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已遠離

加州的陽光還是紐約的雨
正文

從WTC看好萊塢電影的情感表達

(2006-11-02 23:29:52) 下一個

前些天去看了派拉蒙((Paramount)公司新出品的《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這部電影。雖然整部影片籠罩著一種低沉而灰暗的情緒,可是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宏大的災難場麵,也不是曲折精巧的故事情節。在我腦海裏反複出現的偏偏是其中一個非常幽默的鏡頭,和從這樣的幽默當中引發的思考讓我從這樣一部似乎不應有出乎意料之處的影片當中找到了驚喜和感悟。

這個鏡頭開始時,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扮演的警察跟他的同事兩個人被埋在廢墟下已經很久了。他的同事在饑渴痛苦之中夢見了一束白光,溫和慈祥的上帝出現了,向他微笑著。隨著鏡頭的拉開,大家發現上帝手裏拿著一瓶礦泉水,慢慢地遞到他的麵前。這時候,全場觀眾都會心地笑了。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的想象中描寫911的電影應該是有大規模的災難情景以及救援場麵這也是好萊塢電影非常擅長的。影片上映時正好是911五周年紀念,加上美國國內有很多批評的聲音,認為政府對恐怖主義的打擊不力,讓人不免覺得這可能會是一部歌頌英雄的影片,並借此再次喚起美國人心裏的愛國情懷。看完了這個電影才發現它對整個故事的處理和想象的確實不大一樣。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就是前麵提到的那個幽默場景。在這樣一個沉重的主題下,影片的情感表達是要經過慎重考量的。整個事件在美國民眾的心裏幾乎可以說是一塊不能觸碰的傷疤。所以在處理的手法上一定不能太隨意。美國電影市場裏的一個大忌就是讓觀眾產生反感情緒(Offensive),不管出於任何原因。而這種反感情緒在如此敏感的題材中是最容易出現的。可是導演Oliver Stone卻大膽到在這樣一個悲傷的基調裏開個玩笑,其勇氣實在值得讚賞;而這個玩笑又能被觀眾欣然接受,這就要歸功於整個影片在情感鋪墊和拿捏上的恰到好處,從而烘托了影片深入人心的真實性。

整個故事首先就是真人真事,講的是兩個普通的紐約警察在事發當天被調去救援,可還沒等他們開始行動,就被埋在了倒塌的大樓下。影片花在場麵描寫的筆墨少之又少,重點放在他們被壓在地底的過程,兩個人如何相互鼓勵,從有信心獲救到幾乎崩潰。觀眾很快被帶到了如十八層地獄般的廢墟下,並且不由自主地進入到那種令人絕望的情境中。兩個人身負重傷,不能動彈,又沒吃沒喝,隻能苦等死熬。於是他們不斷地開始回想生命中的美好,談論自己最親近的人,來獲取精神力量。有了這種真實的感覺的鋪墊,出現了拿著礦泉水的上帝便顯得合情合理,讓人不禁悲中生喜,也不由得佩服美國人在生活裏隨處可見的樂觀與豁達。

故事的另一個層麵是受難警察的家人和孩子。除了主人公對家人的回憶以外,更多的是他們的家人是如何應對這個突如其來災難的種種細節刻畫。全家焦急等待消息,妻子悲痛欲絕,大人向孩子們解釋發生了什麽,而孩子們的表現也各不相同。這些人並沒有表現得多麽堅強勇敢,隻是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應對這個事件。年紀小的孩子不斷地問大人問題,大一些的孩子鬧著要去廢墟救父親。所有這些,都很自然地讓人回憶起911事發當天發生在自己生活裏的景象,當時正在做什麽,怎麽得知的消息,有什麽樣的感受,等等等等。換句話說,影片在一步步地引導觀眾去挖掘自己內心的情感。

影片還有一個側重放在了誌願者精神的這個主題上。一個擅長刑偵工作的預備役軍人主動來到廢墟上,搜救幸存者。在他的周圍,來自全美各地的支援工作人員在晝夜不停地工作。是他最先發現了兩個受困的警察,並和其他誌願人員一起費盡周折地把他們解救出來。影片最感人的場麵就是所有在場的救援人員在歡呼中把兩個警察抬出廢墟。

看完影片,如同真實地經曆了一遍整個事件。雖然通篇沒有涉及到任何政治,但觀眾卻能真實地感受到這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恐怖襲擊對普通人的生活造成的影響。也許正是由於這種真實,這部影片在上映前的市場前景頗有些令人擔憂。宣傳短片的調查數據顯示,有一大批人覺得五年還不夠長,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就去影院裏觀賞這個題材的影片,勾起他們不喜歡的記憶,有些甚至說這類影片會給事件的親曆者造成傷害。電影公司因此也有很大的壓力,怕犯了之前提到的商業影片的忌諱——招人反感,因為反感情緒會直接導致影片的票房失敗。但是經過了幾個星期的放映,票房並未出現預料中的最差結果,反倒令人滿意,大多數觀眾也接受了這部影片。

每個電影根據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需要,可能會有很多令人難忘的大場麵。但我想,僅僅憑借昂貴的大製作和排山倒海的大場景也許並不足以打動觀眾。真正能夠觸及你內心的往往隻是那麽幾個鏡頭,或是隻言片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