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虎學探幽】文明的代價

(2005-07-01 06:42:59) 下一個

      科學技術在日新月異地發展,人類的文明也在天天改頭換麵,追求和推進先進的文明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當我們回顧一下過去五十年、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甚至十年內文明的進步,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無法相信,同樣,對未來五十年、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甚至十年後文明的發展,我們都是無法預料的。文明象一輛奔向未知世界的馬車,等待我們的是憧憬和激動。

      現代文明的發展充滿了機遇和偶然,現在很難也無法評價現有的文明是不是就是最佳的選擇,而文明的代價卻比比皆是,大的如戰爭和環境,小的如疾病和焦慮。整個人類為文明付出了代價,有些民族為了文明而毀滅。現代中國同樣為了文明而付出慘痛的代價,突出的是日益惡化的環境和處處是毒的食品。而在沒有多遠的過去,中國在沒有人意識到或者不願意意識到的時候,已經為文明付出了代價。病毒性肝炎就是一個例子。

            肝髒在人的物質代謝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功能包括分泌膽汁、參與物質代謝、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合成血漿蛋白及多種凝血因子、血液循環、激素代謝、和解毒等。肝在中國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一個器官,原因就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發病數位居法定管理傳染病的第一位。肝炎進而肝硬化直至肝癌,是中國的一大常見疾病。這其中尤其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為最高。中國人10%感染了乙肝病毒,轉換出來的數字使每一個第一次聽到的人都不敢相信:1.3億。

      仿佛是一夜之間,八十年代中國一下子冒出了上億的乙肝病毒攜帶者。一時間各種危言高論,科研機構抓緊研製試劑和疫苗,現在乙肝疫苗早已列入兒童免疫。二十年過去了,回顧一下乙肝病毒感染的情況難免有些疑問。首先乙肝病毒可以經過密切接觸感染、本身難以殺滅故感染性很強。按二十年前的趨勢,即便是以當今的衛生狀況和生活方式來評價,中國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比例應該持續上升,可是偏偏維持在10%的水平。一種解釋是乙肝疫苗的效果。內行人知道,中國的乙肝疫苗的效果豈止是差強人意。即便是真的象宣傳的那樣有效,疫苗接種隻限於兒童,而且不能產生終身免疫,其有效期據說僅七年。美國同樣進行兒童接種乙肝疫苗,可是因為感染源很少,接觸機會很低。中國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偏地都是,縱然兒童是金剛之身,成年人之間的傳播應該很厲害,何以能維持區區10%?難道是一種自然界的飽和狀態,或者上天憐憫中國人?

      此外,這麽大規模的感染真的是一直就存在的嗎?正式的說法是因為到八十年代,診斷試劑過關以後,進行普查發現中國人有這麽高的感染率。可是這種情況究竟存在多少年?如果年代久遠,那麽即便查不出來,肝病的發病率應該有所顯示,何以在八十年代以前肝病並不是那麽突出?肝病不是象糖尿病那樣的富貴病,不能夠用健康水平提高或者壽命增加來解釋。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使中國人的肝如此脆弱?

(續文請看:http://www.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21&ID=730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