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焉知三十載,重返北大荒---(4)餐車上

(2006-08-24 00:28:45) 下一個

歌曲:烏蘇裏船歌

鐵路兩邊的燈光漸漸暗淡下來了,建築物也少了。夜色中,火車經過鐵軌接縫咯噔咯噔的聲音變得清晰起來了。老剛不願意就這樣早早的睡去,多少年來,在家裏,他差不多總是最後一個睡覺的。睡前看報紙,看書,哪怕是坐著發呆,也不願意早早上床。老剛認為這些也是休息。他決定到車廂的走廊裏去走一走。

走廊裏靜悄悄的,空無一人。老剛先沿著走廊向車頭方向走,一直走到頭,老剛才發現,天哪,整個列車居然全是一模一樣的軟臥。老剛以前坐的列車,十二三節車廂,一般也就是兩三節軟臥,三四節硬臥,剩下的就全是硬座了。以前,他從北京到哈爾濱,要開將近二十個小時,一路上,除了天津,沈陽,長春這些大站要停以外,許多小站也停,大大小小十幾個站,到了哈爾濱後已是精疲力盡。而眼下這輛列車,隻在沈陽停一站,然後就是終點站哈爾濱。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也真是提高了,坐軟臥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其實仔細想想,像這樣長距離的旅行,和坐飛機相比,坐軟臥還是滿不錯的,又便宜,又舒服。晚上上車,在軟臥上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覺,第二天一早到達,什麽事兒也不耽誤。什麽事情若是換一換,說不定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老剛在京哈線上來往多次,大小站名,耳熟能詳。唐山,北戴河,山海關,溝幫子(老剛記得那兒的溝幫子燒雞),錦州,錦西,大虎山,皇姑屯,四平,德惠,陶賴昭,再加上沈陽,長春,哈爾濱。這些地名,聯係著多少曆史事件,曆史名人。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袁崇煥在山海關抗清,吳三桂在山海關降清;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林彪在東北指揮遼沈戰役,毛澤東在北戴河賦“秦皇島外打漁船”,唐山大地震,沿著這條鐵路走,老剛可以感覺到曆史的車輪在向前滾動,可以感覺到自己也在這曆史之中。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漢燦爛 , 若出其裏 ,...。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老剛每次坐車經過這裏,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這些詩句。

老剛調轉頭,慢慢往回走。走到自己的包廂門前,拉開門,想叫兒子出來和他一起到餐車去看看,要不要吃點什麽東西。老剛剛要伸手拍拍兒子,卻發現兒子已經睡著了。老剛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已經是九點半了,睡就讓他睡吧,一頓不吃也沒什麽,這幾天兒子也夠累的。

老剛關上包廂的門,一個人往車尾的餐車走去。還沒到餐車,一股菜香就迎麵而來。到了餐車門口一看,裏麵居然還是滿滿當當的,好像夜宵才剛剛開始。老剛一直走到最後,才找到個空座。

讓老剛驚訝的還是菜單,一共有四五頁,飯菜五花八門,簡直就是一個小飯店。老剛想起以前的餐車,能有四五個菜就了不起了。當知青那時窮,也光顧不起餐車,隻能在硬座車裏吃列車員推著小車賣的蓋澆飯,也沒個湯什麽的,吃完了能喝杯開水就不錯了。

老剛此時其實並沒什麽太大的食欲,但看著這麽好的菜單,還是忍不住點了一盤馬哈魚魚子醬和一小盤翡翠蝦仁,又要了瓶哈爾濱啤酒。

餐車裏雖然人多,卻很安靜。完全沒有從前那種亂哄哄的感覺。老剛給自己倒了一杯啤酒。冰涼的啤酒喝進嘴裏舒服極了。老剛看看旁邊的桌子。兩個三十幾歲的男人在邊吃邊聊,從他們的口音,老剛可以聽出是哈爾濱人。桌子上已經放了十個空啤酒瓶。哈爾濱人能喝啤酒是出了名的。就是三九天也照喝不誤,喝起啤酒來比喝水還能喝。哈爾濱的小夥子還很講究穿,那時一到冬天,哈爾濱的小夥子就要想法子弄上三皮,皮靴,皮手套,皮夾克,穿在身上,顯得格外精神。

當時為了記住黑龍江省幾個大城市的名字,知青門編了八個字,哈齊牡佳,鶴伊雞鴨,就記住了黑龍江八個較大的城市,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鶴崗,伊春,雞西,雙鴨山。這些年大概又增添了一些市,像什麽大慶市,黑河市等等。

老剛下鄉時,還分不清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省的人。反正都是東北人。時間久了,老剛能從言談話語之間分出這三個省的人的不同。遼寧人東北口音最重,黑龍江人其次,吉林人最輕。老剛的印象裏,在文革期間,由於黑龍江有許多農場,又有工業,三個省會當中,哈爾濱生活水平還相對高一些。黑龍江的主要農產品,就來自它的那些農場。

而沈陽是重工業城市,在那個能吃飽飯就不錯了的年代裏,由於農業弱,沈陽最窮。沈陽的豆油定量都比其它城市少。別的城市是一個月五兩,而沈陽是三兩。弄得當時的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得了個外號,叫陳三兩。想到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往事,老剛不禁莞爾一笑。

列車員把菜端上來了。 老剛嚐了一口魚子醬,嗯,好吃極了。一股清香,不帶一點腥氣。老剛早就聽說,黑龍江,烏蘇裏江裏出產馬哈魚,馬哈魚的魚子醬是很有名的。可在以前國內隻吃過馬哈魚肉,從來沒有吃過馬哈魚魚子醬,今天這是頭一次。蝦仁炒的也恰到好處。老剛禁不住反問了自己一句,今兒是怎麽了?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嗎? 怎麽看什麽都這麽順眼? 看樣子幹什麽事,心情是最重要的。

當年每次探親假結束,從北京回兵團時,知青們帶的最多的大概是炸醬。因為農場裏的夥食幾年如一日,除了土豆,就是洋白菜,很少有肉,農忙時殺一頭豬,還要連長同意才行。這炸黃醬裏放點肉末,又不容易壞,吃飯時放一點,可以吃好長時間。 有一次,老剛回兵團之前,母親問他,給你買幾袋肉鬆帶上吧?老剛回答,別了,我們那兒,講究“共產”。那幫人就跟狼似的,看見探親回去的人,眼睛都發綠,什麽東西都能一掃而光。 您那幾包肉鬆,就好比是茉莉花喂牛。您還是給我炸一罐子辣椒吧,俗話說,一辣解三饞,我還興許能多吃個十天半拉月的。誰知,老剛回到連裏,吃午飯時,剛把辣椒罐子拿出來,這個說我來點,那個說我來點,一下子就下去了半罐。等他刷完飯碗回來,就看見一個家夥正拿著筷子在拚命往外夾罐子裏的最後幾粒炸辣椒呢。

老剛把這事兒當個笑話寫信告訴了隨單位搬遷到在四川山溝裏的母親。誰知母親心疼兒子,又從當地供銷社裏買了兩筒椰子醬罐頭,千裏迢迢寄到東北,郵費比罐頭還貴,盡管她知道老剛未必能吃上幾口。慈母之心,老剛直到自己有了兒子,才有了切身的體會。

老剛又想起了一個天津知青老尹。老尹愛美,逢年過節洗完頭,總愛往頭上抹點發蠟。一次他從天津回來,大家趁他不在,上來就翻他的手提包找吃的。看見一個罐子裏裝著一些像煉乳似的東西,二話不說,就抹在饅頭上吃下去大半罐。第二天, 老尹大叫,我從家裏帶來的發蠟怎麽下去這麽快呀。老剛越想這些,心裏越覺得好笑。不知不覺,一瓶啤酒已經下肚。

老剛向列車員又要了一瓶啤酒。老剛平常在外麵吃飯,從來不喝酒,怕開車吃罰單。但今天心情好,喝完就可以到臥鋪去睡覺,所以也不在意。想當年,老剛在兵團時的最高紀錄是白酒一斤,沒有菜,就是幾隻辣椒蘸醬油下酒。現在是好漢不提當年勇了。那時每年深秋時節,都要漚麻。麻割下來後,要在水泡子裏泡一個星期,再撈上來曬幹,然後才能把麻杆上的皮剝下來,搓成麻繩。漚麻的時候,連長挑幾個會遊泳的知青,把一捆捆的麻放到水泡子裏,上麵壓上一些草墩子。一個星期以後,再把漚好的麻撈出來。北大荒的深秋,已是十分寒冷,再在又髒又臭的水泡子裏泡上半天,上岸後人人渾身直哆嗦。酒和辣椒就是唯一驅寒的東西。老剛幾次漚麻的活幹下來,酒量大長,半斤八兩的白酒不在話下,直到後來結婚成家,才改邪歸正,不再豪飲了。

兩瓶啤酒下肚,老剛覺得思緒更流暢了。不過,他還是謝絕了列車員再上一瓶的建議。看來,這車上的食客喝兩瓶都是少的。 著什麽急啊,老剛相信明天還會有更好吃的東西在等著他呢。他站起身,走回了自己的包廂。

老剛躺在臥鋪上,盡情地享受著火車搖搖晃晃的感覺和車輪咯噔咯噔的聲音。三十年前,當老剛離開兵團時,那天早上,他去團部軍務股辦手續,軍務股的幹事對他說,以後有時間回來看看,別忘了你的第二故鄉啊!老剛心裏覺得好笑,暗自嘀咕,開什麽玩笑,八年了,老子的青春全搭在這兒了,還嫌我沒呆夠啊!回來看看,看什麽?有什麽好看的?

老剛做夢也沒想到,三十年後,他居然又踏上了北去的列車,而且是帶著兒子,重回那夢迴縈繞的地方。真是不可思議,真 TMD 鬼使神差。冥冥之中,這個自己曾經差點把命給搭進去的地方,這個當年恨不得快快離開再也不要回來的地方,竟有那麽大的誘惑力,讓他舍棄了三峽,九寨溝,黃山,桂林,而偏偏斬釘截鐵的北上。現在,那兒該是什麽樣了? 黑土地還那麽黑嗎? 那些房子還在嗎?那些人還在嗎?蚊子,小咬還那麽多嗎?地還是那麽泥濘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看人世間 回複 悄悄話 I didnot have your experience. But when I am reading your article my eyes are full of tears.
dreams 回複 悄悄話 非常熟悉的場景。當年過年時我媽媽也會給我寄包裹。是那種北京各個郵局都可以買到的木盒子,三合板的。裏麵應有盡有,糖果,花生,香腸,瓜子,果丹皮,還有媽媽用楂菜絲肉絲花生米炒的鹹菜,香極了。因為是冬天,連裏的行李房(毛坯房)是天然冰箱,壞不了。我們可以慢慢享用,當然是幾個好朋友一起吃:)。印象最深的是烤窩頭片夾香腸片,真香啊,經年難忘!這就是我們當年的美味佳肴!
夏季星空 回複 悄悄話 看過不少blog, 這是最喜歡的一個。雖然我與您不是同一代人,沒有經曆過那火熱甚至瘋狂的年代,但比起今天的新一代,我想我還是能夠理解你們的往日情懷的......
象thethe說的,讀到最後幾段眼淚不自覺地湧
kxin2001 好文章!我與你同年代人。那時在江西插隊。十年後回滬,又十年後洋插隊來美。兒子大學畢業在美國工作了,而我要提起帶他回國到江西走一招,他保證回拒。今讀你的文章,分外親切。
thethe 回複 悄悄話 不知咋的,讀到最後幾段想流淚。謝謝老剛
Wafik 回複 悄悄話 我是那是唱"哥哥姐姐在邊疆"的一個, 沒親身經曆過北大荒但能體會你的心情.
扣眼 喜歡你碼的字,有一處可商酌。陳3兩名字的由來,確如你所說,每人每月3兩油,但那不僅僅是因為遼寧自給不足,主要是當時陳錫聯太左,作為全國數一數二的工業大省,遼寧在工業方麵給全國其它省市的支援是有目共睹的,其它省市曾提出過支援一些農副產品,但被陳拒絕。最後搞的遼寧人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去了北京就使勁買,被人笑曰東北虎·······
zneteng 回複 悄悄話 不錯。
上次回國從北京到上海,軟臥很方便,一夜就到
haiwan 回複 悄悄話 喜歡
北妹 東北妹妹,讀你的文章,濃濃的東北風情和那代人的青春呼之欲出!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尊重!希望全社會人都尊重!
一天到晚 回複 悄悄話 不是和你同一時代的,可就是喜歡看你的文章
白鶴泉 回複 悄悄話 沒想到餐車這麽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