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有人提到:“佛教講慈悲戒殺,應該一切的生命都不可以殺害,可是植物也有生命,那吃植物也是殺生,佛教為何不戒?”的確!佛教特重慈悲,十善業道的第一善業就是不殺生;各種戒律中如五戒及菩薩戒,也都以戒殺為首重。例如《梵網經》菩薩戒十波羅夷重罪中的第一個重罪就是殺罪;經文說:“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人說“各宗教皆是勸善,法律所容,信教自由。無論哪一種宗教皆是學好,但是宗教之間互相攻擊,這樣動作能算是善嗎?”我們要從短、小的方麵去作一個簡單的,有一個比較直接的印象的區分:所有宗教都是一樣的嗎?雖然一般傳統來說,不將儒教視同為一種宗教;不過譬如像一貫道的話,有所謂的五教合一,也把儒教歸納為其中之一。所以還是把儒教列為要比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個問題其實長久以來,是存在一般民眾的認知裏麵。因為有人講說:釋、儒、道、耶、回五教合一,所以全部都是一樣的。這個是一貫道的一個說法。釋、儒、道的這樣子的一個知見還有說法,這樣子的混淆的一個認知,其實也不隻是在一貫道裏麵,也不隻是在一般的民眾裏麵,其實在佛教裏麵也是大有人在。有很多的古今中外的一些人,經常把道家所說的當成它就是佛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八識入胎與精神分析 接下來談一些第八識入胎與精神分析有關的事情。弗洛伊德認為小孩在發展過程中,會在某一個時期出現與父母雙方在性關係方麵的競合,並稱這種現象為「odipuscomplx」(伊底帕斯情結)。他認為,小孩子在三到五歲的階段,會發展出對不同性別的父母的性欲幻想,以及對相同性別的父母的謀殺敵意。弗洛伊德將這個驚世駭俗的觀點提出來之後,在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緣起

心裏治療所采用的理念,有一部分是以一般心理學的觀點為基礎,另一部分則是以精神分析或分析心理學等深層心理學做為其理論基礎。這其中,又以弗洛伊德所提出來的精神分析,從潛意識的角度來探討人的內在深層動力最為吸引作心理治療的人學習。弗洛伊德將過去的學者專家對心理現象研究的心得,匯整出一套精神分析的學說,提出潛意識的概念,並利用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6-28 10:58:44)
一般人在發脾氣的時候,會顯現出各種不同的相貌。如果這樣的脾氣是具有毀滅性的,那他這樣的脾氣發起來,他心中的想法是希望對方能夠完全的消失,他再也不用看到他;所以這是一種非常毀滅性的瞋習。那另外一種呢?是他看到這個人、這件事讓他非常生氣,而這種生氣呢是他隻想遠離,不要再看到他,但是不會發生毀滅性的行為;這種算是中等的瞋。還有一種是比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談到美麗的笑容,大家應該是既親切而不陌生的。人類對於情緒的表達有許多種方式,而微笑是人際互動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許多的微笑方式之中,我們姑且將其分成兩類:一種叫“應酬式的微笑”,另外一種叫“真正的微笑”。這兩種微笑都為人生增添了不少美麗的色彩,也潤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然而,這兩種微笑的“啟動之鑰”是截然不同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幾年以前,意大利莫劄(Monza)市議會禁止市民將金魚養在圓形魚缸裏。提案人指出這樣做很殘酷,因為當金魚凝視外麵時,圓弧形的魚缸會讓金魚看到扭曲的真實。但是我們怎麽知道自己有未受扭曲的真實圖像呢?人類是否也住在一個巨大的金魚缸裏,透過一麵巨大的透鏡而得到扭曲的視野呢?金魚對真實的圖像與我們不同,然而我們真的能夠確定他們的世界觀比較不真實嗎?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對治煩惱的方式 一般我們在世間法上麵,我們會想到的解決的方式,通常比較近似於“見招拆招”。比方說,我們可以打個比方來看,我們可以想象:一個空地上麵,布滿了許許多多大石頭,我們要能夠前進的話,很顯然的,我們采取的方式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比方說一般人采取的方式,當碰到困難的時候,就好像要在這樣一個布滿了石塊的這個地方要前進的時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5-24 12:03:44)
1.天堂之結構 天堂由下往上分為三大層就是欲界天、色界天以及無色界天. 欲界天.俗話說“飲食男女、食色性也”,那就是欲界的境界了,因為有男女欲的貪愛以及對香塵、味塵的貪愛,欲界中就有了男女性的差別,也需要不同種類的摶食等飲食才能存活. 欲界天又分為六個層次:也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天.超過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6]
[37]
[38]
[3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