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8-04-07 13:35:27)

不想講文革的事,前後零零散散地說到一些,也就罷了。老海歸們的悲慘遭遇太多了,人人都有一本血淚賬。隻有少數人能像錢學森那樣得到特殊保護,躲過了那場浩劫。向逝者們表示哀悼,向幸存者們致敬。 葛春霖是1930年入黨的老黨員,“留美科協”主要負責人之一,在同學們中享有很高的聲望。雖然隻在美國留學一年多,但動員過一百多名留學生。多少年以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很多老海歸在反右運動中都向黨表衷心,吳汝康(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博士)和周明鎮(普林斯頓大學動物學博士)表示,“下決心做左派,爭取在五年內成為又紅又專更紅更專的科學工作者,在2月份內訂出自我改造計劃,爭取早日達到又紅又專的目標;並建議全國科學家一致行動起來,把心交給黨、把知識交給人民。” 1956年回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碩士郭慕孫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朱亞傑(曼徹斯特工學院化學碩士)的女兒回憶道,父親性情直爽,口無遮攔。剛從英國回國時,發現人們在喊“毛主席萬歲”,他覺得很奇怪,就問一個朋友:“封建帝王的皇帝才喊萬歲,怎麽共產黨的人民領袖也喊萬歲?”那個朋友嚇得趕緊說:“老朱啊,可不敢胡說!” 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博士陸婉珍反右期間實在看不下去了,“人家國外在搞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不要以為老海歸們家裏都有些洋玩意兒,生活都很富裕舒適,像林蘭英一輩子清貧的人大有人在,而且得看專業是什麽,在哪兒工作,家庭情況。在科學院工作的物理博士李蔭遠生活情況相當好:“李係3級研究員,其愛人係北京鋼鐵學院6級講師,二人每月工資390來元。兩個小孩,一個保姆,每年還有稿費收入,經濟上不困難。在國家經濟困難的情況下無特殊要求,對生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老海歸們回國的時候,有的人行李很簡單,周光炯(明尼蘇達大學航空博士,1954年回國)隻帶了一個隨身的手提箱就回去了。他回去的時候美國還沒有解除對留學生回國的禁令,繞道歐洲經過蘇聯回國,所以帶不了什麽行李。 趙忠堯可不一樣了。1946年他受民國政府國防部派遣到美國了解核物理的前沿情況,並負責購買有關的科研設備。其間,收到薩本棟(中央研究院院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不管是不是黨員,不管是不是改行,老海歸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都是兢兢業業,有的人家喻戶曉,有的人鮮為人知。一顆原子彈、一本英文教科書都傾注了老海歸們的心血。陳羽綸文革失去一條腿,還是下了幹校,用一條腿踏縫紉機給幹校的同事們修補衣服;文革後,他拄著拐杖走門串戶,聯係人際,創辦了極受歡迎的《英語世界》。殷之文蹲牛棚的時候還想著自己的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留英科協”發起人支德瑜說他回國有三個目的,一是入黨,二是工作,三是成家。他的三個目的都如願以償。他是搞汽車的,一回國就被分到重工業部汽車工業籌備組,按他自己的話說,“周折最少”。個人問題花了兩年半,夫人潘家力也是汽車行業的元老,可謂天配良緣。組織問題最費勁,1950年回國,第二年提出入黨,八年後才實現。 和別人比起來,八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回國以後有了工作,組織還是會不斷地審察、評定、幫助。史久鏞是法律碩士,被分到南京師範學校教曆史,心情很不舒暢。組織上派了一位黨員柏歲寒與他交朋友,並不斷向組織匯報史久鏞的思想動態,從他“每天晚上一兩點才睡”,到“喜歡聽音樂、抽雪茄和大煙鬥”都一一向組織匯報。 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朱廷儒1954年回國,對他回國情況沒完沒了地進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學理工的基本不用擔心工作問題,有的時候幾個單位搶著要,可以隨心所欲挑選。曼徹斯特大學建築碩士辜傳誨一回國,清華和石油學院都要他。清華建築係全國有名,而石油學院正籌建新校園,急需建築專家。結果教育部出麵調停,雙方協商,經本人同意後,人事材料分到清華,由清華借給石油學院一段時間。 也不是所有學理工科的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長。黃昆獲得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學文科的有點慘,分配工作才發現自己學的專業派不上用場。文學、曆史不受重用,社會學、心理學等被稱作西方資本主義偽科學,“共產黨能解決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社會問題,還是去教英文吧,”負責分配工作的幹部如是說。教育學、工商管理全盤是蘇聯的那一套,政治學和法律就更別說了。學這些專業的人大部分都改行教英文,充其量搞搞翻譯工作。拿到經濟碩士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1]
[62]
[63]
[64]
[6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