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24 (100)
2025 (5)
學理工的基本不用擔心工作問題,有的時候幾個單位搶著要,可以隨心所欲挑選。曼徹斯特大學建築碩士辜傳誨一回國,清華和石油學院都要他。清華建築係全國有名,而石油學院正籌建新校園,急需建築專家。結果教育部出麵調停,雙方協商,經本人同意後,人事材料分到清華,由清華借給石油學院一段時間。
也不是所有學理工科的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長。黃昆獲得固體物理博士,回國後隻能在北大教普通物理課程,大概是因為妻子是英國人。賓夕法尼亞大學冶金博士葉渚沛剛回國無金可冶,“在冰箱裏凍了6年”。閑中無事,開始研究肥料問題,還寫過論文。據他自己說,回國沒趕上土改運動,希望能為農業生產“稍盡微力”。(無事可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蘇聯專家巴爾金反對他的冶金理論。)
也不是所有學理工的對自己的工作滿意。1953年從英國回國的倫敦大學物理博士周光地被分配到一機部,以後不斷換工作,先到北京電器研究所,又到常州磁性材料研究所籌備處,都不滿意,江蘇科學技術委員會建議他去華東半導體研究所,去參觀了一趟後,覺得條件太差。一機部又建議去上海電器研究所,他又覺得那裏以試製為主,研究為輔,但暫時接受。以後不斷給國務院專家局寫信,要求調到科學院電子所或物理所,最後在力學所落腳。
1956年回國的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博士李蔭遠被分到了北大,這對多少人是夢寐以求的工作。可是他不滿意教書,要求到科學院搞研究,而且提出用四分之一的時間在鋼鐵學院工作,幫助籌備金屬物理專業,這樣才算是“最好的安排”。
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博士胡日恒也不要去教書,“我在國內讀的是物理係,到美國後入化學係,所以不適合教書,卻對研究工作有特別的方便處,這一點希望在分配工作特別考慮。”
南加州大學哲學博士葛力被分配的第一個工作是中學教書,自己提出來可以在高等學府教心理學,後來才知道中國根本就沒有這門課。因研究過科學方法論和邏輯學,最後被馬列主義學院看中,算是學有所用。
有時候老海歸們把自己看得太高了,自以為是,國家請我回去,就要以貴賓接待。威斯康辛大學農業博士楊守仁一回國就提出要“在北京最好的大學教書或最高研究機關工作”,讓“主人”很為難。
諸惠芬,高中肄業(高一)就自費去英國學習印染技術。三年後回來在香港呆了一年才回上海,要求教育部以留學生身份給自己分配工作。教育部向她解釋她不符合條件,一因為教育部留學生的規定是“高中畢業以上程度,為進修目的出國,受到高等教育者”。二因為規定“回國後半年不到教育部報到者,自行解決工作問題”。
前國民黨駐瑞士公使吳南如的公子吳迺康16歲就跟父親去歐洲,在英國肯特大學讀英文,後讀日內瓦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正式成立,他與父親決裂,19歲回到祖國。因“不受家庭經濟接濟,生活非常困難,希望能解決食宿問題。”政府念他“反叛”有功,按回國留學生接待,介紹他去華北農機廠工作。
醫學博士沈淑瑾在美國有多家醫院的醫師證書,回國後被分到醫科院,級別僅助理研究員,而且看不慣國內一些醫療程序,不同意一些“先進”經驗,如從眼皮上抽血作試驗,因而情緒很壞。
李惠年在巴黎盧瑟音樂學院從師Bernardi教授,學習聲樂;在巴黎音樂師範學院從師Kedroff教授,學習古典音樂;在壽樂音樂學院從師Joachim教授,學習近代歌曲。回國分到中央歌舞團,沒有級別職稱,月薪僅100元,心中很不安定。馮淇輝是獸醫博士,被分到華南農學院,職稱為教授,工資卻不是教授,讓他情緒很低,想調到西北農學院,組織上不批。
級別、職稱、工資都是小問題,政府一般很快就能解決。華南農學院通過教育開導,使馮淇輝轉變思想,安心在華南農學院任教。1956年回國的化學博士何炳林被分到南開大學,工作熱情很高。但到了61年,內部文件報道“南開大學何炳林科學研究工作遭到限製”,南開黨委立即作深刻檢查,“引以為戒,認真改正”。
難怪葉找我爸大談奇思異想。。。
葉夫人是極可愛的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