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8-04-07 06:19:03)

為了號召動員回國,還有一招比較損,就是把囚犯家屬也調動起來,使用“苦肉計”: 孫天風,“我國風洞試驗鼻祖”,康奈爾大學航空博士,父親孫有光解放後被作為曆史反革命監禁,政府動員他說服在美國工作的兒子回國,並保證一旦他兒子回國,便會釋放他。於是父親就不斷寫信,孫天風奉父親召喚於1956年回國。孫有光1957年被釋放,與兒子一起住在清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07 06:15:03)

當然,除了家屬動員、報紙宣傳外,政府責無旁貸要起帶頭作用,國務院以周恩來總理的名義向國外“重要科學家”發出邀請信,號召他們回國。各個政府部門也相互協調,查找其他留學生在海外的地址,寫信邀請他們回國。科學院生化所希望在加拿大留學的吳亮如和魯超能回國在生化所工作,但沒有他們的通信地址和英文名字,通過衛生部才找到。生化所副所長王應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07 06:07:41)

到了1954年,大部分要回國的都回國了,眼看回國人數大大減少,一些“大腕”們還沒動靜,於是又組織已回國人員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除了揭發美帝的罪惡以外,寫信寫文章讚美祖國的偉大,直接動員號召還在國外的同事們回國。 《人民日報》1955年1月12日:
【新華社十一日訊】最近從美國回國到達北京的我國學習自然科學的留學生毛漢禮、梁曉天、範新弼、宋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07 06:03:16)
像謝希德的父親一樣,有些家屬並不希望自己的親人回國。為了堅定家屬們的動員信心,《人民日報》開始一輪宣傳攻勢: 《人民日報》1950年11月05日:
中國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一切愛國的人民都必須正確地認識美國。過去有些中國人上了美國帝國主義的當,認為中國需要依賴美國,應當把美國當作好朋友,也有人以為美國是個很文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07 04:09:48)

除了在海外動員外,國內要求留學生家屬寫信,動員他們在海外的子女親屬,爭取他們回國。雖然與國外的普通郵件都已禁止,但政府於1949年12月成立“辦理留學生回國事務委員會”,專門負責處理有關留學生回國的各項問題,包括與國外留學生的聯係,保證留學生與家人的信件暢通。各省市還成立了“留美學生家屬聯誼會”,定期活動,交流“動員”經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07 03:56:08)

在海外的幾千留學生,家庭和社會背景都不一樣,有富豪出身,有布衣百姓,有國民黨“官二代”,有書香子弟,大部分對國民黨感到失望。解放軍南下,飲馬長江,全國即將解放的消息令他們振奮,所以“留美科協”很快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參加人數達七百多人。他們在一起開會,討論回國的可能性,發行《留美科協通訊》。有人是下決心要回國,也有人懷著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07 03:49:35)

回國前 要了解老海歸為什麽要回國,先得從延安時期說起。早在1944年,國民黨開始派第一批公費留學生出國學習。周恩來高瞻遠矚,看到未來新中國也需要科技人員和技術,就開始派“自己人”到美國留學,攻讀學位,但更重要的任務是動員國民黨的留學生到時候回到新中國。派去的大部分人是黨員,黃紹湘1936年入黨,周恩來親自批準兩千美金去上哥倫比亞大學-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8-04-07 03:34:17)

老海歸小故事 序言:五十年代回國的老海歸們“積極響應”“衝破阻撓”“毅然放棄”之類的大故事已經被重複了不知道多少遍了。書店裏各種自傳、傳記、回憶錄琳琅滿目。在網上隨便搜索一下就能找到著名老海歸們的豐功偉績。這裏隻講鮮為人知的“另類”小故事和趣事,特別是默默無聞“小人物”的故事。盡量不講文革的遭遇--太多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
[66]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