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曆史不能有火氣,須是泡上一杯茶,於心平氣和時逐字逐句體會逝去的風華。然而人生在世,能有多少物我兩忘之時?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喜怒哀樂,富人有富人的喜怒哀樂煩惱。身外對身內的影響總是擺脫不掉,所以古往今來讀史者往往以己度古人,或替古人擔憂,或將古人的是非功過演化為自己的夢境,故雲曆史從來是被看客看歪了。
讚古人罵古人可惜期人騎不上黃鶴全成糞土了,列位愛史的還得為五鬥米折腰,因此曆史最宜閑談。要說中國的曆史,值得驕傲的是有一批人從若幹千年就開始記事,簡單說叫史記。直到中國出了個司馬遷,史記這個名字就歸他專用了。讀史不能有氣,寫史的更不能帶絲毫人間煙火。可惜從古到今,寫史的有幾個是置身史外的?春秋筆法且不論,這太史公下筆就給二十四史帶了一個陰暗的頭。
本來正常人寫曆史一不留神家裏那點事兒都能攙和到古代去,更何況二十四史開路先鋒是個候補太監。一說艱苦奮鬥就號召學習他老人家,去了勢以後厚著臉皮活下去因為要完成這本書。從來都是這麽教育的:司馬遷同誌因為為叛徒李陵求情順便得罪核心的小舅子,結果被專政了。當年醫學技術有待提高用不著肝腎,沒在司馬遷三字上畫紅叉,又不想讓勞改農場養他一輩子,隻好采用計劃生育最尖端技術、大漢帝國多了一個陰陽人。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人都會撞牆跳河,但是有勇氣的司馬遷同誌為了寫史記活了下來。
幾十年以後再一想,不對。古時候有腐刑,受刑的又不是他一個。千古艱難唯一死,雞飛了活下去的有的是。司馬遷同誌祖傳的手藝是寫曆史,寫賦肯定比不是他相如兄弟。寫史一要掌握材料,二要有去粗取精的本事。二千年來發揚光大地說司馬遷同誌三山五嶽天南海北、聽來的看來的抄下的洋洋灑灑,雞沒了以後在家裏成年累月整理卡片,巨著就這樣誕生了。
再想想還有問題,史官的職責難道是公款旅遊,如果是那樣李陵出狀況了皇上哪裏問他去又沒有飛機?劉邦入鹹陽,蕭何從秦廷搶到的典籍才是史記的原始素材。經年戰亂山河破碎,民間能保留多少東西?司馬遷同誌守著老蕭的家當給自己貼金:誰誰誰告訴我這麽回事。。。。。。我采訪誰誰誰這麽個結果。。。。。。
說大話是人類的天性到也沒什麽,關鍵是司馬同誌被去勢了心裏有氣不許也不敢說,於是狠狠地揉進史記了。時間長了他取的東西傳下來他舍的東西不見了,外加上他攙進去的水和腳丫泥,這樣太監的曆史就誕生了。
後人佩服司馬遷的一點就是項羽本紀,居然給反對派頭子立碑樹傳!還列在偉大領袖前麵,多剛正不阿呀。可是列位,幫李陵說兩句話就給閹了,若是偷偷為反動派立傳而且壓在高祖頭上,不要說漢武寡恩,換漢那個都得滅族。之所以有項羽本紀,是因為秦失其鹿,舉世皆以為應該歸楚。陳勝號張楚,其後項羽劉邦皆尊懷王,是故滅秦者楚也。漢之天下得自於楚,因此本紀自然要有項羽一篇,按朝代順序當然在劉邦前麵。後來孔孟之道走了酸腐一路,所謂正朔,才有個秦漢之說。司馬遷當年不過循規蹈矩而已。
說了這麽多,該坐下來讀讀太史公的巨著了,翻開項羽本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等等,學生剛讀了一段就有疑問了,請司馬老師指教。這起首一段是講項先生的家世,說明小項出身名門是楚國貴族之後,將門虎子。簡明扼要這麽一段我怎麽有那麽多問題?司馬老師按代往上數,二下就到項燕了,可是我怎麽聽著別扭呀?直接說項羽他爺爺是項燕不就完了?幹嗎非先說他誰誰,然後他叔他爸誰?世代為將之名門,怎麽連爹是誰都不寫清楚?就算早死了,大家族也會留下姓名的。劉邦什麽都不是還有個爹,項羽直到坐天下了還沒找到爹,說明他根本就不知道爹是誰,也就是說和項燕就沒有血緣關係,或許是項梁的義子。古人以地為姓,項地都姓項不一定是親戚。
就是項梁和項燕的關係也不可靠,秦滅六國後徙天下豪富於鹹陽十二萬戶。項燕在楚國也算有名人物,王翦可是率秦傾國之兵才打贏的。秦庭能夠聽任項燕的兒子這麽個知兵的在家鄉待著,就為了等機會造反?別說十二萬戶,二萬戶也輪到了。因此即便項梁真是項燕的兒子,也是小老婆生的養在外麵的。
司馬老師這麽寫就是要給大家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項羽這麽一拐彎就成了名將的孫子了,真正的情況估計就是項梁手下一打手,按黎叔的情況也管項梁叫叔。按這種筆法,虎子的身世可以這麽寫:網名京虎子者,北京人。少時曾呼本院毛遠誌為姨,遠誌之大伯父即本朝太祖。這麽一來起碼具備了發行個人風格郵票的資格。
王侯將相的種子就是這樣被太監筆法寫出來的。
(續文請看:http://www.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32&ID=6544&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