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琪去的那個公社地處上海市和江蘇省交界地區,是上海郊區農村中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後的地區之一。直到60年代末期,農民家才有了電燈,後來家家戶戶又裝了廣播喇叭,公社有線廣播站轉播的各種節目漸漸開闊了農民的眼界。但那裏遠離市區,交通不便,當地人以前很少接觸過城裏人,對城裏人的生活習俗一無所知。後來隨著下鄉知青陸續遷入,當地的年輕人漸漸地對知青充滿好奇,也很想了解城裏人的生活習慣。
到了鄉下一段時間,與麥琪年齡相仿的女孩子就喜歡來她的屋子裏玩,其中來得最勤的當然是招娣和玲娟了。她們來的時候手裏總是帶著針線活,納鞋底或繡兜頭。麥琪想起自己小時候兩三年級時就有了塑料底的布鞋,後來還有了球鞋和皮鞋,為什麽她們還要納鞋底做鞋子?後來才知道塑料鞋底在地裏會打滑,容易摔跤。當時農村人的收入普遍較低,買不起其它的鞋子,如果在農村的土路上走,鞋底的磨損不大,因此他們覺得穿布鞋比較經濟。
麥琪去鄉下時帶了一個直經大約有兩尺多的木盆,是專門為洗澡準備的。農村人沒有洗熱水澡的習慣,天氣熱了就在河邊洗洗擦擦,麥琪要燒了熱水放在澡盆裏洗澡,農民們覺得很奇怪。麥琪從女孩子那裏了解到,她們平時會去河邊洗腳擦身,冬天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洗一下腳。後來她們看見麥琪用澡盆洗熱水澡,也到鎮裏去買了澡盆洗熱水澡。玲娟因為哥哥結婚,家裏住房短缺,所以常常到麥琪的住處睡覺,麥琪就“逼”她每天要洗幹淨了才能上床,漸漸地,玲娟也養成了睡前清洗的習慣,還向其她女孩子宣傳每天洗幹淨的好處。
那個時候,織毛衣技術還沒有在農村普及,女孩子們沒有完全接觸過絨線織針。有一次麥琪把毛衣拆洗了重織,女孩子們看見了,覺得很新鮮,就要麥琪教她們織毛衣。麥琪很樂意教她們織毛衣,還帶她們去鎮上買毛線,有時會把家裏多餘的織毛衣針送給她們。女孩子們學會織毛衣後,還幫家人織毛衣。玲娣在結婚前為男朋友織毛衣的事成了村裏家喻戶曉的的一段佳話。
除了農忙季節,招娣和玲娟常常在晚飯以後拿著針線活來找麥琪,後來還加了一個玉蘭嬸的女兒建英。建英比招娣小一歲,讀了初中,長得秀氣,皮膚比較白,在農村女孩中算是比較漂亮的,用當地話說是“出客”。那個時候,農村的人都自己織布做衣服,很少有人去鎮上買布做衣服,因此女孩子們對麥琪穿的衣服,無論是料子還是式樣都很感興趣。
夏天一到,農村的婦女和女孩就穿一個肚兜,麥琪以前隻在書裏看見過這種服裝,當地婦女竟然收工一回來就穿肚兜,這著實把麥琪給嚇了一大跳。玲娣當時還說要送她一個,麥琪婉言謝絕了。當時城裏的婦女和女孩子穿的內衣是小背心,後來又有了胸罩。這幾個常常來竄門的女孩子,開始對麥琪的內衣有了好奇心,特別是玉蘭嬸的女兒建英,她先是說要看看,後來又說要想試試。她們告訴麥琪,老知青玲玲在的時候,她們就很想問她,可是玲玲比她們年紀大,覺得她們是小孩子,不願與她們多說。現在她們覺得和麥琪年齡相仿,而且麥琪很隨和,所以就提出了這個要求。麥琪爽快地答應了她們的請求,並且約她們等哪天有空一起來,大家關起門來試內衣。
有一天下雨,大家不出工,麥琪讓招娣、玲娟、建英在屋裏輪流試穿麥琪的內衣。女孩子們一邊試穿,一邊格格地笑個不停。建英試了以後,馬上就要叫麥琪下次回去時幫她買胸罩。招娣開玩笑說:“你媽媽會同意嗎?到時還沒買,全村的人都會知道了”,建英回答道:“我讓我爸爸給我錢,買好了媽媽就沒辦法了”,大家聽罷都笑了起來。後來,麥琪每次回城裏都會幫那些想要內衣的女孩子們買小背心或胸罩。沒過多久,隊裏的好多女孩子都有了托麥琪從城裏買來的內衣了。
買內衣的事最終還是瞞不過玉蘭嬸。有一次,玉蘭嬸在和一些婦女聊天的時候竟當著大家的麵對麥琪半開玩笑地說:“城裏人來了好是好,讓我們知道了好多事。可你們怎麽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帶來了?這些小姑娘都跟你學壞了,什麽戴胸罩啊,用木盆洗澡啊……”,她的話引起大家一陣哄笑。麥琪心裏明白,玉蘭嬸並無惡意,隻是不舍得花錢罷了…… 盡管玉蘭嬸一番數落,麥琪還是很高興,她感到欣慰的是:這些農村女孩子開始了解城市人了,也學到了城裏人的一些良好生活習慣。
有趣的故事,也讓我小小地心疼那時候的農村女孩。麥琪真是讓那些女孩兒了解了新事物和城市人的日常方麵。想起電影《人生》中,女主角刷牙,遭村民嘲笑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