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華中文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海外中文教材比較 --徐靜

(2007-05-23 07:37:38) 下一個

在仔細研讀了斯坦福中文教材後,我感到這套教材與我們正在使用的暨南大學教材在許多方麵有著顯著的不同,現提出以期進一步交流、討論。

1、3年掌握的生字量

暨大教材:944;斯坦福教材:1344。其他在海外使用的教材都比暨大教材生字量更少,如人教社教材是650。就我目前所知,斯坦福教材是唯一達到1344程度的教材。據統計,1344常用漢字可以涵蓋一般掌握讀物中出現漢字的90%左右。所學的生字數量決定著課文和閱讀材料內容的深淺。漢字認讀和詞匯量多,內容才可能豐富有趣。反之,受字詞量限製,內容必然淺顯。而內容相對於孩子年齡過於淺顯,就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海外學生對學中文少有興趣,是眾所公認的普遍存在的事實。我認為教材設計伊始所決定的生字量的差別,是關係這一老大難問題的首要因素之一。

2、教學方法

同樣都是周末2 學時授課,為什麽唯獨斯坦福三年能教1344字?與目前廣泛采用的中文教學方法不同,斯坦福獨樹一幟,采用認寫分步法和直接認字法。

認寫分步法。 暨南大學教材每課即每周教授大約8-12個生字,要求每個字能認讀、能默寫。斯坦福教材每課即每周教授大約15-20個生字,但隻要求其中4-5個字能寫,其他隻要求能認,這樣實際上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和學生家庭作業的負擔。由此可以窺見斯坦福教材設計思想中與眾不同的努力和嚐試:
  1. 強化認字,盡早跨過早期閱讀障礙。
  2. 叫學生理解掌握孩子的基本結構和造字規律隻要少量(大約1/3)、有代表性的字即可,無須全部。
  3. 手寫幫助記憶不是絕對的,符合記憶規律的科學設計家庭作業更加重要。
  4. 高年級以及將來運用中文時,引入計算機代替手寫。
直接認字法。
暨南大學教材1-6冊(前3年)幾乎是無所不在的拚音陪伴。而斯坦福教材則是1-6冊(前1.5年)不教拚音,不用拚音,直接進入漢字教學,待孩子發展了漢字識別能力之後再教拚音,把拚音作為正音、查字典和電腦輸入的工具。我們從自己的實踐已認識到早期認字階段有拚音輔助對學漢字是一個障礙。拚音文字環境一方麵影響了學生發展漢字識別能力,另一方麵又造成了學生對拚音的惰性依賴。學生念課文,念的是拚音,而不是漢字本身。學生學了多年,學過的字,離開教科書就不認識,這也是海外中文教育中陪伴存在的一個老大難,教科書自始至終的拚音陪伴是造成這一問題的罪魁禍首。直接認字法排除了拚音環境的負麵幹擾,使花在認字上的時間更有實效。

3、閱讀材料的數量與質量

閱讀本來的意義即在變換的內容中重複所學的生字,特別是過去所學的生字,以避免老熊掰棒子,學了新的,丟了舊的,在鞏固原有記憶的同時,加深理解,擴大詞匯,溫故知新。因此,閱讀不僅是中文教學中必要的一環,不可或缺,而且還需要有相當的數量。有足夠的數量,才能最多地涵蓋過去所學的生字。以此標準比較現有幾套教材:人教社教材完全沒有配套閱讀;暨大教材每篇課文配有一篇閱讀;斯坦福教材每周配有3篇閱讀。閱讀材料的質量除了考慮內容的健康、與學生年齡程度相符、是否有趣、是否有更多的文化內涵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是閱讀材料的生字量。生字量過多則使閱讀實際上無法進行。在這點上比較現有的幾套教材,隻有斯坦福教材對自己的閱讀材料的生字量作了明確說明:生字量不超過2%。配套閱讀材料是一件了不得的工作,個別教師以致學校即使有心也很難彌補其他教材在這點上的先天不足。

4、家庭作業的設計

我個人認為,暨南大學教材的家庭作業的安排不符合記憶規律。每周所學十個左右生字,每天複習 2-3個,規定在每周後麵幾天複習的那些生字,到時候早就忘了。根據我們的經驗,暨大教材的作業安排並不能保證達到它自己的3年960漢字的設計目標。我校使用暨大教材,老師必須另外安排家庭作業。斯坦福教材的家庭作業在1-3年級強化認字階段要求每天認讀本周所有生字。一年級特別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認讀本周所有生字:指讀課文、朗讀課文後的“讀詞”、認讀生字卡片、重排課文字塊等等。2-3年級繼續采用生字卡片複習本周生字,並通過適量閱讀多次重複過去所學。這樣的記憶安排符合記憶規律,能夠保證達到教材的設計目標--3年1344漢字。這兩套教材安排的作業量,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狀態下,均需每天半小時左右。斯坦福教材並配有CD,以提高學生做作業的興趣。

5、幾套教材的設計目標

各位家長送孩子學中文,希望達到的目標可能各有不同。各個中文學校中文教學的目標也可能不盡相同。各人、各校在中文教學上 的目標是否明確,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問題。我校中文教學的目標是自由閱讀,並且,此目標堅定不移。具體的說,就是要在4-6年的時間裏,使學生達到自由閱讀的程度並對中國文化有初步了解,為學生打下進一步自學或深造的基礎。我們之所以定下這樣的目標,首先是因為這一目標是華人家庭和華人子弟的未來的切實需要和切身利益。其次,我認為這一目標是能夠達到的,盡管很難,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不是天方夜譚。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在教材、課堂教學、家庭作業這三個環節上一一做至最佳。特別是教材。有了符合目標的教材,當然不等於一定能達到既定目標。而沒有一套符合目標的教材則決然不能達到既定目標。因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是每一教材設計伊始就決定、限製了的,就連教學方法也在相當程度上已被教材決定。斯坦福教材的設計目標是:“中文學習起步晚的學生,可在三年內初步解決中文的認讀問題。起步早的學生。則在第四至第六年接受進一步的讀寫訓練,同時也為學生學習廣博的中國文化打下基礎”。這套教材的設計目標與我們的目標基本一致,甚至更高。其教材所擇定的教學方法、配套閱讀和作業也富有創意、恰當合理,足以保證達到其設計目標。而其他幾套教材,根據以上比較,都不可能達到我們的目標。依我之見,符合我校目標的教材,斯坦福教材是目前唯一的一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