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九月底,棉花開始綻開白絨絨的花,田野開始泛白,在太陽下銀光閃閃。剛開始的時候,麥琪以為白色的棉花是植物開的花,其實不是。棉花在夏收時節種植以後,生長速度很快,沒多久就長到了齊胸高,雙搶前後就開出粉紅色的花,伴著綠色的葉子,非常好看。棉花是一種容易生蟲的植物,為防治蟲害,要在夏天對棉花做一次農藥治理。由於棉花不是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麥琪去的那個公社地處上海市和江蘇省交界地區,是上海郊區農村中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後的地區之一。直到60年代末期,農民家才有了電燈,後來家家戶戶又裝了廣播喇叭,公社有線廣播站轉播的各種節目漸漸開闊了農民的眼界。但那裏遠離市區,交通不便,當地人以前很少接觸過城裏人,對城裏人的生活習俗一無所知。後來隨著下鄉知青陸續遷入,當地的年輕人漸漸地對知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23-08-13 10:12:46)
每年開學前,小學老師會給每個學生的家長開出一張單子,上麵寫著這個學期需要用的文具,比如:鉛筆、圓珠筆、橡皮、膠水、筆記本等。以前家長們都是在開學前幾天或是開學的第一天才拿到這樣的單子,現在互連網絡發達,老師在開學幾周前就把單子用郵件發給家長了。 今天帶著孫女去買文具,我們去的一家商店裏,文具的種類很多,也許因為學期即將開學,許多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3-08-12 10:36:42)
這次回上海之前,就與友人們在電信中聯係,安排了在五一黃金周去杭州一遊。盼望這次的杭州之遊已好久了,由於大家分住在各地,又在不同的國家,很難有空聚在一起,這次總算是有了比較理想的安排。 30多年前,我們還在農村插隊時,曾經一起去過杭州。那是在1976年夏天,大家差不多都隻有20歲,雙搶過後就結伴去杭州玩。那次我們一行共六人:燕、安琪、桃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8-09 11:57:51)
閨蜜這個詞以前似乎不知道,也沒用過,現在算是了解了它的具體意義。我們以前一起插隊下鄉的同伴,至今還保持著友誼的,算是閨蜜了吧。於是,我們自己組了一個微信群叫閨房,閨房裏共五人,桃子,安琪,玫瑰,明子,還有我。我們是曾經在那個艱苦歲月裏同甘共苦的夥伴。今天就來說說桃子。桃子是閨房裏年紀最大的,我們叫她桃子姐姐。 與桃子姐姐相識相知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8-09 09:33:57)
前一陣看見有個朋友寫了初學英文的體會,他的文章使我想起我那個時候學英文的情景…… 那是在七十年代初,我還是一個中學生的時候。那段時間在學校裏不常上課,很多時間是在拉練,軍訓,學工,學農,在教室裏的時間很少。即使在教室裏上課,幾乎一半的同學都不在聽課,有的同學自己互相吵鬧不算,還要和老師開玩笑,碰到不太嚴厲的老師,一節課45分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雙搶是指中國南方農村種兩季稻地方的夏季搶收和搶種,即收一季稻同時種一季稻,上海農村也不例外。夏收時種的那季早稻(秈米)要在七月下旬收割,同時種上另一季晚稻(大米),所有這些收割和種植要在10-12天內進行,種植必須趕在農曆的立秋之前完成。 在當時機械化程度十分低下的上海農村,要在不到兩周內完成那麽多的任務,每個農民每天至少工作16個小時,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春天來了,地裏的油菜已長得半身高,開出了黃色的小花。麥子長得肥綠肥綠的,微風吹過來,麥田就像一湖綠水。一片片黃色的油菜地,夾在滾滾綠色麥浪中,田園裏一片黃色,一片綠色,這番景色真是太美麗了!麥琪扛著鋤頭走在田埂的小路上,呼吸著散發油菜花香的新鮮空氣,她還是第一次領略這般美好的田園春色,眼前的一切讓她感到心曠神怡。以前有個老農曾經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到了鄉下一段時間,麥琪漸漸對生產隊有了一些了解。這個隊叫王家宅,村民中除了外麵嫁過來的和個別沒改姓的,大家都姓王。隊裏共有三十來戶人家,約有男女老少一百多人。緊挨著王家宅是另外一個生產隊,村民也都姓王,總人口要多一些,大概是兩個隊合並在一起太大了,所以才分開的吧?隊裏的男勞力大多是一家之主,都去市裏或者公社的建築隊工作,隻有農忙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973年剛過元旦,麥琪還不到十七歲,她和其他知青一起被送到上海郊區與江蘇省交界的地方插隊。出發那天,由於爸爸在幹校不能去送她,隻有媽媽一人陪她坐學校的汽車去那個公社集合,在那裏等候麥琪將要去的生產隊派的人來接。在這之前,陳老師已告訴麥琪,她將被分配在一個離公路長途車站較近的生產隊落戶,還告訴她,那裏有個老知青,馬上要離開去社辦企業工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