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叫的苗

基督徒中的寫作者,愛神愛道愛文章
博文
(2023-08-03 12:26:12)
有亞伯拉罕這樣大名鼎鼎的老爸,有雅各這樣足智多謀的兒子,以撒除了在二者之間承擔血脈的延續,似乎沒幹過什麽大事。聖經對以撒著墨不多,給人印象是個順從、溫柔、頗具憂鬱氣質、後來年邁糊塗的老好人形象。以撒最大的特點是不作為。這也許出於性格,也許出於智商。撒拉生他的時候九十歲,亞伯拉罕一百歲,絕對高齡產子的記錄保持者。但受精卵的質量恐怕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8-02 06:21:15)
大約公元前兩千年,在迦勒底的大城吾珥住著一個人名叫亞伯拉罕。此人貌似以畜牧業為生活來源,但有絕色美妻、有大批傭人,胸懷寬廣、待人豪爽,還有率兵打仗之魄力。放在今天,算一個官二代、富二代應該是不為過的。離家亞伯拉罕本人情商不錯,但智商平平,論到心機城府,更不是個兒。他一輩子幹得最對的一件事就是跟對了人。七十五歲時,神對亞伯拉罕說,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次回國的一個月,最享受的是讀了近六十年前老爸的情書,大約一百多封,厚厚一大摞。老爸北師大畢業後,分配到山西臨汾師範學院做老師。老媽是即將畢業的學生,上過老爸一年的課。畢業前夕,老媽作為學生幹部,反饋對老師們的印象。老媽提到劉老師很細心,一個男同誌,不僅批改作業,還把同學們破了的作業本補好再發還。這個評價傳到老爸耳中,給予他勇氣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我每年都留下一些東西保存起來。最初是他們的畫、手工,漸漸是卡片、小文章,再大些是獎狀、成績單。十幾年下來攢了厚厚一大本。這次回國整理老爸的遺物,赫然發現自己十二歲時的一本日記,還有兩個哥哥有紀念意義的一些相片、文字。老爸把他曆年發表的文章,少部分剪紙、大多是整本雜誌,整整齊齊一摞子,捆好自成一體。我呢?則是每篇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先說個接觸中醫的小插曲。我上大學時,認識了韓國人金尚。他專門到天津學中醫,我成了他的中文老師。金尚曾經和我分享過學中醫的體會,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中醫理論,風為萬惡之邪(現在去網上查,濕才是萬惡之邪)。年輕無知的我立刻想到老年人的中風,婦女產後防的穿堂風等等,真的認為人吹了寒風,對健康大大不利。這次回國多次去心血管醫院,大廳的科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我十八歲離開家鄉上大學,在天津、美國生活的時間超過了太原,也許不太夠格總結太原人的性格。然而換個角度,每兩三年回去一個月,也許因著距離更能看到一些當地人看不到的東西。在南開大學的宿舍,同屋有兩個長春女孩。食堂飯菜缺油水,大家不時去菜市場買點水果零食。長春姑娘經常驚訝,去的時候看到兩個人在吵架,她們東西買完了,兩人還沒吵完。換在長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23-04-21 07:36:09)
以往回國,好像沒怎麽買菜做飯;這次母親身體不好,一個月裏大都是我安排飲食,有挺多發現。總體感覺太原人碳水化合物攝取多,果蔬肉類偏少。我先生是南方人,家裏幾乎天天米飯炒菜。偶爾蒸個饅頭包子,隻是主食變化,菜總要炒的。太原有各種餅子,鹹甜椒鹽,空口就可以吃下去。而且實實在在,一個餅子能頂一頓飯。山西有名的麵就更別提了,裏麵加些醬、煮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2023-04-18 07:38:05)
2023年三月我回國,在家鄉太原住了一個月。上次回去還是2019年,四年間頗有變化。地鐵通行了,公交/地鐵的報站名全是中英文雙語,很有和國際接軌的趨勢。老城區在積極改造,很多小巷鋪了地磚,拓寬了街麵,店鋪的門麵也統一整齊,顯得井井有條。南邊的新城區就更氣派,高樓林立,中間點綴著綠意盎然的街心花園。印象中太原缺水,上小學時郊遊經過的汾河幾乎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馬克吐溫和王小波都是我特別喜歡的作家,兩個人都很有趣。王小波是麵對人生百態、嬉笑怒罵;馬克吐溫則是在相當人生閱曆之後,仍有的小孩子的童真與好奇,一派天真爛漫。 《亞當夏娃日記》是馬克吐溫近六十歲時的作品,不知何故,知道的人不多。故事背景是神造亞當後,讓他管理伊甸園,並命名天上的鳥、海裏的魚、地上的走獸。後來神說亞當獨居不好,造了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二零一四年九月二日,約翰遜-凱恩,一位猶太拉比、信仰耶穌的聖經學者,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斯密塔的奧秘》。新書發布的當天就銷售告罄,立即開始第二版印刷,可見讀者回應之熱烈。但這本書也引起了許多的質疑和爭議。在此做一簡介,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啟示和幫助。安息年眾所周知,神要求祂的子民守安息日,勞作六天,第七天當休息,專心來敬拜神。安息日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