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博文
(2022-02-06 11:53:06)
《什麽才是屬於自己的》我21歲出國,拎了個小皮箱,懷揣1000日元,就這麽去闖世界了。雖不是被迫的,但這是當年的大勢所趨,跟著潮流,走在尖端。一晃就快36年了。搬家整理東西,望著堆積得越來越多的箱子,從一無所有到擁有林林總總的這一切,我在想,究竟什麽才是屬於我自己的?很久以前的一個炎熱的夏日,在維也納的中央地鐵站,柯尼遞給我一個盒子,裏麵是一條水晶項鏈,她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22-02-03 23:35:25)
《年糕》大年初一吃年糕,吃了就是年年高。中國人真有意思,托諧音的福,可以把很多事情弄得紅紅火火的,年糕就是一例。年糕是米做的,更應該稱為米糕,為什麽糕前加個年字,這我不知道,是不是以前過年時才會做、才能吃的,也不可置否,畢竟糯米相對而言是比較貴的,過年才肯花錢嘛。本來過年吃年糕就是慣例,水到渠成的事不值一提,但我昨天整理東西時,順手翻了翻當年我們在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2-01 00:53:14)
《擁雪》冬日的夜,尤其在北國,黑得冷清。要是剛下了一場雪,又碰上零度以下,雪就賴著不走了,大地一片白茫茫的。這個時候,夜就不那麽黝黑黝黑的了,白色的雪反射到天空,黑就成了黛黑,雖然亮點,黛卻是冷色,冰涼冰涼的,呼出一口氣,就成了霧的世界。所以,聖誕花是紅的,聖誕老人披著紅袍,聖誕的顏色是紅與綠,綠色象征著生命,紅色是冬天裏的一把火,紅綠都是暖色係,裝飾在冰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1-30 04:58:08)
《年夜飯》對中國人來說,年夜飯應該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一頓飯,要做的好,還要做的多,要有剩菜剩飯,留至明年,否則來年會挨餓。自有其名,我想來想去,一年四季大概也隻有這頓飯。雖說中秋節吃團圓飯,但幾個人湊在一起,親人自然是,同學戰友亦然,連狐朋狗友也算,重逢酒桌,便可謂團圓飯。所以說,唯有年夜飯是專指的,非年中最後一頓飯莫屬。聽袁騰飛老師的課,說到春節其實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22-01-29 04:10:27)
《我小時候的過年》小時候很盼過年。過年有好吃的,過年有新衣服穿,過年還可以放炮仗。現在的人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每天的菜都和年夜飯差不多。但上世紀70年代,文革雖說消停了些,但中國人都是一窮二白,且供應又少,買什麽東西都需要票,糧票、蛋票、肉票,連扯一塊布都需要布票。供給不足,錢也不夠,好像每家每戶幾乎全把工資化在吃飯上了。我家還好,父母是雙職工,76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22-01-28 01:00:12)

《冬陽》在上海的記憶中,冬天的太陽是一年四季中最暖和的。春陽跳動,讓人歡快,夏陽炙熱,使人生畏,秋陽沉寂,令人惆悵,冬陽安靜,送人溫暖。寒冷的冬天,一縷陽光柔柔地射在臉上,閉著眼昂起頭,讓燦爛撫摸著臉龐,靜靜地感受光的旋律,心便愉悅著,朝著陽。這是北歐特有的街景。北歐冷,冬天日照短,長長的夜漆黑漆黑的,自帶著一股寂寞,讓孤獨的人沮喪,讓嘰喳的鳥沉默,偶而露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1-21 03:07:29)
《霧氣中的上海》我很喜歡冬日的清晨,手捧一杯熱茶,目送著家裏人上班、上學的背影,看著他們走出家,拉上院子裏的鐵門,慢慢消失在拐角處。這時的我總是油然生出一股幸福感,在家多好啊。每一個工作日的早上都是一場大戰,漱口刷牙,搶占衛生間,吃早餐的和不吃早餐,等大家都弄停當了,一個一個離開,熙鬧的家一下子安靜了。靜謐充滿了四周的空氣,巨大的反差使得宇宙的空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1-14 03:27:54)
《易卜生的雙重道德》挪威的作家,第一有名的當數易卜生。百年前的五四新青年,為了健全的個人主義,追隨娜拉,將自己塑造成獨立的個體。新青年運動的急先鋒魯迅,也是不遺餘力地推波助瀾。隻是他拋棄發妻朱安,和年輕學生許廣平同居。這是在解放婦女呢,還是輕視婦女?人分三教九流,女人也分,有知識的和沒知識的。前一類人有權追求幸福,後一類人隻能默默忍受。像目不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1-12 05:46:33)
《何須歸來》南國午後的陽光火辣辣的,仿佛隻要朝窗外看一眼,立刻便能感受到一股撲麵熱浪,她穿著一身淡綠的奧黛坐在沙發上,配著素白的長褲,嫻靜得如一朵出水芙蓉,。這樣的她仿佛能讓世界瞬間便靜了下來,心不再浮躁,身體便不會燥熱,任豔陽高照,屋內自是清涼一片。這是一個50出頭的婦人,歲月靜好便在她臉上留下不多的滄桑,半老的徐娘,風韻自在,再揉進些純淨,成熟裏捎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2-29 01:44:04)
我也曾被化妝成眯眯眼。那是在菲律賓,一個百貨公司請外國夫人慈善表演。試衣時也進行了化了妝,因為我平日從不化狀的原因,我出來時,大家都極力叫好,荷蘭太太嘖嘖稱讚,“楊,你真就像是個明星了”。雖然這是言過其實,但很受用,所以我記憶猶新,至今仍記得她那一臉的驚奇,這絕不是恭維,荷蘭人尤其以不加裝飾有名,有時可以直爽得讓人感到難堪。隻是我得意地照了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