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友之聲

春風何處﹐點點滴滴人間﹔春意何處﹐點點滴滴心裡。-姚雲毅
個人資料
正文

與肥胖苦鬥的美國人

(2012-03-26 13:12:19) 下一個

美國疾病控製中心 (CDC) 的 2011 年報告稱,因為三分之二20歲以上的美國人超重, BMI 指數 (體重與身高之比)在 25.0–29.9 之間,三分之一20歲以上的美國人患有肥胖症 (BMI ≥ 30.0) ,所以肥胖症及其有關的一係列疾病是影響到美國經濟複蘇的大事。而兒童青少年肥胖症的低令化(2-5歲)(圖1),


普及化(15%),更將在若幹年後使美國無合格軍人,無合格警力可用,會影響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圖2)。


總之,肥胖並非隻是個人難看的小事,而是牽涉到國危家貧的大事(圖3)。

又據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 (NIH) 的報告,每年美國治療肥胖症引起的二型糖尿病,中風,高血壓,心髒病,自卑,憂鬱症,和某些癌症,就耗資七百五十億到二千億美元,有三百萬美國人飽受折磨,無法工作,全球共有十億人受此困擾。

為此,美國許多州縮短中小學家庭作業時間,立法規定中小學體育活動時間,對體育明星多發獎學金助學,對電視機前的懶人,胖人一推再推,減肥廣告,藥品促銷,鋪天蓋地;總統副總統,州長,市長以身作則,帶頭健身,跑步減肥。營養學家們到處義務舉辦講座,醫生們痛心嫉呼胖人胖病的危機,而不少專家更從建立飲食的合理結構,改變飲食習慣,苦口婆心地要求社會各階層關心,出力出錢,為實現健康國家努力。

是否 NIH , CDC 的報告太過極端,誇大事實,危言聳聽,有撈研究經費的嫌疑?美國畢竟還是個體育大國,全民體育成就非凡,奧運金牌世上最多,全球各種體育盛會時,都是創記錄的國家, NBA ,拳擊,田徑,遊泳,體操,網球冰球更是多年來獨步天下。可是,美國又確實是坐在輪子上的國家,民眾的步行功能普遍退化,為了省時,為了少走幾步,常常在停車場上轉圈又轉圈。而少數大城市以外的廣大地區公共交通確實不便,周末的汽車班次太長,久等一小時汽車不來;火車設備落後,單軌車道,中國八十年代的內燃機車,夥食差,車廂舊,又常常誤點;長途的灰狗車又臭又髒,又不安全,於是開車成為出行的首選,每人的機動性是強了,馬達一響,行遍全國,可是運動的機會更少了,肥肉更多了(圖4)。

況且,數碼電視帶來的清晰畫麵,衛星電視,閉路電視,手機電視,使全國的籃球比賽,橄欖球冰球比賽,全球奧運,歐冠,西甲,英甲,意甲,高爾夫賽場場可看。對於籃球球迷來說,要他放棄喝啤酒,啃比薩餅,放棄去看湖人和熱火的決賽,確實比登天還難。"小飛俠"科比的閃電上籃,詹姆斯和韋德的快攻傳切,雙手暴扣灌籃,那雷霆萬鈞的扼腕一擊,都是難遇的瞬間。於是收入百萬,千萬的富翁球星打球流汗渾身肌肉,不是百萬,千萬富翁的球迷坐著看球,吃著喝著看球,一圈圈的往身上堆肉。湖人熱火的比賽看完了,馬刺小牛又要開打,從星期天下午看到半夜,吃喝到半夜總是常事,每周又至少有四五天的球賽不能錯過,於是吃喝五六小時,七八小時的看球之日,便是球迷的長膘之時,腰粗肚圓腿圓,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便接踵而來,看球後頭暈眼花更是常見。球星瘦,球迷胖是球場的常景。一個好球下來,看到那胖球迷們聲撕力竭的狂叫急叫尖叫,臉紅脖子粗,滿頭青筋亂冒,真怕爆了幾個球迷,生出點事故來,著實替他們擔心。

而環顧小區四周,我的左鄰右舍十戶人家,胖胖們短壽的多,早逝的多。一家胖男62歲時鏟雪心梗,倒在門口,一家胖男65歲時鋤草腦梗,跌在花壇下,另一位胖胖的賣房子老太,72歲死於心梗。而患胰腺癌去世的48歲飛行員,患乳腺癌去世的67歲老太,人人身高馬大,都是四十年前朝鮮電影,"鮮花盛開的村莊"中600工分模樣。又據 CDC 報告,2010年美國人均壽命為78。7歲,男女差4歲,但在肥胖人群中,平均壽命為59。3歲,幾乎是少活二十年。

日前去巴哈馬旅遊時,三千人的遊輪甲板上人頭濟濟,幾步間三點式的美女,肌肉型的赤膊帥哥隨處可見,個個娘胎裏帶出的細腰大眼突胸高鼻長腿,外表俏麗,凸凹有致,都能冒充模特兒。然而,幾步之遙,便是步履蹣跚,一步邁不了三公分的胖胖們。看著他們身上的三迭泉,四迭泉的肥肉滾滾(圖5),真難想象他們當年年青時,也曾苗條過,瀟灑過,可是在日後相處的日子裏,終於找到了答案。船上的三個大餐廳,甲板上的酒巴,泳池似乎是他們的一統天下。早上開始,一盆盆自助餐,總是琳啷滿目,上午曬太陽時也是啤酒,薯條,冰激淋不斷,中午時分嘴巴還沒個消停,到了晚間更是大顯身手,牛排,龍蝦,炸魚片都能來上個雙份,手指上的一點湯汁都要舔個幹淨,於是終於明白"鋼鐵就是這麽煉成的,胖子就是這麽吃出來的。"

雖然體胖帶來的不便,人所共知,領扣扣不上,褲帶勒得悶,轉身腰難動,爬坡總要喘,可是要下決心擠時間鍛練減肥時,總有許多理由推脫。不是 NBA 好的籃球比賽,錯過了可惜,林書豪打籃球究竟成了龍還是成了蟲要看個清楚,西甲,意甲,英甲美國轉播一次不易,電視劇結果如何,懸掛於心,好萊塢大片,3 D 片出來了,又想先睹為快,於是鍛練的時間沒了,低頭一望肚皮又是一聲歎,但看了電視電影預告後,又來個惡性循環(圖6)。



正如美國前衛生署長 David Satcher 在2001年和現任署長 Regina M. Benjamin 在2010年的報告中大聲嫉呼的那樣 , "美國已經站在了十字路口,目前如傳染病般漫延的肥胖病及相關的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已嚴重影響到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壽命。"如果我們不及時扭轉這種傾向,讓三分之一的兒童在其成年後飽受肥胖病和有關疾病的折磨,那是國家,社會,家庭無法乘受的結果。現任署長 Regina M. Benjamin 為此再三呼籲每個父母,每個教師,每個醫護人員,社區領袖,政府部門,政治家們,都要嚴肅認真地投入與肥胖病的鬥爭中來。"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必須創造重視健康營養,提供正規的體育活動環境,使每個公民都能選擇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可是為何2001年以來,盡管美國多數地區明文規定快餐食品不可進醫院,校園,公司和政府機關,尤其不得上托兒所,中小學學生的餐桌,限定了每人每天攝入的食品熱量,校園飲料自動售貨機中以低糖飲料代替多糖飲料,並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的學區實行了行政問責製,同時要求家長在兒童臥室內不放電視和遊戲機,但從1980至2008年,成年人的肥胖率還是由 13。4%上升為34。3%,兒童的肥胖率也由5%上升為17%,每年與此有關的死亡人數為十一萬二千人。再看看美國的大學入學標準,一年中可考兩次的兩種高考成績( ACT 或 SAT )算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平時高中,初中成績算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社會活動,義工和體育特長各占百分之十或十五,校友後代,少數族裔又有加分,而運動特別好的,平均錄取分為2。5至3分,大大低於一般平均分3。5分。然而,不少小學生的體育鍛練時間還是達不到每天一小時的標準,中學生普遍達不到每天一個半小時的活動時間,成人達不到每周一百五十分鍾,每天十分鍾的運動標準。

究其原因,有關專家醫生列出了以下幾大理由:

1。基因遺傳的缺陷,由於美國白人主要來自寒冷的北歐東歐,其消化係統中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控製將糖元,其它能源轉化為脂肪,累積皮下脂肪的酶係比熱帶地區的民族發達許多,因此極易發胖;

2。食物結構,畜牧為主的歐洲北美民族以奶製品,肉製品為主食,蔬菜,纖維素,海產品的攝入量遠不及其它國家,不但比酷愛海鮮的東北亞日本,韓國少了許多,也比中國和東南亞的國家少。

3。文化傳統與社會飲食習慣的影響,一種行為成為千百萬人的社會習慣後,不會輕易改變。要使美國人每天早上不吃香腸,肉條,雞蛋,牛奶,晚上不吃一磅半的牛排,就象要寧波人不吃鹹魚鯗一樣難,就象要美國人不喝咖啡,中國人不喝熱茶般難。人類的味覺似乎在十六歲前便固定了,味蕾的需要和健康營養,減肥要求相統一,不亞於戒煙戒酒戒毒的難度。不計其數的美國人知道奶製品,肉類攝入太多,會有營養過剩之慮,造肉堆肥之嫌,知道炸薯條,炸薯片不健康,可是就是無法拒絕那種色香味的誘惑,在青少年中竟然還是最暢銷的食品。

4。有機食品,蔬菜價格過高。雖說美國無分文收入的窮人,每月向政府領九百美元生活費,另加二百五十元食品券,基本免費的住房,免費的就醫,但用每月二百五十元食品券去買九元九一磅的韭黃,二元二毛九一磅的茄子,十二元一隻的土雞,三元十二個的土雞蛋,當然不如買一元七毛九一磅的大排,三毛五一磅的雞肉,一元十二個的雞蛋便宜許多,夠吃多日。

5。肥胖率的增長與社會貧富緊密相關,要為民眾減肥,就要為民治貧,提供機會和資源的公平化分配。美國南方的許多州和受這次經濟危機衝擊最大的中西部老工業區,失業率高居不下的"鐵鏽工業帶( RUST BELT )",肥胖率多年來為全國高發區。第一胖州密西西比已是6年來穩居全國首位,阿拉巴馬州位居老二,西弗傑尼亞州,田納西州,肯德基州,路易斯安娜州,奧克拉荷馬州,南卡羅萊那州,阿肯色州,密西根州列為第三至第十,美國第一胖城肯德基州的萊辛頓市的地位也難以動搖。另據2011年 CDC 報告稱,在40至59歲的黑人婦女中,肥胖率達52%,西裔婦女中為47%,而白人婦女中肥胖率則為36%。黑人青少年的肥胖率達29%,西裔青少年中為17。5%,而白人青少年中肥胖率則為14。5%。有些城市三口之家年收入低於貧困線的少數族裔家庭中甚至達到80%,因為小孩們自卑不願外出,因為青少年無錢無法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全家人每天在家中看電視,玩遊戲機十小時以上。

麵臨這種情況,雖然美國聯邦政府無權向全國下一道命令,規定民眾吃什麽,不吃什麽,但 CDC, NIH , FDA ,衛生署長可以呼籲民眾,社會各界重視健康飲食,鍛練減肥,營養師能分析各種食物結構的口味與健康利弊,聯邦政府要求快餐業,飲料業列出其所有食物的熱量,同時推出低能量的蔬菜,水果沙拉供民眾選擇,教育部則加強對青少年健康水平下降的學區實行問責製,減少對這類學校的經費撥發,而各地政府則依當地情況出土了五花八門的優惠減肥,鼓勵運動的政策。比如芝加哥政府為鼓勵民眾不開車,多步行,不僅低收入民眾可享受免費乘公交車的待遇,而且周末夜間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出租車服務,開節能車的民眾,可以享受市內各停車場免費停車的優惠(平均一天85至95美元)。紐約規定不開車低收入民眾可享受免費乘公交車的待遇,開節能車的民眾,可以享受半價停車的優惠。

美國許多非贏利慈善機構,青少年團體,電視節目中,專門推出五萬到十萬美元的有獎"減肥專題"節目,讓參加者及其親屬,觀眾,都能定期看見減肥者的進步,為他們加油鼓勁。當一名23歲,體重700磅的無收入男青年決心減肥時,健身教練,著名營養師都願意無償服務,教會,慈善機構也伸出援手。在減肥專題夏令營中,自卑的大胖,小胖們聚集一堂,相互打氣,共同輕裝減負。在"醫療健康"頻道中,營養學家不認同有放之四海兼靈的減肥飲食,也不認為一種食物便是抗癌妙物,因為每人情況,營養需要各異,疾病是種過程,但提出了如何降低早餐中的蛋類,肉類,增加魚類,蔬菜攝入量的辦法,同時對美國人熱衷的夏日燒烤食品也提出個限度。

田納西州,肯德基州,路易斯安娜州給與低收入民眾購買有機食品,蔬菜等物品的優惠價,家庭低收入青少年可以免費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還有許多學校推出了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有趣的室內外活動,把坐著不動的電子遊戲,變成在室內外奔跑追逐的遊戲,不少課程也增加了野外活動的考察機會,把課堂從教室搬到社會,搬到野外自然。

而密西根州共和黨州長認為,與其顧及少年母親的親情,給於每月每個嬰兒四百元的現金補貼,不如取消這種補貼,由政府每周免費提供三次職業培訓和嬰兒看護,助其完成高中或大學學業,使少年母親掌握一門專長,以後可在社會立足,不做專門生孩子的"專業戶"或懶人,密州議會有爭議地通過該法案後,著名人權領袖傑西傑克遜,底特律市長,人權組織,民主黨議員便持續幾天在州長辦公室門口示威抗議,認為這項法案會陷已有三四個孩子的青少年母親,或有健康問題的青少年母親於絕境,於是州長與議會在執行此項法案時,專門針對不同情況分別對待。還有的州認為,應該恢複以前的作法,少年母親產下嬰兒後應該讓人領養,這樣可以使少年母親不會一生落後於它人,因為一時錯誤而一輩子要依賴社會救濟苦苦掙紮,"長痛不如短痛",不至於成為國家社會負擔。

從目前的美國情況來看,雖然經濟恢複緩慢,油價下跌,就業率上升,房產車市的彈起需要時間,可是對於肥胖病的治理,確實正在層層動手,各方加油,整個社會都在出力。因為隻有在對各界民眾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和逐漸提高認識的過程中,把治肥減病變為一個社會的習慣,社會的行為,才能真正收到效果,鞏固成就,帶來根本性的社會變化,隻憑行政命令,運動式的操作,會有一時之效,卻難以避免忽上忽下的過山車效因,因人而異的短期效因。而治肥減病的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社會的文化發展,知識進步,素質提高過程,需要持久不懈的努力。

美國衛生署長 Regina M. Benjamin 在2010年的報告中指出,肥胖病也是世界上其它國家的難題,既使是以前少發的中國,肥胖率在城市中也由1989年的1。5%上升八倍,為1997年的12。6%。而國內的數據表明,中國城鄉學生的肥胖率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 10% 的“安全臨界點”。與 1985 年相比, 2010 年我國 7 至 18 歲城鄉學生身高、體重顯著增長,但肥胖率也增長了 7.9% ,尤其是城市男生肥胖率已達 14.2% 。這可能會導致他們成年後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患病率的增加。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在片麵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形成的升學考試製度下,必然犧牲青少年的健康體質。

如果也能把體育作為中國城鄉學生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與語、數、外等科目同等分值;增加學校體育經費,依據學生規模進行學校體育場地建設,並作為各級政府考核和學校評估的基本標準,  持之以恒地推進落實青少年的健康,同時免費為社會各階層,青少年開放一些體育場所,製定國家層麵的中長期健民計劃,促進全民健身,中國的肥胖率應該能夠控製,國強民壯的夢可以實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