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男人

回憶往事就像水墨畫,不經意的一滴墨掉在紙上,慢慢化開。又滴上一滴,化開,和原來的混在一起構成一幅畫。往事就這樣成了曆史的一片。
個人資料
上海大男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前幾天發博文《六十了》,今天借題再發一文。我曾有文章寫過我出生在猴年馬月,來美國才知道我的出生日,和父親節重合的機會遠大於中獎的概率。兒子送我一張卡。 很高興,他終於認識到老爸的“偉大”和“職業性”表現。可惜美國人沒有琴棋書畫一說,但我的體育確實不是很差勁。上麵的玩意,除了冰球沒下過場,其它都算PRO。 把卡片反過來,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06-23 10:53:02)
我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中,1966年我10歲,小學3年級,脖子上的紅領巾剛剛戴了一年,還很新,突然就不用戴了,小孩子也不覺得有什麽不舍。那年暑假過後就升4年級,到年底,學校不上課了。 最近網上瘋傳一篇文章,大意是出生於大饑荒1962年後幾年的人最幸運,回想一下還真有點道理。有人說我們是喝“狼奶”長大的,話雖不大好聽。但仔細一琢磨,自己先怕了起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整理舊物,發現這幾個水壺。小時候沒注意,主要是不懂英文。水壺有年頭了,表麵坑坑窪窪。 二個軍用水壺一扁一厚,上麵的標記都還清晰。第一個是USL.F.&C的產品,1918年,不知是製造年月還是其它意思。扁的一個是UNIVERSAL標記,LANDERSFRARY&CLARK產品,實際是一個公司,都是鋁製品。 我家用這水壺當然不是為了出外行軍野營,而是當暖水袋用,上海叫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6-04-10 06:20:22)
中學畢業17歲,先在技工學校學習二年,其中一半時間是在各車間輪流幹活,當然也有師傅,但沒有正式拜師。畢業後進工廠開車床,有了我人生第一位師父,師父和師傅是不同的。拜師儀式沒有燒香,但也舉行儀式。 師父當年約50歲出頭,非常和藹的人,在廠裏是資深級的,一個徒弟是廠級幹部。師父的技術當然了得,開一部“明鏡”八尺機床,磨車刀的技術出神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家地下室有一瓶前屋主留下的可樂飲料,沒開封。商標貼紙早已褪色,這是封口,清晰可見是在紐約裝瓶的。 1949年到1979年,美國的可樂在中國基本匿跡,象征美國文化的可樂被打上帝國主義的標簽,不溶於新中國。文革結束後的1979年,美國可樂公司準備重返紅色中國,一開始是小心翼翼的向當時的中國政府試探,理由是外國遊客,我們叫外國來賓需要喝這種飲料。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母親的房間裏有個小儲藏室(closet),老人家東西家俱太多,把儲藏室的門堵的死死的,我都不記得近20年可曾進去過。去年母親住進敬老院,她告訴我們去整理一下,裏麵的東西我們想要的就拿去。我家在3樓,儲藏室牆都是木板,所以幾乎沒有潮氣,打開門也沒有黴味。東西很雜,大部分是母親幾十年的“垃圾”,畢竟住了60幾年。比如上好麻繩幾捆,木炭一簍,掛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6-03-01 15:17:15)

1978年10月,我們一起考進大學。報到時一看,清一色男同學。這機械專業女孩子不愛咋的? 班裏同學年齡跨度較大。記得最年長的一位是66屆高中,因為是“小日生”(每年九月一日後出生的),讀書晚一些,他是1946年出生的。班裏最小的是1962年出生的,一位極其聰明的農家子弟,小學中學都跳了幾級。到1980年選舉人民代表,這同學居然沒有發選票,不滿18周歲,其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2016-02-27 03:06:01)

家裏有一張老照片,是一個親戚長輩的,整理舊物時翻出。 根據照片背麵的說明,照片攝於1953年6月,斯大林剛剛去世三個月。有關斯大林去世後,蘇共中央的權利鬥爭的材料已是汗牛充棟,不再細說。 中國繼續向蘇聯派遣留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中國決定派遣更多的已在大學就讀2年的大學生去蘇聯,而不是一開始的隻派大批本科新生。他們到蘇聯後經過學校考試,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紐約13歲小孩搶劫中餐館送外賣的一條新聞引起我的舊事回憶。 來美國第一次被人搶劫是在學校附近,黑人兄弟的革命聖地哈林區。我咋會選擇這個學校?都怨傑姆斯教授,和我一個勁的吹,這是美國“窮人的哈佛”。波士頓的哈佛沒有機械係,有也不大可能錄取我,撞大運錄取了學費也肯定付不起。申請獎學金或資助?咱又不是清華北大前三名畢業生。中,就奔這&l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2-24 14:48:12)
咱是哈林出來的,一點不錯,日本電影“人證”裏那個警官被黑人捅死的地方。 當年要去美國,心想在美國的城市中,和咱家鄉能對應的就是牛腰城了,決定就去那了。這城裏有工科類的學校不多,我去了坐落哈林的“城市學院”機械係。白天朋友帶我去參觀學校,美輪美奐,即使今天在美國已呆了二十幾年,看了很多學校,這學校的建築還是非常有特色。又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