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道德經上篇:《道經》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①。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②,故有功;不自矜(jīn)⑨,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④。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注釋】   ①式:這裏可以理解為法則。 ②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道德經上篇:《道經》第二十一章【原文】孔德之容①,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②。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mǐng)兮③,其中有精;其精甚真④。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⑤。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注釋】  ①孔:是“大”的意思。②恍:不清楚。惚:不清楚。③窈:深遠。冥(mǐng):暗昧不清楚。④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道德經上篇:《道經》 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與阿①,相去幾何②。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③,其未央哉④!眾人熙熙⑤,如享太牢⑥,如春登台。我獨泊兮⑦,其未兆⑧;沌(dǜn)沌兮⑨,如嬰兒之未孩⑩;儽儽(lěi)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d&ag[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閱讀 ()評論 (0)

道德經上篇:《道經》 第十九章 【原文】 絕聖棄智①,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②。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注釋】   ①聖:此處是指一種智能而言,不同於“聖人”的聖。 ②文:文飾,浮文。 【譯文】 拋卻聰明和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道德經上篇:《道經》第十八章【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譯文】大道被拋棄了,才彰顯出仁義。智巧出現了,才會產生虛偽狡詐。父子、兄弟、夫妻不和的時候,才會顯出孝慈;國家昏亂的時候,才會出現忠臣。EnglishTranslationVersion1:byDanielBaidaSuandShangyuChenWhenthegreatTaoisrejected,humanityandjusticearise.
Whenwisdomcomes,greatfa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道德經上篇:《道經》第十七章【原文】太上①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③。功成事遂③,百姓皆謂:我自然。【注釋】  ①太上:最上等的。②貴言:珍惜言辭,即很少發號施令。③事遂:把事情做好了。【譯文】聖人治民,人民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讚譽他;再次的統治者,人民畏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道德經上篇:《道經》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dǔ)①。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③,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③,靜曰複命。複命曰常④,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⑤,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⑥,天乃道,乃久,沒身不殆⑦。 【注釋】   ①篤(dǔ):極度、頂點。 ②芸芸:紛雜茂盛,常用來形容草木的繁盛。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道德經上篇:《道經》第十五章【原文】古之善為士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②;豫兮若冬涉川③;猶兮若畏四鄰④;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淩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注釋】  ①士:懂得“道”,行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道德經上篇:《道經》 第十四章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①;聽之不聞,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日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詰(jié)④,故混而為一⑤。其上不皦(jiǎo)⑥,其下不昧(mèi)⑦,繩(mǐn)繩兮不可名⑧,複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⑨。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⑩,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