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齋食坊

用心做菜, 用菜繪畫, 用畫裝點每餐每日.
個人資料
正文

==山藥==ZT

(2006-12-26 00:21:11) 下一個

山藥是薯蕷科一年生草本蔓生植物,以肥大的肉質根狀塊莖和地上枝葉腋養生的零餘子(山藥豆)為食用產品。山藥食藥並用,食用為上好的補品,藥用也應用廣泛。山藥有四個起源中心,其中三個在中國。江蘇北部是山藥主產區之一。

我國關於山藥的記載已有2700餘年。山藥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它就被譽為補虛佳品,備受稱讚。據現代藥學分析,山藥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無機鹽、糖類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抗壞血酸、胡蘿卜素),還含有黏液汁、膽堿、多酚氧化物、甘露多糖、植酸、16種氨基酸、尿囊素、皂苷元、黃藥子素、綜合性鞣質和鉀、磷、鈣、鐵、鎂、鋅、銅、錳、硒等多種對人體有益元素。山藥最大的特點是能夠供給人體大量的粘液蛋白。這是一種多糖蛋白質,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預防心血管係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減少皮下脂肪沉積,避免出現肥胖。所以,山藥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減肥健美食品。欲減肥者可以把山藥作為主食,這樣既可避免因節食對人體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又利於達到減肥目的。

豐縣屬黃河衝積平原,土壤、氣候非常適宜山藥的生長,山藥栽培曆史悠久,品種主要有水山藥和淮(懷)山藥。在長期山藥種植栽培中,豐縣人民積累了豐富經驗和技術,尤其重視良種選育。上世紀中葉的一次良種選育,對山藥的高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1953年,豐縣金陵鄉(現為範樓鎮)金陵村村民李全順、李全忠在自家田裏發現幾棵不接山藥豆,且葉片小、秧蔓細的山藥,以為這幾棵山藥可能施肥少或其它原因長勢不好,也就沒管它。但到收獲時,卻發現其塊莖長的特別大。一家人感到好奇,決定第二年再進行試種。結果同樣是葉小、蔓細、不接山藥豆,塊莖卻又粗又長。經李全忠、李全順兄弟繁衍推廣,越種越多。到1960年,金陵全村都開始種植這種山藥。1962年推廣至本鄉部分村,1965年由金陵鄉齊閣村傳入沛縣孟集,隨後逐漸傳開,在蘇北逐漸代替了過去的淮山藥,形成了新型淮(懷)山藥品種。目前已傳播到山東、河北、河南、湖北、雲南、陝西等山藥產區。

1993年豐縣農民李善文發明了山藥、牛蒡開溝機(已獲國家專利),使山藥種植麵積大增,形成了範樓鎮、梁寨鎮、王溝鎮等山藥生產基地。如今,我縣又引進了優質高產新品種日本大和長芋和水山藥,全縣山藥種植麵積已達10萬餘畝,產量達31萬噸,其中日本大和芋的麵積達6萬畝,產量達15萬噸。成為全國山藥種植麵積最大的縣份。豐縣山藥以其碩大的塊莖暢銷國內20餘個大中城市,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60%,同時還遠銷日本和東南亞市場,出口量達40%,成為名揚全國的特色產品。

高產新品種日本大和長芋 出口水山藥

 

懷山藥
懷山藥因始產於河南省溫縣、武陟、沁陽、博愛一帶,古時歸懷慶府轄,故名懷山藥。山藥原產我國,南北各省均有種植,明朝龔延賢所著《壽世保元》載“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植物名實圖考》曰:“生懷慶中者,白細堅實,入藥用之,種生者根粗。江西、湖南有一種扁闊者......味淡”。曆年種植麵積1.95 多萬畝,總產5600萬噸,產量的2/3遠銷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倍受讚賞,譽之為“懷參”。
懷山藥以堅實,粉質足,色白味美,久煮不散而聞名海內,是一種上好的營養保健補品。其化學成分相當複雜,含有皂甙、膽堿、精氨酸、糖、蛋白質、維生素B、 C,4-羥基苯二胺,粘液含有甘溶原糖,植酸等多種物質。其味甘性平,入肺、肝、腎三經,具有健脾止泄,補肺益腎之功效,主治脾虛久瀉、痢疾、肺虛咳嗽、腎虛、遺精帶下、小便頻數和糖尿病。另外,生山藥性涼,熟食化涼為溫,補而不滯,不熱不燥,藥性平和,在國外被認為是上等補益藥。通常做為珍味佳肴,做高級西餐名菜。

水山藥
水山藥(也稱菜山藥),由淮山藥優選的傳統品種,為豐縣特產。
主要生長特性:水山藥屬薯芋科,一年生草本,以地下塊莖為菜,富含澱粉及多種維生素,幹物質占塊莖25%左右,含水75%左右。山藥藥用價值高,具有良好的降血壓,降血脂、養心肝,補胃脾之功效。有抑癌作用,自古藥菜並用。以塊莖栽培繁殖,本地不開花結種,出苗初期先伸長莖蔓,莖秧葡伏,需靠支架支撐生長。出苗 初期,莖秧僅在苗節著生葉托二片。葉片伸出早晚受塊莖種所貯有養分限製。種塊大,養分多,秧蔓粗狀,葉片晚出,生葉片後光合能力強,有利高產,反之,種塊貯有養分少,葉片早出,光合作用以補充種塊供應養分不足,導致山藥低產,出葉後一月內莖蔓生長迅速並逐漸減慢,隨莖葉生長勢變弱,山藥塊莖迅速膨大,進入高光 效,高積累,養分向塊莖迅速轉化期,到10月中旬形成經濟產量可以開始采收,采收期長,可以10月中下旬直至次年3-4月,畝產5000kg 左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