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餐不再是中餐 – 健康的罪魁禍首(8)

(2011-08-30 11:33:05) 下一個

    紅薯被國際上認為是蔬菜中最健康的,其原因並非在其所含鈣上。100克紅薯含有30毫克鈣,而100克豆腐含510克鈣,靠吃紅薯達到每天鈣的需求量也就是1000毫克要吃3400克紅薯,或者200克豆腐。不知道這位專家有沒有嚐試過午餐一次吃3.4公斤紅薯?

    紅薯之所以健康是因為含有複雜碳水化合物、纖維、β-胡蘿卜素、維生素CB6,並非因為所含的鈣上,這個例子說明了中國營養界信口開河和基本知識方麵缺乏的弊病,這種弊病使得大多數中國式的健康常識都屬於不同程度上的偽科學。

    另外一個例子流傳更廣,就是雞蛋不能和豆漿同食,原因是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會與蛋清中的卵鬆蛋白相結合,造成營養成分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這個飲食常識也是出自營養專家之口,而且在科學上也是正確的,蛋清中的黏性蛋白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的確使蛋白質的分解受到阻礙。但是這種結合隻能發生在同時喝生豆漿和吃生雞蛋的情況下,這兩種東西根本就不能生吃,都是吃熟的,而蛋白質在加熱後很快變質、被破壞了,怎麽可能相互結合。這就是典型的缺乏一種Common Sense

    最後一個例子是正好今天有人問起的,關於怎樣吃胡蘿卜。很流行的說法是胡蘿卜必須切碎了炒熟了吃才有營養,其科學根據是β-胡蘿卜素是脂溶性的,因此要在食用油存在的情況下才能被更好地吸收。

    這個飲食健康的常識表麵上看很科學,因為β-胡蘿卜素確實是脂溶性的,但它的偽科學之處同樣在於Common Sense脂溶性維生素的脂溶性並非說的是在烹調的時候要靠脂肪來溶解,而是說的是在腸道中由脂肪來吸收,因此可以長期在身體內儲存,用不著頓頓補充,也因此會出現吃得太多的中毒現象,比如吸煙者胡蘿卜吃多了會增加患肺癌的可能。胡蘿卜裏麵也有水溶性維生素,在炒的過程中這些維生素會大量丟失,國際上專門對比了同樣重量的生胡蘿卜和做熟的胡蘿卜的維生素含量,發現包括維生素A在內,生的都比熟的含量高,更不要說在炒的過程中多了的脂肪和油煙。

    胡蘿卜做熟後唯一的好處是在抗氧化劑上,但這種做熟不是炒熟,而是把胡蘿卜放在罐子裏,在250oC加熱75分鍾,然後不能馬上吃,要在罐子裏放四周以上,這樣其抗氧化劑會比生胡蘿卜高34%,前提是如果不在乎其他營養成分的話。

    不管切碎還是不切碎,人是不會把整根胡蘿卜吞進去的,我們的牙齒就是幹這個用的,從口腔到腸道還有很長的距離,在消化過程中,沾在胡蘿卜上的脂肪在腸道吸收時早不知道跑哪裏去了。

    就是這樣,與快速垃圾化並行的,是偽科學充斥的健康潮流,這種潮流不僅無助於大眾在不健康的大環境下追求個人的健康,而且使得相信科學的人們接收了不科學和偽科學的健康和養生知識,在飲食健康上雪上加霜,於是講飲食健康的和不講飲食健康的殊途同歸,中國人因為吃錯了而越來越不健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