曆代均有摹刻本,真跡現在台灣。

13、李世民(公元599-649)
我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溫泉銘》便是
行書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他不僅將封建社會
推向鼎盛時期,而且身體力行地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為我國書法史上輝
煌的一頁。他親自為王羲之寫傳記,不惜重金搜購大王墨跡三千六百紙。
李世民“以書師虞世南”(《宣和書譜》),常與虞世南論書,並雲:“吾
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唯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這反映了唐太宗的
書法觀,亦是相當開放的。唐太宗書法師承魏晉,《書小史》稱其“工隸書、
飛白,得二王法,尤善臨古帖,殆於逼真。”《晉祠銘》為其書法傑作,當時
各國使節都將精拓本帶回去,廣泛宣傳。

主要作品
1)溫泉銘:《溫泉銘》是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此碑立
於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即唐太宗臨死前一年。原石早佚,一九oo年發現於
敦煌石窟,現藏於法國巴黎圖書館。《溫泉銘》書風激躍跌宕,字勢多奇拗。
俞複在貼後跋雲:“伯施(虞世南)、信本(歐陽詢)、登善(褚遂良)諸人,各出
其奇,各詣其極,但以視此本,則於書法上,固當北麵稱臣耳。”對其評價極
高。此碑書法不同於初唐四家的平穩和順,而有王獻之的欹側奔放。有人認為
太宗書法在大王和小王之間,但從作品看似更多地得之於王獻之。
2) 晉祠銘:
晉祠銘》全稱《晉祠之銘並序》,唐太宗撰文並書。碑高195厘米,寬120
厘米。 碑額高106厘米,上刻“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飛白書九字。貞觀二十
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現存山西太原晉祠貞觀寶翰亭內。此碑行書28 行,
行44字至50字不等。
楊賓《大瓢偶筆》雲:“今觀此碑,絕以筆力為主,不知分間布白為何事,
而雄厚渾成自無一筆失度。”清錢大昕雲:“書法與懷仁《聖教序》極相似,
蓋其心摹手追乎右軍者深矣。”清人王佑作詩讚曰:“平生書法王右軍,鸞翔
鳳翥龍蛇繞,一時學士滿瀛州,虞褚歐柳都拜倒。”
此碑書法渾然天成,筆畫結實爽利,無做作之態,實開八大山人之行楷書
先河。

14、李白(公元701-762)
李白,字太白,號清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東),隋末其先
人流寓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麵的楚河流域),李白即出生於此。雖然李白的書
名為詩名所掩,但是在曆代書史專著裏仍然有著記載。宋黃山穀曾經評說:“
李白在開元,天寶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清人周星蓮《
臨池管見》也說太白書“新鮮秀活,呼吸清淑,擺脫塵凡,飄飄乎有仙氣。”
可見作為唐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也充滿著浪漫主義的
寫意情調。
書法作品
1)上陽台帖:
《上陽台帖》墨跡,李白書。行草書,5行,24字,有款,款署“太白”二
字。帖前隔水上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台”七字。
《上陽台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上陽台
帖》用筆縱放自如,快健流暢,於蒼勁中見挺秀,意態萬千。結體亦參差跌宕,
顧盼有情,奇趣無窮。帖後有宋徽宗趙佶一跋,跋文為:“太白嚐作行書'乘興
踏月,西入酒家,可覺人物兩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
白不特以詩鳴也。”元代張晏跋曰:“謫仙(李白)嚐雲:歐、虞、褚、陸真奴書
耳。自以流出於胸中,非若他人極習可到。觀其飄飄然有淩雲之態,高出塵寰得
物外之妙。嚐遍觀晉,唐法帖,而忽展此書,不覺令人清爽。”

元代書法家歐陽玄在觀賞了詩仙李白的此帖後,題詩雲:
唐家公子錦袍仙 文采風流六百年
可見屋梁明月色 空餘翰墨化雲煙

七)存唐遺風的五代書法

公元九零七年,割據者朱全忠滅唐,建立後梁,由此曆後唐、後晉、後漢、
後周,稱五代。又有前蜀、吳、楚、閔、南唐、荊南、後蜀、南漢、吳越、北
漢十國。這種分裂混亂的局麵持續五十四年,其間兵戈疊起。書法藝術雖承唐
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向。蘇軾評及五代書
法時曾說:“自顏柳氏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
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此真可謂書之豪
傑,不為時世所汩沒者。”
五代之際,在書法上值得稱道的,當推楊凝式。他的書法在書道衰微的五
代,可謂中流砥柱。楊少師之外,還有李煜、彥修等有成就的書家。
至此,唐代平正嚴謹的書風已告消歇,漸變入欹側縱肆,以後北宋“四家”
繼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時代波瀾。

代表書家介紹
1、楊凝式(873-954年)
字景度,號虛白,陝西華陰人。唐末為秘書郎,五代時官至太子少師,也
稱“楊太師”。他曾佯瘋自晦,所以“楊瘋子”便成了他的雅號。他能吟詩,
多雜詼諧,尤善於書劄。楊凝式的字多寫在牆上,筆法縱逸遒放。黃庭堅至洛
陽遍觀僧院壁間墨跡,他說:“楊少師書,無一字不造微入妙,當與吳生畫為
洛中二絕。”又說:“有晉以來,難得脫然都無風塵氣似“二王”者,惟顏魯
公,楊少師仿佛大令爾;魯公書今人隨俗多尊尚之,少師書口稱善而腹非也。
欲深曉楊氏書,當如九方皋相馬,遺其玄黃牝牡乃得之。”此後,書壇以“顏
楊”並稱。
楊凝式留下的墨跡已不多,著名的是《韭花帖》。楊凝式變晉,唐楷行書
勻密成法,黃庭堅有詩指出:“世人盡學蘭亭麵,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
楊瘋子,下筆便到烏絲欄。”後人以為善評。楊凝式的行草書也奔放奇逸,有
《盧鴻草堂圖跋》,氣勢雄渾,極似顏真卿《祭侄文稿》。狂草《神仙起居法
》縱橫恣肆,《海嶽書評》說其“如橫風斜雨,落紙雲煙,淋漓快目”。他有
一首《題懷素酒狂帖後》詩,可視為他自己書法創作的經驗總結:“十年揮素
學臨池,始識王公學衛非。草聖未須因酒發,筆端應解化龍飛。”(《全唐詩》
卷七一五)
他的書風直接影響北宋書壇,是由唐入宋的一大樞紐。
其主要作品:
1)韭花帖
楷書,麻紙,可視為楊氏楷書的代表作。明人董其昌曾為此帖題跋,稱此
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以此視帖,我們會發現不僅字體,用筆有蕭
散之感,更重要的是《韭花帖》的字距,行距均拉開至極限,然而其行氣
縱貫而舒朗空靈,因此在行款上獨樹一幟,為前代未有。僅此一點,便使
它獨立於古代各家的名作之林了。此外,《韭花帖》在單字結體上獨出機
杼,或戴高帽,或左右分離,或重心偏移,或輕頭重腳,妙趣橫生。又似
出於自然,並無造作之感。
2)神仙起居法帖:
小草書。麻紙本。《宣和書譜》說楊氏“尤工顫草”,此帖草法,可窺一
斑。《神仙起居法帖》在草書中,還時時夾入一些行書,後人稱其為“雨
夾雪”。此法始於顏真卿稿書,而楊凝式能融會貫通,使人望之無跡可尋,
幾入化境。黃山穀曾評此帖為“散僧入聖”,米芾則稱其“天真縱逸”。
初看似粗頭亂服,其實在用筆上輕重、緩急,結體上縱橫取勢都十分講究,
並於一氣貫注之中,顯示出其控製韻律節奏的高超技藝。

2、彥修
梁乾化時人。他的草書寫得很有特色。北宋李丕緒題其書尾說:“乾化中
僧彥修善草書,筆力遒勁,得張旭法。惜哉名不振於時。”他還把彥修草書模
刻上石“以貽同好”。王世貞對彥修的狂草看不慣,他在《王氏法書苑》中說:
“彥修與亞棲,訾光齊名,書法如淮陰惡少年,風狂跳浪,俱非本色。”仔細
分析,彥修草書氣勢磅礴,狂態逼人,有特色。但也有“粗”、“生獷”的瑕
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