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曹則賢:物理學──美並快樂著
主持人:今天我們請來一位職場專家,為大家介紹基礎科學專業的專業背景和就業背景。來到我們演播室的嘉賓是曹則賢先生。在前麵的節目時間當中,我們關注的學校裏就有您的母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請問您是哪一年從科大畢業的?
曹則賢:我是82級入的學,1987年從科大[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曹則賢:“誤打誤撞”的科普人
張文靜(《中國科學報》記者)
曹則賢,1966年3月出生,1987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係,1997年獲德國Kaiserslautern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現任中科院物理[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我以科大732同學為榮
阮耀鍾(5802)
圖1科大732同學聚會合影
一個月前,2013年11月9日,我應邀參加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係73級同學(簡稱732)進科大40周年聚會。
73級是科大招收的第二屆工農兵學員,我那時是物理係的教員。
同[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轉瞬三十年馳騁海內外
胡森(781)
總體來說,恢複高考後的前兩屆,即全國各校的77、78級,都聚集了眾多才華橫溢而又意誌堅定的學子,科大自然也不例外。78級數學係新生入學報到的時候,科大的四牌樓剛蓋好,樓外都是泥土。78級從[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中科大少年班30年:
光榮與夢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少年班到今年創辦整整三十載。大批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逐漸散布在IT、金融、製造、媒體等領域擔任重要職位。如果沒有少年班,他們的職業之路又會怎樣呢?
1978年10月,[
閱讀全文]
科大“高產”院士的奇跡
壽天德(5912)
科大的確是培養院士的搖籃。從1958年建校以來,平均每1000個畢業生就產生一位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的院士,這個比例在我國的現有大學裏是空前的。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生物物理係在文革前和文革中的5屆不到300名畢業生(包括兩屆工農兵學員)中,卻產生了6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平均不到50個畢業生就產生一位院士!這是一個[
閱讀全文]

為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能出人才
熊衛民(科技史與科技考古係)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史可粗略分為前二十七年和後四十餘年相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的曆史也可以粗略地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58年建校至1976年“文革”結束,包括1970年後學校從北京遷到合肥辦學。第二階段從1977年至今,學校立足合肥在安徽創業。在兩個[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校慶60周年文集——我們心中的科大》
《科大英才名錄》
編寫組編纂|強力、阮耀鍾執筆
著名教育家梅貽琦指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除了有大師,辦好一所大學,還要有奮發努力的學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於1958年,在短短的六十年裏,曆經兩次挫折,仍能崛起為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除了不離不棄[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永久的棋盤—懷念寧鉑
—回憶在中國科技大學的歲月
黃慈萍(784)
13歲的寧鉑
在我還年輕的時候,我會常常重複地做同一個夢:一個人正在給我吟詠一千年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人王安石的著名篇章《傷仲永》。夢裏,我聽不到任何聲音,卻完全理解每一個字。我痛苦掙紮,幾乎窒息。最後在夢[
閱讀全文]

記科大同窗莊小威
毛珺婕(8706)莊家小女初學成,
執教哈福人未識。
聰靈勤奮難自棄,
一朝獲獎揚國威。欣聞在哈佛任副教授的同窗好友莊小威獲得美國“天才獎”及五十萬美元獎金,哈佛網站首頁刊登了莊小威的照片,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親自寫信邀她回國交流,特寫短文一篇賀舊友。與小威初次相見是在1987年暑假中科大少年班複試時。當時先認識也是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