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亞 - 耶路撒冷:猶太文化; 東亞 - 東方聖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中國書法發展史》06(轉帖)

(2006-02-13 06:09:31) 下一個
8、 顏真卿(公元709-785)
唐京兆萬年人,字清臣。開元進士,遷殿中侍禦史,為楊國忠所惡,出為
平原太守,故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顏抗賊有功,入京曆任吏部尚書,太子
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宰相盧杞銜恨使真
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被縊殺。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
工於尺牘;從褚遂良,張旭得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舒
和,一變古法,自成一格,人稱“顏體”。宋歐陽修評雲:“顏公書如忠臣烈
士道德君子,其端莊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
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
其主要作品:
1)東方朔畫像讚:《東方朔畫像讚》的楷書作品有兩件, 其一傳為王羲
之小楷,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讚並序
”,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於德州,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碑陽讚12行,
陰記17行,行楷30字。額亦二,一篆書,一隸書,皆十三字。蘇東坡曾學
此碑,並題雲:“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後
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明人有雲:
“書法峭拔奮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原石多經剜刻,麵目全非。傳世
有宋拓佳本。
2)多寶塔感應碑: 乃顏真卿墨跡,作於天寶十一年他四十三歲時,楷書。
碑文結體嚴密,筆畫粗細變化不大,是他繼承傳統的作品,與他後來所書
的《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風格迥異,而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
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
藝術吸取營養。 
《書畫跋》:“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
撰史家鼻祖。”此碑最便於初學書法者臨習,現藏於係西安碑林。
3)顏勤禮碑:大曆十四年,顏真卿撰並書。除《集古錄》, 《金石錄》
著錄外,他書無言及者。1922年10月在長安出土,現藏於西安碑林。此碑
是顏真卿為其曾祖所立,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損,曆曆如新,雄邁遒勁能
傳顏書之本來麵目,宜於初學。
4)祭侄文稿:行草墨跡,顏真卿書。縱28。2厘米,橫72。3厘米,25行,? 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
所以使此幅字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張晏評
雲:“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
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
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於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
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曆曆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
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5)中興頌: 全稱《大唐中興頌》,元結撰文,顏真卿書於摩崖,時年六
十三歲,楷書,現在湖南祁陽縣浯溪。元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罷官後居
於浯溪,溪邊山岩峰巒疊障,石壁嶙峋,《中興頌》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
塊石壁上。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頌唐中興之事。此刻石書風磊落奇偉,
石質堅硬,經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錄》稱讚此摩崖刻石“書字尤奇偉
而文辭古雅”。《廣川書跋》評為:“太師以書名,中興頌尤瑰瑋,故世
貴之”。
6)麻姑仙壇記: 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顏真卿撰文並
書。唐大曆六年(公元771)四月立。碑舊在江西臨川,明季毀於火。楷書,
據傳世剪裱本計共901字。 此碑楷書,莊嚴雄秀,曆來為人所重,是顏體
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基本完
善,不但結體緊結,開張一任自然,而且在筆畫上也從光亮規整向“屋漏
痕”的意趣邁進了。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
筆畫巨細皆有法。”
7)顏家廟碑: 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
子少保顏君廟碑銘並序》,顏真卿撰文並書。唐建中元年(公元780) 七月
立,碑在陝西西安。四麵刻楷書,兩麵各24行,行47字,兩側各6 行,每
行52字,額篆書“顏氏家廟之碑”六字,為李陽冰書。明趙涵《石墨鐫華
》雲:“此書結法與《東方讚》正同,勁節直氣,隱隱筆畫間。”王世貞
雲:“餘嚐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華骨格,莊
密挺秀。真書家至寶。”
8)爭座位稿:亦稱《論座帖》,《與郭仆射書》,是唐廣德二年(公元764)
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行草書,傳有七紙,約64行,宋時曾歸長安安師
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現在陝西西安碑林,墨跡不傳。蘇軾曾於安氏處見
真跡讚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此帖為顏真
卿行草書精品,後世行草書有成就者大都對此帖下過一定的功夫。通觀全
篇書法,一氣貫之,字字相屬,虎虎有生氣。此稿係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
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剛烈之氣躍然紙上。此帖本是一篇草
稿,作者凝思於詞句間,本不著意於筆墨,卻寫得滿紙鬱勃之氣橫溢,成
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後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壁”。
9)自書告身:楷書墨跡,傳為顏真卿自書,然疑為偽托。 共386字。
書法蒼勁謹嚴,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苟,清淡絕倫。詹景風稱此書:“書法
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
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董其昌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
此帖字裏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是後人學習楷
書不可多得的良範。原跡現在日本。


9、柳公權( 公元778-865)
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舊唐
書》講:“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書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
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書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幣,曰此購柳
書。”他學顏字,但能自創新意。世稱“顏筋柳骨”,指出他們書法的不同點。
柳字避開了顏字肥壯的豎畫,把橫豎畫寫得大體均勻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
中方筆字斬釘截棱角分明的長處,把點畫寫得好象刀切一樣爽利深挺。他又吸
取虞,歐楷書結體上的緊密,顏真卿楷書結體的縱勢,寫出了獨樹一幟的柳體。
其代表作有:大和三年 《李晟碑》(石在陝西高陵),會昌元年《大達法師
玄秘塔碑》(石在西安碑林),《苻嶙碑》(無立石年月,柳碑中最完全者),敦
煌石室藏舊拓《金剛經》,《神策軍碑》等。“書貴瘦硬方通神”,柳公權的
書法就是以此取勝的。
1)金剛經:
是柳公權早期的書法作品,原石於宋代已被毀,現僅見敦煌石窟發現的“
唐拓孤本”。柳公權早年曾廣采眾家之長,而且特別注意向前輩書家學習。
從《金剛經》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取法諸家的痕跡。《廣川書跋》雲:“
此經本出於西明寺。柳書謂有鍾(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
褚(遂良),陸(柬之)體。今考其書,誠為絕藝,尤可貴也。”此語基本上
道出了此帖的藝術價值,對於研究柳公權楷書形成的過程及發展線索,無
疑是很有幫助的。
2)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聖德碑並序》,柳公權書。唐會
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神策軍碑》 是柳公權楷書的代表作
之一。此碑較人們熟知的《玄秘塔》的書法風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結
體布局平穩勻整,保留了左緊右舒的傳統結構。運筆方圓兼施,運用自如。
筆畫敦厚,沉著穩健,氣勢磅礴。典型地表現了柳體楷書渾厚中見開闊的
藝術特點。正如岑宗旦《書評》雲,柳書“如轅門列兵,森然環衛”。讀
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對“顏筋柳骨”這句話的藝術特征的理解。“神策軍碑
”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內,一般人難以進去摹拓,因此拓本傳世極少。
3)玄秘塔碑: 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
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玄秘
塔碑》立於唐會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陝西西安碑林。楷書28
行,行54字。
劉熙載《藝概》謂:“柳書《玄秘塔》出自顏真卿《郭家廟》”,王世貞
雲:“柳法遒媚勁健,與顏司徒媲美”。《玄秘塔》是柳公權六十四歲時
所書。王澍《虛舟題跋》說此書是“誠懸極矜練之作”。《玄秘塔》結字
的特點主要是內斂外拓,這種結字容易緊密,挺勁;運筆健勁舒展,幹淨
利落,四麵周到,有自己獨特的麵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