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從報紙上得知日本同源中文學校的存在,因為在國內做過幾年小學語文教師,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送去了自己的履曆書。於是,幾個月後我成為了同源中文學校的一位中文教師,教在日華人子女學中文。雖然才隻有短短的2年時間,但其間甘苦得失,很難一言道盡。
一、了解當地課堂教學習慣,因地製宜進行教學
中國孩子一旦進入小學,就完全進入了正常學習的軌道,上課就得正襟危坐。而日本孩子則不然,幾乎都是在玩中學習,相對來說比較自由。每周有5-6天這麽上課的華人子女,在星期天的中文小學要他們像中國小學生一樣聽課,是不可能的,再加上連續兩堂語文課,課間隻有10分鍾的休息,對6-7歲的孩子來說,很疲勞,而且根據專家研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持續時間隻有5分鍾左右。
所以,我在上課時允許他們像在日本課堂上坐姿比較隨便,回答問題的時候也不用像國內學校裏的學生站起來,坐著就可以。同時盡力做到講課生動,多給孩子發言的機會。
二、了解當地語文課教學內容,選擇中文教學的重點
進入三四年級以後,中國小學語文的教學開始轉向識字與理解課文內容並重的階段,並開始正式的作文教學。而日本小學的語文教學作文教學較弱,一個學期寫不了兩三篇。我想,盡管各國語言不同,但語文知識應該是大致相通的,能否避免重複,在中文教學中加強詞語理解和作文練習呢?於是,從第三冊的教學開始,我加重了看圖說話的練習和作文的練習。
開始時真是很困難。看圖說話,學生就是用最簡單的幾個詞語把圖麵上的意思表示出來。很多時候,句子還是不通順的。於是,我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設定一個最基本的句子,然後每次在這個基礎句子上加上一項練習。比如,加上時間、地點、人物的表情、事情的結果等。幾周練習下來,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把一副簡單的圖說得有聲有色了。作文的練習就更費事了。有的孩子交上來的作文幾乎2/3都是用拚音寫的,或者亂用同音字,句子不通那更是司空見慣。批改時,我就一個字、一個字地在拚音下麵寫上漢字,揣摩著孩子要表達的意思,把句子改順。由於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是日語,我告訴他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先用日語來思考自己要表達什麽。然後再把這些日語用中文表達出來,並且要學會利用字典這個得力工具,盡量減少錯別字。經過幾個月的練習,程度好的學生已經可以寫出300字左右的作文了。
三、考試後發給小小的獎勵品,引導孩子不斷越超自己
在日本小學學習,學習成績是個人隱私,沒有及格不及格。而在中國的小學,學生的成績是公開的,學生間的學習競爭非常激烈。在這裏教中文,如何既維護孩子的隱私權和自尊,又激發孩子的上進心,這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正當我無從著手的時候,我想起了自己在日語學校裏做學生的時候,每次的作業和漢字測試之後,老師都會在上麵蓋上一個“よくできました”的字樣,旁邊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動物的圖樣。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得到這樣的肯定之後也會覺得很高興,而小孩子們一定就更喜歡得到這樣的表揚了。於是,我設計了一張表格,上麵有全體學生的名字,再準備一些可愛的小動物的圖片。告訴學生們,凡是平時聽寫、練習卷子得100分的同學都可以得到這樣一張圖片,大家比一比,看看誰得到的圖片的數量多。這一招果然有效,大多數孩子都竭力為得到這些圖片而努力著。每周課間休息自己為自己貼圖片的時間,更是許多孩子一直期盼著的時間。
對於每個單元的測試,我采取了物質獎勵的製度。每次測試達到90分以上者發給獎品,讓孩子養成定期複習的習慣,把所學的知識鞏固下來。雖然每次的獎品都隻是一些自動鉛筆或者橡皮之類的小東西,但是卻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複習時,所有的孩子都努力了,在這努力中,每一個孩子都超越了自己原有的水平。
四、爭取家長配合,在漢語沙漠中創造綠洲
每周一次中文課,要想讓學生的中文有較快的進步,僅靠老師一人不行。再說,聽、說、讀、寫,說是寫的基礎,如果平時連漢語都不說,那麽學到漢語的造句和作文部分時就很艱難,甚至學不下去了。
海外的華人子女上的是所在國的小學,在平時和小朋友的交談遊戲中,使用的都是所在國的語言。盡管從理論上說中國孩子的母語是中文,可實際上他們使用中文的機會很少,因此我想,如果能動員家長在家多和孩子講漢語,給孩子創造一個說漢語的環境,讓孩子學的漢語有用武之地,這樣不就可以在海外的漢語沙漠中建立起一個個漢語綠洲了嗎?試之,果然有效。
但是,也因家長而異,家長有時間在家和孩子多說的,孩子的中文,尤其是作文,就好一些,否則,孩子的中文就明顯差一點。另外,暑假的時候,有條件的話就把孩子送回國內過暑假,讓孩子在中國說上一個月漢語。這一招也卓有成效,既解決了暑假孩子一人在家的後顧之憂,又讓孩子的中文有了長足的進步。(來源/日本中文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