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 評論於: 2006-09-16 10:16:46 | 刪除 |
| 今天第一次來,還沒有機會讀大作,但是從這些評論看,我也要認真的讀一讀。感謝到我博客造訪。 |
|
老虎洞 評論於: 2006-09-16 04:12:48 | 刪除 |
| 不知道你小學文學底子竟有如此優美文筆,何不棄工“打工”從筆,幹點兒正事兒。 |
|
| 來美國後每次在傳媒中聽同代人把上山下鄉叫勞改 (labor camp) 心裏就別扭。有時自問是不是因為在東北隻呆了五年,“局勢”沒真正惡化就回來了,所以現在身上的阿 Q 氣還沒散光。作者呆的時間更長,但很多感覺是相同的。看來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命運丟過來一個帶轉兒的檸檬,總有人會把它加工成檸檬飲料的。多年之後,酸和苦都忘了,記住的隻是它的清香。 |
|
無知老年 評論於: 2006-09-12 10:20:07 | 刪除 |
| 寫得好。雖然不是北大荒人,也幾乎落淚了。急著推薦給在兵團度過 10 年的妻子。然而,我們這一代人的淚水,或許不需要如此佳作就會灑下的。父母輩有 8 年抗戰 (前後其他都不算的話)的共同經曆,我們這些所謂共和國同齡人則是上山下鄉和文革。作者的平和心態是值得欽佩,但是曆史的賬還是要記下來,因為誰都不想再經曆那樣的年代了。日軍侵華和十年文革(包括上山下鄉)都是人為的災難,我們(指自己,不是作者)不要因為戀舊情結而把那段時期過於浪漫化了。 |
|
BKC 評論於: 2006-09-11 13:16:35 | 刪除 |
| Very well written. Thank you for the paper. I also appreciate the pictures, which brings me back immediately to Erlongshan (Two dragon mountain). I am delighted to see so big change in the downtown Erlongshan, but I am saddened by the village houses that are almost the same as about 30 years ago. If I am correct, you used to work at the 10th company, probably graduated from Qinghuayuan middle school and possibly grown up in Beida area. I worked at the hospital and knew Huang Xiyang pretty well in his last few years. If you ever visited the hospital to see Huang, we might have a chance to meet each other at that time since I was at his bed side for many hours. Anyhow, I hope that we can establish contact. My email is kangc@uci.edu.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wonderfuf writing. |
|
太老了 評論於: 2006-09-10 08:05:02 | 刪除 |
| cshyfzh , 我不能同意你的觀點。我也下過鄉。那時的社會風更壞。隻不過很隱蔽罷了。貪汙的是不多,但是在“馬列”的外衣下,幹齷齪勾當不少。現在隻是更直接罷了。 那些在各種運動中(注意,不僅僅是文革)整人的人,絕不比貪汙犯強都少。毀了都少人的人生啊。 |
|
| 大手筆,感動! 我已把全文轉給了我媽,一個同樣下鄉插隊了 8 年的知青,她很有感觸。 |
|
jiangjiangzi 評論於: 2006-09-07 21:34:21 | 刪除 |
|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your experience and your thoughts. I was tearful every time when I read it. It is very touching. Thanks again. |
|
ryp385 評論於: 2006-09-07 14:49:34 | 刪除 |
| 文章寫得太好了。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你的心態太好了。希望你有進一步大作問世! 榮亦平 |
|
cshyfzh 評論於: 2006-09-07 06:46:55 | 刪除 |
| 我也下過鄉 . 那時雖苦 , 但靈魂是純潔的 . 大家的生活相差不多 . 現在的生活好了 , 但社會風氣壞了 . 貪汙成了一種文化 . 隻要你敢想 , 多大的貪汙犯都有 ; 隻要你敢想 , 多小的貪汙犯也有 . 不知道這樣的代價值不值 . |
|
| 謝謝,非常感人,涕淚交流。 老剛,寫點兒回憶錄吧。 |
|
onebee 評論於: 2006-09-06 23:47:53 | 刪除 |
| 感動中,忍不住淚水在打轉 |
|
| WOW 塞,看大家感動的是一塌糊塗啊,叫老剛煽胡的俺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最後這一集,讓俺真真切切的感覺到,這階級的烙印徹徹底底的烙在你寶貝兒子的心裏了,北大荒後繼有人了,老剛給你個建議,你改行當老師吧,你太能煽情了。文化水又膿,文筆好,講課準能聲情並茂,孩子們肯定喜歡聽,還能提高孩子們學中文的興趣,您老還會理論聯係實際的教育孩子,看你兒子教育的多棒啊,毫無怨言的跟著你這個老知青的爹,一步一個腳印的從這旮達走到那嘎達無緣無悔的接受貧下中農的教育,你兒子肯定心想,俺怎麽有這麽一個偉大的爹啊,哈哈哈。 我想大家都沒有看夠你的文章,真的希望你還能繼續的寫下去,哪怕是編點別的什麽都可以,俺們都喜歡看,我估計你要是在這吃網裏寫點關於吃的文章,俺相信也一定寫的特棒,肯定也能把吃迷的蛤拉子引出來,就你這文章叫吃迷陪這你流了多少眼淚啊,所以啊你要是寫吃的啊,俺保證吃迷也會陪這你流很多哈拉子啊哈哈哈,俺在這就不再說感謝之類的話了,希望能盡快的看到你的好文章。您是咱北京銀的驕傲啊。順便問問文章裏麵的歌曲是不是有你唱的啊,我怎麽以前都沒有聽過,要是你唱的,那你可真是太厲害了,俺真是無佩服了哈哈哈。 |
|
| 感謝作者與我們分享這真實、感人的遊記。真情實感,樸實無華,這才是文字的真正的意義。四十年前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那些事情,現在去給出任何的定論都為時過早,曆史最終會作出公正的評判。對於那些豪情萬丈、一往無前的千百萬祖國的優秀兒女,曆史已經豎立起了一座座看不見的豐碑。作為親身經曆的千萬知青的一員,作者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怨天尤人,從豐富個人閱曆的角度,給予 PAOSITIVE 的思考,這就更加另人欽佩。加上出色的文字駕馭能力,終於成就這篇讀來酣暢淋漓、蕩氣回腸卻又平實醇厚、樸實無華的作品。感謝您! |
|
別樣明媚 評論於: 2006-09-06 13:38:38 | 刪除 |
| 這樣的文字總是讓一種感覺湧上心頭,總是讓一種淚水充盈眼眶,感動與經曆無關,與真情相關。 我找到的時候老剛的 blog 的時候,剛好看到它排在 99 的位置上,那一刻,我覺得這個九九真好。 其實我一直搞不清北大荒到底有多大,到底包括那些縣。但是我覺得那片黑土地很近,很近。 |
|
道裏道外 評論於: 2006-09-06 11:53:08 | 刪除 |
| 看到最後,我竟然也跟著作者一樣的淚滿眼眶,這段曆史對於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真是太遙遠了,很多場景都隻是在描寫知青下鄉的電視劇中才能見到,不過這組遊記更真實,更感人,時隔 30 年,作者竟然對於當時很小的細節都記憶猶新,那個 8 年,無比寶貴的青春歲月就那樣蹉跎在那片荒涼的土地上,對於有些人來說應該是不堪回首的,甚至是憎恨的吧,,而作者卻用如此情深義重的筆觸來描述,實在難得,希望作者當年的朋友戰友可以看到這組好文,一切功過是非都不重要,一切都已成為曆史,隻有記憶是永存的。 |
|
| 好文,堅定了我也會去看看的信心,盡管和你不一樣,哪裏沒認識的人了,因內蒙兵團是全鍋端回城。 那時劫車的秘訣是,女生劫車,車停了男生才出來,肯定行。祝好。 |
|
來自烏裕爾河畔 評論於: 2006-09-06 06:25:24 | 刪除 |
| 文章很感人。 不知你是否有北安至齊齊哈爾沿線各站的照片兒,如依安? |
|
馬大新 評論於: 2006-09-06 04:45:59 | 刪除 |
| 夢中返鄉景不變 , 今見新照已茫然 . 曾貪商社腳下暖 , 驚凝原地起樓盤 . 黑土流滑出指縫 , 親情煨燙入心間 . 揮手遙對龍山遠 , 鋼甲縱橫萬米田 . |
|
cde 評論於: 2006-09-12 05:53:14 | 刪除 |
| Dear Mr Hou We miss you.support your artickels. |
|
閣老 評論於: 2006-09-11 21:44:39 | 刪除 |
| 罷了小弟,看了你的評論,完全讚同你的觀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插隊落戶雖然比右派分子的勞動改造要好得多,但是當時的曆史背景是處在鬥私批修的巔峰時刻。不管是知識青年還是我們這幫臭老九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時候,把徹底改造世界觀是放在第一位的。那是流行的口號是靈魂深處爆發革命,狠鬥私字一閃念。因此你說得在右派分子中表現出的原始的獸性、以詆毀別人顯示自己的革命、以出賣別人求得寬署等無恥下作的行為同樣存在。我記得在接受再教育的時候,指導員經常莫名其妙地找我談話,說別人對我有什麽什麽反映,你應該怎麽怎麽對待。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拉練去平型關,我的一位同學回來後被人告發,說他在平型關上撒了一泡尿,一邊撒尿一邊說:你們撿塊石子兒留念,我撒泡尿留念。那時說這話還了得,他立即被作為現行反革命關了起來,幸好 913 事件爆發,林彪摔死外蒙古,要不然我的同學必死無疑。後來一查,是一個人為了表示自己的覺悟高而有意加害。在那個年月,悲劇隨時可能發生。今天我們回憶過去,別人聽了以為是笑話。這可不是笑話,而是蘊含血淚的真事。 餛飩侯的文章好就好在真實地記錄了那段曆史,這段曆史是需要認真反思的,反思的目的是怎樣總結教訓,使這樣的曆史不再重演。 |
|
罷了 評論於: 2006-09-11 20:37:42 | 刪除 |
| 看了“知青同齡人”的留言,我的心情非常沉重。這不僅僅是“北大荒人”和“知青”們的悲劇,這是整個民族的悲劇。從五七年“反右 " 開始,中華民族就陷入了這樣的悲劇。我最近在看從維熙的“走向混沌”,講得都是些“右派分子”當年的勞改生活。書中描寫了知識分子在饑餓和生存的壓力下是怎樣失去做人的尊嚴,是怎樣被扭曲了人的本性。“他們身上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頭上帶著無形—但比有幸還要厲害的‘緊箍帽子’,肩上抬著超過人體正常負重的石筐,嘴裏還要唱著抒情豪邁的歌。每個人都想表現自己的虔誠,都想早點摘掉右派帽子,歸還人民隊伍。因此有不少人用自己的虔誠詆毀別人的虔誠,或把別人的虔誠當成墊腳石,以羊群裏跑駱駝來顯示他們超人的改造虔誠。”因為饑餓,不少人得了水腫病而客死他鄉。沒有親身經曆過饑餓的人,是無法理解人在特殊環境中的變態行為,當饑餓超過人的耐力負荷時,為了生存,人就會失去人性,變成一頭求生的野獸。比起這些“右派”來,“知青”和“北大荒”人或許要幸運一些,畢竟“知青”們還年輕,還有翻身的機會。我雖然沒有插過隊,但我的叔叔曾被送到安徽合肥插了七年的隊,去年他這從澳大利亞回國探親時,特意去了他插過隊的地方。看到當年的鄉親們還是那麽窮,那麽苦,他沒有一絲“衣錦還鄉”的喜悅,他的心像鉛一樣沉重。。。 最近我捐助了幾個雲南貧困地區的學生,那些鄉下的孩子們,他們的命運就像當年“北大荒”人的命運一樣,如一朵朵傘形的蒲公英,無法由自己主宰,隻能聽任狂風對它的擺布和戲弄。我非常理解“知青同齡人”的心情,雖然以我們有限的能力,是很難改變他們這些人的命運的。但是我們手中有筆,我們應該把這段曆史記錄下來,以示後人。 我承認,記憶本身帶有篩選的功能,當年那些淡而無味、平庸的東西,當年那些痛苦的記憶,都從時間的篩孔裏漏掉了;而留下來的都是些十分珍貴的,使你終身難忘的東西。但是我堅決不同意 “青春無悔”這樣混淆基本邏輯推理的觀點。同意這樣的觀點,無異於在說,,一個被毆打的受害者應當對毆打他的凶手感恩戴德,因為凶手的毆打增強和提高了受害者今後承受打擊的能力。 前一陣,中國工人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中國知青民間備忘文本”。這些作者都是“自己寫自己”的普通當事人。他們咀嚼並反芻了苦難之後,終於拿起筆,用最接近真實的表達方式,勇敢地書寫那段不堪回首、卻又必須回首的曆史。這是一套介於“小說”和“自傳”之間的心靈之書,就像叢書總策劃嶽建一所說:“這套文本把追溯一代人生命與精神的本真、本原作為目標,對中國知青精神做最誠實、最本色的探索,努力薈萃散失在民間的富有個人特質、生命血脈、精神容量和曆史價值的文本。這是一種質地和硬度,更是一項艱辛的搶救工程。” 這些知青作家,他們不是用文字來寫作,而是用生命來寫作。他們不是在創造文學,而是在保存曆史。為此我深深地感激他們! 《落荒》-寫內蒙知青的慘烈愛情 《無人部落》-寫青海知青的以命抗爭, 《泣紅傳》-寫西南知青的“占山為王” 《羊油燈》-寫知青內部的欺詐、叛賣與殺戮 《狼性高原》-寫人性淪落為狼性的過程 《審問靈魂》-寫愚昧者的懺悔和哭泣 這些書籍向我們展示了從“北大荒”的白水黑山到雲南邊陲的熱帶叢林,從青海的茫茫戈壁到內蒙的沙漠和草原,在這個沒有幕布的廣闊舞台上,上演了無數空前絕後的人生慘劇。 |
|
| to 知青同齡人 : 任何人隻能站在他自己的立場上來寫 , 讓作者代言別人是不可能的 , 作者也不可能代言得好 . 您可以自己來寫 , 保證震撼 ! |
|
| 看了這個同齡人寫的感想,說實在的就是 14 集寫的蒼白了點,其實在每集裏都有叫人震撼的地方,不可能震撼點太多了,如果到處都震撼,那感覺就沒有震源了,就不突出重點了,就沒有催淚彈了,總的感覺文章很有吸引力,老想這和你的下一集見麵,這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別聽那哥們瞎咧咧,俺們吃迷支持您 |
|
縱然平行 評論於: 2006-09-08 18:48:38 | 刪除 |
|
Obviously, we grew up with very different environments/eras in China and your eight years involuntary "exile" life in northern China seemed so remote and cartoonishly outlandish to me on the surface, But the sheer contrast of the experiences of past-vs-now and China-vs-America has transported me through a surreal time tunnel with you as your trip stops were passing behind. Even I could not physically grasp what you have felt across 30 year time span, yet I intellectually am able to understand this trip's healing power to you and other readers who had similar experiences. Moreove, The special bonding between your son and you in this root-seeking journey is surely delights beyond words. Finishing reading your series I think that this authentic, painful story has educated me alarmingly how much damage and harm could be done to a generation through few people's political struggles and ideology. I sincerely hope that China or any country on this planet would never do such cruel, intoxicating and inhumane things to its youth and or its people ag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