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齋食坊

用心做菜, 用菜繪畫, 用畫裝點每餐每日.
個人資料
正文

羊肉泡饃 (圖)ZT

(2006-07-10 10:52:27) 下一個



(轉)


若問:西安城裏,最多的飯館是什麽?最負盛名的地方風味食品是什麽?那回答必定是:羊肉泡。

的確,古城的大街小巷,幾乎處處有羊肉泡館。而且每一家這樣的飯館,都是顧客盈門,高朋滿座。春夏秋冬都如此,從早到晚都如此。

記得四十年代時,我在西安讀書,父親和叔父從鄉間來,差不多每次都要帶我去吃一頓羊肉泡。那時還隻有數得著的幾家泡饃館,都是些老字號。

最早的一家叫天錫樓,在西大街橋梓口,明末崇偵十七年(公元1644年)開辦,主營回民包子,兼營羊肉泡,掌勺廚師叫馬建勳。

  近百年來開辦的,還有一間樓、義祥樓、同盛祥、老孫家、老童家、益華樓、鼎興春等專營羊肉泡的名館。

  所有這些館子,那時都是黎明開張,晌午關門,每天隻營業半天。那時羊肉泡就很有名氣,但西安城畢竟隻有二三十萬人口,每天從外地來的人也很有限,用不著全天營業。  新中國成立後就不同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安人口猛增到幾百萬,每天從海內外前來的流動人口又有幾十萬,許多人都慕名要吃羊肉泡。十來家老館子不夠了,半天營業不夠了。

  從羊肉泡的這個變化,可以看出,四十多年來,西安的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羊肉泡的知名度也更高了,喜歡吃的人越來越多。

羊肉泡全稱羊肉泡饃,但老西安隻管叫“羊肉泡”,而省略了這“饃”。就好比把一種特製的臘汁肉,夾在一種特製的白吉饃裏吃,老西安都稱之為“肉夾饃”;而不說“饃夾肉”。由這些細微末節,幾乎可以斷定他是否真正在長安土生土長。

  長安人偏愛泡饃,除了羊肉泡饃,還有葫蘆頭泡饃,羊血泡饃,牛羊肉小炒泡饃,紅肉泡饃,鱔魚泡饃,等等,“泡饃”自成體係,儼然一大家族。也許因了這個緣故,才省略了“饃”,以突出強調“羊”的罷。

羊肉泡作為大眾化的食品,有自己突出的優點:既好吃,又經濟,又實惠。過去,西安四郊鄉間人進城辦事,起個大早,趕到羊肉泡館,吃上這一大碗,奔波一天、也不覺得餓。
  老西安中特別愛吃羊肉泡的,有人是頭天買了饃,在家裏掰碎了,第二天清晨帶了來請泡饃館給煮了吃。也有的提個小鍋,買了肉湯,回家自己煮了吃。

  香噴噴的羊肉泡,百吃不厭,卻又是比較便宜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一碗才幾角錢,現在也隻幾元錢。

但羊肉泡做法和吃法都很講究,並不簡單。

  肉是精選了的。先要反複漂洗衝涮,直到去淨血汙,肉色發亮。

  肉和骨頭要分開。煮時先煮骨頭,約三小時,再將肉與骨頭一起煮。實際是在骨頭湯裏煮肉。按適當比例加了調料袋。先武火,後文火,約煮十五六個小時才好。這樣才能做到瘦肉綿軟,肥肉不膩,湯鮮味濃,料香撲鼻,不帶一點膻腥。

  說是羊肉泡,其實是煮饃,而不是泡饃。用的飥飥饃也是特製的。常有外地人誤以為是普通燒餅,擔心煮成沫糊,不好吃。然而這飥飥饃卻經得起煎煮,不溶化,不變形。

  傳統的典型的吃法,要求就餐者自己將饃掰碎,能吃多少掰多少。一般應掰得小些,目的在於使肉湯的香味同饃溶為一體。內行人掰的饃,細小而且整齊,廚師看了不敢怠慢,加工格外精心。這可是慢工出細活。這也形成為一種風格、風趣。

  在中國傳統的千百種飯菜中,或許這是少有的一種半自助餐。
  饃是一碗碗分別來煮的,誰掰的誰吃。
  煮饃有相當的技術,掌握不好火候不行,湯與饃的比例不恰當不行。
  除了羊肉,還加了粉絲、蒜苗、木耳、黃花等配菜。
  主要用羊肉。也有用牛肉的。

  有三種煮法:“口湯”,“幹泡”,“水圍城”。

  那口湯,吃到底,碗裏隻有一口湯。
  幹泡,碗內無湯。
  水圍城,碗內周圍是湯,中間是饃。
  也有泡而不煮的,叫“單做”,那饃也不同,是煮了會化的燒餅,以吃熱的為好。

  吃時不能沒有香菜、糖蒜和辣醬。香菜殺腥提味。糖蒜爽口消膩。辣醬刺激食欲。吃也有一定之法,要始終從一處地方撥了吃,不可以來回攪動,以保持鮮美之味始終不變。那辣醬也要抹一層在泡饃上麵,而不可以胡亂攪合到泡漠裏頭。有人把這吃法比喻為“蠶食”。

  因了這種種的講究,老陝把吃羊肉泡看作是一種美的享受,直吃得熱氣騰騰,汗氣津津,餘香滿頰,回味無窮。

陝西人有以羊肉泡宴請佳賓的習慣。先時是楊虎城將軍,之後又有許多國民黨軍政大員。
新中國成立後,西北大區、陝西省、西安市的領導人,都曾以羊肉泡款待中央和各省市區的同誌,款待海外來客。
  
這樣很好,親切,有特色。山珍海味,大魚大肉,倒不那麽新鮮了,而且浪費得很。不要小看了羊肉泡。不要以為羊肉泡算不得宴席。早在五十年代,北京新街口開過一家西安飯館,經營羊肉泡。

  還有民族飯店,也曾經營羊肉泡。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元帥,都曾前往品嚐。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以及李達將軍,還曾分別以羊肉泡宴請過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越南主席胡誌明、英國元帥蒙哥馬利。羊肉泡自有其獨特的風味,別具一格,完全可以與華夏各地各色各樣美食媲美。

《長安食話》-何金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