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亞 - 耶路撒冷:猶太文化; 東亞 - 東方聖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序 言

(2005-02-16 06:13:18) 下一個
序 言 周寧 自從那位喜歡說大話的威尼斯商人在熱那亞監獄裏口述了一本遊記,700年間 西方探險家,傳教士、商人,水手、政客、學者,形形色色的人寫過各種各樣的關 於中國的報道。有寫實,有虛構;有不著邊際的讚美,也有不懷好意的汙蔑。在這 難以計數的“中國著述”中,真正有影響的,不過那麽幾本。例如《馬可波羅遊記 》、《曼德維爾遊記》。門多薩的《大中華帝國誌》、金尼閣的《基督教遠征中國 史》、李明的《中國現狀新誌》,安遜的《世界旅行記》、杜赫德的《中華帝國通 誌》。阿瑟。史密斯的《中國人的性格》也算是其中之一。《中國人的性格》一書 的內容1890年曾在上海的英文版報紙《華北每日新聞》發表,轟動一時;在紐約由 弗萊明出版公司結集出版,又被搶購一空。西方人曾從馬可。波羅那裏聽說一個神 話般的契丹,在門多薩那裏將信將疑地得知一個半傳奇、半曆史的中華帝國。耶穌 會士、啟蒙主義哲學家將中國渲染成一個世俗樂園,中國的開明君主,宗教寬容、 以及孔夫子的智慧,都曾令西方人困惑、仰慕,感到慚愧。當然,另一一方麵,也 有很多反麵意見。英國海軍軍官安遜筆下的中國完全是另一番模樣,那個民族狡猾 、肮髒,中國是個墮落的地方。這類觀點在啟蒙運動以後越來越有影響。中國究竟 怎樣呢?有關中國的爭議在西方冷寂了一個多世紀以後,史密斯的《中國人的性格 》出現了,他試圖刻畫中國人的性格特征。《中國人的性格》或許是最後一部西方 傳教士寫的、在西方與東方都有影響的有關中國的書。 《中國人的性格》是西方人介紹與研究中同民族性格的最有影響的著作。這位 博學、不無善意的傳教士力圖以公允的態度敘述中國。他有在中國生活22年的經驗 為他的敘述與評價擔保,他看到中國人性格的多個側麵及其本相的暖昧性。他為中 國人的性格歸納了20多種特征,有褒有貶,並常能在同一,問題上看到正反兩方麵 的意義。《中國人的性格》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不僅影響了西方人、日本人的 中國觀,甚至對中國現代國民性反思思潮,也有很大影響。張夢陽先生對此曾有過 專門研究(見《魯迅研究資料》, 11,《魯迅與斯密斯的<中國人氣質>》)。 史密斯是位誠實、細心的觀察家。讀者在閱讀中不難發現這一點。然而,誠實 與信心並不意味著客觀與準確。因為文化與時代的偏見與局限,對於任何一個個人 都是無法超越的,尤其是一位生活在100年以前的基督教傳教士。西方文化固有的優 越感,基督教偏見,都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史密斯在中國的生活經驗和他對中國人與 中國文化的印象與見解。基督教普世精神、西方中心主義,構成史密斯觀察與敘述 中國的既定視野。中國人的性格形象映在異域文化背景上,是否會變得模糊甚至扭 曲呢?辜鴻銘說“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 和淳樸的”,“比如那個可敬的阿瑟。史密斯先生,他曾著過一本關於中國人特性 的書,但他卻不了解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作為一個美國人,他不夠深沉。。”(《 春秋大義》“序言”) 美國傳教士眼裏的中國人的形象,並不具有權威性。它是一麵鏡子,有些部分 甚至可能成為哈哈鏡,然而,問題是,一個美國人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國人,一個中 國人就能了解中國人嗎?盲目的自尊與脆弱的自卑,懷念與希望,不斷被提醒的挫 折感與被誤導的自鳴得意,我們能真正地認識我們自己嗎?《中國人的性格》已經 出版整整l00年了。一本有影響的著作成為一個世紀的話題,誰也繞不開它,即使 沉默也是一種反應,辜鴻銘在論著與演說中弘揚“中國人的精神”,史密斯的書是 他潛在的對話者,回答、解釋或反駁,都離不開這個前提。林語堂的《吾國吾民》 ,其中頗費苦心的描述與小心翼翼的評價,無不讓人感到《中國人的性格》的影響 。《中國人的性格》已成為一種照臨或逼視中國民族性格話語的目光,所有相關敘 述,都無法回避。 我們不能盲信史密斯的觀察與敘述都是事實,但也不必懷疑其中有事實有道理 。讀者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來判斷。了解自己既需要反思也需要外觀。異域文化 的目光是我們理解自己的鏡子。臨照這麵鏡子需要坦誠、勇氣與明辨的理性。魯迅 先生一直希望有人翻譯這本書,在他逝世前14天發表的《“立此存照”(三)》中 ,先生還提到:“我至今還在希望有人翻譯出斯密斯的《支那人氣質》來。看了這 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幾點說的對,變革,掙紮,自做工夫,卻不求別人的原 諒和稱讚,來證明究竟怎樣的是中國人。” (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