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8-09-06 11:54:16)
心就是心,哪裏會有心中之心? 有的。 前一個心是指思維。心中之心是指思維的本質。 思維之心如水波,心中之心如水體。 水波雖然也是水,但是它引人注意的是紋理,紋理又進一步讓人忘了水的本質。正如畫讓人看到形象而不注意其實畫隻是線條與色彩的堆積。 人的思維分別人我彼此好壞美惡,但這些差別隻是心的紋。無論人的思維專注什麽,是有還是無,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8-09-06 10:55:06)
從一個例子說起。 其實就是一句話,叫做”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現代化的解讀是:別管別人的困難。 中間的解讀是:別管別人的閑事。 本來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毛病那麽大(門前積雪),應該先管好你自己,不要去挑別人的小毛病(瓦上霜)。 聖經裏有相似的說法:你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裡的木屑,卻不想自己眼裡的梁木呢? 自掃門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6 10:34:56)
先聲明,此文純屬個人胡思亂想,與任何哲學、神學、物理學、心理學都沒有關係。其實叫時間的表現可能更合適。時間是怎麽表現出來的呢?是由局部相聯表現出來的。比如看東西,一眼看到這兒,一眼看到那兒,從這兒到那兒的轉移過程就是時間。有人說,那我目光不轉移,時間就沒有了?非也。上麵隻是一個簡單的比喻。實際情況是,無論目光轉移不轉移,“變化&rd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6 09:37:12)
學者研究“美”,搞出門學問叫美學,理論五花八門,卻多數不得要領。
其實研究美,先要弄清什麽是美。對此西方學者的方向是試圖把美定義為某種特別的形式。然而難題是能產生美感的形式太多了,而且各不相同。西方美學想跳過這些結構性差異找到共性結果不得其門。如同對人的定義一樣,對美的定義雖多,卻搞不出一致的結論。其實換一個方向可能比較簡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此文已經在時壇發過了,是針對一個叫“劉雲楓”的寫的“如何應對“愛國者”的三板斧”。又有網友把劉文轉在此,俺也略改原文,重貼一回。 愛國者主要是指愛中國。那麽相應地,恨國者就專指恨中國。也不見得是真的恨,主要是指中國的什麽都看不上眼,覺得什麽都是錯的。 如果說愛國者中有一類幼稚的,盲目的,那麽恨國者則是惡毒的,扭曲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4 11:12:03)
崇拜某人,崇拜偶像,逢之即拜,是正崇拜。 憎恨某人,憎恨某神,聞之即罵,是負崇拜。 表現不同,其實心態與思維方式類似。 能客觀獨立思考,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長的人太少了。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創氏政策與以往政治的不同在於,創總真正是普通百姓選上來的,而他的政策是真心為普通百姓謀福祉的。 創氏讓真正出自民間的民意再次登上美國政治舞台(以往是在精英提供的選項中選擇),成為政客們不得不重視的力量。 好處是:普通百姓嚐到利益與訴求可以直接得到表達的甜頭(以往是被動選擇)。 壞處是:社會意識分裂與矛盾變得尖銳。 好處與壞處是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天中西科技的主題比較熱,俺湊個熱鬧。 俺也認為,在科學技術方麵,中國不如西方。不是具體的成就的數量,而是係統性與積累性。中國沒有發展出現代科學思想與學科體係。而後者是現代文明的根本動力。 這是因為中國文化沒有重視科學技術的傳統。這不是簡單的沒有精力(都去搞道學或者學文章升官發財)或者不在意,而是中國傳統有意地壓製或者忽視科學思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8-08-24 13:12:19)
美國的優點太多了,最顯著的是創新精神與政治製度。創新是發展的動力,製度是社會健康穩定的保障。 美國的製度優勢在哪裏呢?在於對絕大多數人的號召力與團結力。在這裏,無論觀點如何不同,都沒有敵對到你死我活程度的團體與力量。 這是美國的最根本的優勢,也是美國的魅力。 一般人把這歸結為民主體製或者法製或者普世之類的東東,都是皮相之談。 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創總的危機來自國內的”敵對勢力“。 但俺要說的不是他的危機,而是借危機的來由(之一)展開。 這個來由是創總”吃腥“了,據說吃了腥又”偽證“了。 實際生活中能不能吃腥,吃腥是不是罪,俺都不關心。 俺在想的是,婚姻與吃腥的關係。如果你選擇與某個人結婚,那麽一般來說,這意味著一種承諾,如果不是心靈上的精神上的,至少也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
[171]
[172]
[173]
[174]
[17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