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識之心與心裏治療(一)

(2016-07-01 09:56:05) 下一個

                緣起
       
    心裏治療所采用的理念,有一部分是以一般心理學的觀點為基礎,另一部分則是以精神分析或分析心理學等深層心理學做為其理論基礎。這其中,又以弗洛伊德所提出 來的精神分析,從潛意識的角度來探討人的內在深層動力最為吸引作心理治療的人學習。弗洛伊德將過去的學者專家對心理現象研究的心得,匯整出一套精神分析的 學說,提出潛意識的概念,並利用個案報告、臨床敘述及大量治療紀錄,企圖將精神分析建構為一門科學。從二十世紀初開始,許多國家的治療師仍奮力的在維持這 一個古典的傳統,在各個領域仍然有許多有心於心理治療的的專業人員,不計辛勞及代價的付出,目的也是要將精神分析架構為現代科學的一環。        
      
    然而從實證的觀點而言,並沒有具體的科學研究可以證實潛意識存在人身上的哪一部位或者是人身上的哪一部分,但心理學界及精神醫學界,對於潛意識的存在及對 人的心理情緒的影響,已經不再質疑而相信其確實存在。隻是,在人身上這一個隱微難以覺察,卻又影響深遠的心識功能,隻能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去了解及研究 嗎?弗洛伊德既然是綜合前人的知識經驗而架構出了精神分析,在古往今來的各種學術係統中,除了精神分析之外,是否也存在另外一套學術係統,也在探究人身上 的這一個潛藏的心呢? 
  
    雖然目前的治療主流作法是以西方的心理谘詢治療理論為主,但這一套助人的理論及技巧,有許多的問題存在,似乎無法根本解決人的煩惱及痛苦。許多個案的狀 況,隻是在比較好與比較不好或很不好之間擺蕩。而這種無法根本解決個案困擾的現實,不知道可以從哪裏找到解決的出口。 在對唯識經典中所談論的法義稍有接觸了解後,才驚覺一直以來的唯識學,其實已經在兩千多年前就係統且詳細的論述過弗洛伊德所研究的這一個隱微而又重要的心 識功能,甚至所論及的範圍還涵蓋了對生命現象運作的真實道理。如果能了解唯識的要義並將其運用在心理治療上,應該更能有效的解決現代人的煩惱痛苦。因此, 這一隱藏在唯識經典內的寶藏,如果隻是藏諸名山實在是太可惜了,尤其是對於這個年代眾多想學習心理治療以及承受諸多創傷痛苦的人而言,如果也有機會了解所 談論的心識現象的深妙性,並依之確實修學實踐,那可真是眾生之福啊!
                        
         心之結構--你有八個心

    人的心識功能分為三大類合計八種:第一類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第二類是第七末那識(manas),第三類是第八阿賴耶識(alaya)。這八個識一起運作合作無間來完成有情眾生的生命存活以及讓有情眾生產生種種的情緒感受及思維想法。
  
   第一類的心識功能,就是我們的前六識,是與接觸各種外在刺激或內在訊息以及了別這一些刺激訊息有關。前五識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及身 體皮膚各種觸覺;第六識就是心理學所談論的意識。這第一類的心識功能,讓有情生命可以在生存的過程中,對外在環境的變化隨時了知而因應;也可以對自己內在 的心思或心理情緒的波動,隨時產生了知及感受。這六個心識,可以粗略(前五識)及微細(第六識)的了別五種感官刺激(色聲香味觸五塵),也可以隨時覺察自 己內在的思維、記憶、情緒及感受(法塵)的變化。一個人一般的日常生活,完全離不開這六塵與六識的互動關係,也由此而構成了食衣住行育樂等種種享受及人類 文明的累積。
      
    一般人都認為因為我看到了,我聽到了,我了解了,因此我可以作決定。會將作決定的能力,當作是可以微細了別各種訊息的意識心的功能,但其實並不是如此。眼 耳鼻舌身意這六識隻負責收集及了別種種資料,這六識具有將資料做粗略分別及微細辨別的能力。了別之後將這一些資料做成判斷,再將其結果交給末那識做最後裁 決。舉個看一幅畫的例子來說,當一個人起念去看一幅畫時,意識是與眼識同步運作去了別所看到的那一幅畫的種種訊息。我們的眼識隻能分別青黃赤白等顯色,也 就是說隻能了別畫作上的各種各樣的顏色;而意識則負責分別微細的訊息,包括畫框的形狀以及畫作上的各種鳥獸蟲魚、山川草木等個別的形狀之差別的形色、畫作 的種種形象皆是靜止狀態的表色,以及畫作美不美,是那一派畫風以及出自何人之手等表示氣質、優雅等意韻的無表色。不管前六識的功能有多強,終究隻能做了別 及判斷,是無法作主做決定的,這一點顯然與現代心理學或哲學(例如,我思故我在的觀念)對人的心理功能的看法是有所差異的。       
                                 
         認識你的第七個心

    八個心識中,隻有第七末那識有作決定的能力。末那識是一個很重要但卻又隱微難以覺察的心,如果沒有正確的教導,一般人很難從日常生活中了知其存在。我們人 一出生,就已經習慣能分辨種種訊息刺激,也對能具有自由意誌可以隨時作決定相當習以為常。因此平時就會將能了別的能力與能決定的自由意誌當作是一回事,也 都認同科學家的研究結論,認為意識或潛意識都是大腦的神經網絡係統及神經傳導物質所共同產生的結果。但從唯識的觀點來看,能了別種種刺激的是前六識,末那 識則是處處作主作決定的心。我們每天從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睡覺,都需要做許多的決定,這一些決定通通都是由末那識來完成。在分工上,前六識像是智囊團,將 好壞意見以及建議一起呈上去給末那識,之後就是末那這一個總裁的事了。總裁要依智囊團的建議做決定呢,或者是要否決智囊團的意見而師心自用,就很難說了。 如果智囊團強而有力而且所建議的都是正確的,那麽再跋扈無能的總裁,為了公司的利益,也會聽智囊團的意見;但是如果智囊團很軟弱,或者經常判斷錯誤,甚至 是為了迎合而與不肖總裁狼狽為奸,那這一家公司遲早就要出問題了。
  
    末那識這一個總裁是擁有決定權的,也就是說是可以讓一個人作善事或造惡業的;一個人是常保心靈的平靜,或者經常在七情六欲中煩惱痛苦,就完全取決於末那識 本身做了什麽決定。因此末那識的特質,就顯得相對的重要了。偏偏末那不像意識心伶俐又聰明,末那本身相當的固執駑鈍,而且又很貪婪、放縱。因此常常會胡搞 瞎搞,讓一個人在不知不覺中就闖了許多禍。不過要特別說明的,末那的作決定,並不完全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習慣的作決定。舉個例子來說,中午時肚子餓了,決 定到那一家麵館吃一碗什麽麵充饑,這是末那識與意識意見一致時的狀況;但是往往末那不那麽乖,不會完全聽意識心的建議。比如說明明看恐怖電影會害怕,卻還 是要蒙著眼睛偷看;或者是吃麻辣火鍋時,嘴巴已經辣得發麻,身體燥熱得要命,吃完又要經曆幾天的身體不舒服,卻還是喜歡吃。這些都與末那的執著與貪求種種 刺激的特性有關。在這些情況之下,意識心雖然知道會有壞的後果,但還是攔不住末那的執著性而作了讓自己受苦的決定。更嚴重的,像因為怕髒而不斷洗手的強迫 症病人,明明知道一再的洗手是沒有必要,手也洗到發炎脫皮,也要承受家人無法諒解的責備,卻還是忍不住要一再的清洗。由這一些現象,我們可以大概的了解末 那識的部份特性,是一個會讓人受苦惱的心。  

    從上麵的例子看來,好像末那隻會帶給人困擾及煩惱,但其實並非如此。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邊開車邊講電話,也一邊吃東西而不會出車禍,這其實也是末那的功 能所致(當然還要有其他心識功能的配合);晚上睡覺一個姿勢維持太久,身體感到不舒服後會自動變換姿勢而不至於會腰酸背痛,卻也不會因此而醒過來,這也是 末那識的功能;甚至晚上睡覺時太無聊了,末那也會喚醒意識去接觸第八識內所儲存的種種記憶資料而形成夢境,貪圖夢境中種種苦樂憂喜悲的感受。但末那在人身 上的功能,還不隻如此,以上這些例子是意識心可以覺察的部份,但人的心識活動還有更多是意識心無法覺察的。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所能覺察的心識活動, 約隻占所有心識活動的5%,也就是說,其他的95% 的心識活動,都是末那跳過意識心而自己完成的,往往要等到末那心識活動完成後,意識才有機會覺察(但很多時候也是不察)。這個現象已經有歐美學者提出 Adaptive Unconscious 的概念 。

    人的八個識雖然是個別獨立的,但是心識的運作彼此之間卻是有一些主從關係的。第八識透過人的五種感官接觸外境而將外在環境的物質訊息,轉變成內在環境的心 識訊息,第七識末那覺察到有法塵的變動之後,起了想要了別的念頭,但因為自己沒有了別訊息的能力,因此起念讓意識心運作。意識心是可以了別種種訊息的心, 但是人在清醒的時候,意識心也必須要前五識的配合,其功能才能完全發揮,因此又讓前五識運作來了別外在環境的種種聲光味道的刺激。八個心識就是這樣不斷的 循環而完成了我們每天的食衣住行育樂種種活動,也成就了種種受想行的心識活動。而人在睡覺時,尤其是熟睡沒有作夢時,前六識是沒有運作的。因為在這時,末 那不會作意讓意識心現起,意識心自然就不會產生作用;意識心不工作,前五識也是在休息的。從經驗上可以知道,一個一夜熟睡的人,我們的形容是一覺到天亮或 者說這個人睡死了,因為從睡下去到隔天醒過來,這中間是一片空白的。為什麽會一片空白呢?因為前六識都不作用的情況下,人就失去了見聞覺知的能力,眼不能 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嚐、身不能有種種觸感、意識心無法覺察了知,怎麽不會一片空白呢?談到這裏,或許會有人想到一個問題,既然人熟睡之後都沒 有見聞覺知的能力,那為何早上起床時間到了或鬧鍾響時會聽得到或自動醒來呢?

    熟睡中的人,他的前六識都沒有在運作,可是他的第七識末那卻是忙個不停的。前麵說過,末那識是一個任何刺激都要接觸的心,這種特質被稱為「遍計所執性」, 也就是說末那識對任何大大小小的刺激都會去注意,都會想接觸。隻要這個刺激的強度夠大,末那識就會好奇想知道是發生了什麽事。人在熟睡時,末那識仍然依著 其遍計執性透過五根身隨時注意著外在環境的變化,隻要外在環境產生了異於平常的變動,例如鬧鍾的聲響、半夜突然刮風下雨啪打窗戶的聲音、地震產生的天搖地 動、火災燒東西的焦味或是嬰兒半夜驚醒的哭聲等,隻要與原先的狀態不同、產生了變化,末那識就會起一個想分別發生了什麽事的念,於是就喚起意識及前五識去 覺察外在環境發生了什麽變化並作詳細的評估及了別。等意識心協同前五識了別完成,確定是鬧鍾在響,意識心並了知到是該起床的時候了,這時末那識如果認可意 識起床的決定,不再睡懶覺時,這個人就醒過來了。不單是睡眠時如此,每個人的末那識在日常生活清醒的當下,其實是隨時隨地的都在注意著周遭環境的一絲一毫 的變化,隻是我們都不覺察罷了!因為末那識的運行常不為意識所覺知,致使我們會像呼吸空氣一般,對其存在習以為常。「譬如說,突然間有一個人拿一個石頭丟 過來,你根本就不加思索:到底要往上跳或蹲下去?還是要往右邊閃或左邊閃?你根本就不思維,一下子就閃掉了。讓你閃掉的那個習慣性的作主的心體就是末那 識,就是你的意根。」。末那始終都是憑著慣性在做事,也是最伶俐的一個心,如果不是末那識的這一些特性,人類的生存就會出問題了。

    末那識的這一些功能對於生物在環境中存活是很重要的,有助於其在威脅環伺、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安然生存下來。在比較遠古的年代,由於人類文明尚未進展到可以 確定其自身的安全無虞時,這種時時警覺的偏計執性對人類在大自然中與野獸爭奪生存權利時,是很有幫助的;但是時間演變到科技文明的這個年代,對於生活在結 構化、有相當的穩定性及安全性的社會環境中的人類而言,這種遍計所執性恐怕就會帶來很多困擾了。尤其是如果一個人的意識心沒有在出生後學習到去忽略或駕禦 末那識的這種遍計執性的話,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因為對任何訊息都處在一種時時警覺的狀態而變得神經質、變得容易緊張焦慮,慢慢的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 因此就出現了所謂的焦慮症、強迫症,或者種種的輕型精神疾病症狀。弗洛伊德在他那個年代,稱這種現象為 n urosis,也認為 n urosis 是很多心理疾病的根源。如果從唯識的觀點來看的話,這種現象就是意識心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沒有產生製伏末那識這種習性的能力而被末那識的偏計執性綁架,因此 隻能任由染汙性深重的末那識為非作歹而無法掌控,才會造成個案出現許許多多的煩惱及痛苦。

    一個人在剛出生時,末那的遍計執性就已經開 始運作(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出生前也已經在運作),那是與生俱有的。出了母胎的嬰兒,尤其是第一年時,雖然已經有了意識心,但這個時候的意識心其實了別的 功能還很差。因此我們會看到小嬰兒隨手將拿到的任何東西塞在嘴裏咬或吸吮;或者尿在褲子上,大便在褲子上時,仍然很快樂的玩著屎玩著尿,而不覺得屎尿是髒 的。因為剛出生的意識心對這一個物質世界還不了解,還不懂得他所生活的社會的規範或他的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要一直等到他的照顧者,可能是爸爸媽媽或祖父 母,對這一個小嬰兒的所作所為發出訊號,給予鼓勵或給予斥責,他的意識心才會一點一滴的學習到這個家庭的價值觀及他所生活的社會所認同的行為模式,進而逐 漸在這過程中學習很多能力來替代末那識的習性,而產生了我們所謂的教養或教育學習的現象。因此有受到良好教養的人,就會克己複禮,文質彬彬,仁民愛物;而 受到不良教養或缺乏教養的人,就會粗野無理,傷風敗俗或殺人越貨。這之間的差異,就在於意識心是否有能力駕馭以本能衝動為主的末那識了。

    相似於這一個現象的,就與症狀的形成有關了。醫學上有一些關於畏懼症(phobia)的研究指出,小嬰兒第一次看到蛇時,是不會有害怕的反應的。但是隨著 年齡增長,看到蛇後的反應卻是越來越害怕。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未被教導過的小嬰兒,並不知道蛇所代表的意義,因此並不會有害怕的心理,甚至會好奇而不斷 的想去碰觸它;但是隨著與大人一起生活的經驗,他會聽到大人不斷的告訴他,蛇是可怕的,是要回避的。甚至他可能也親自看到某些人遇到蛇後驚恐的情緒反應或 驚慌失措的行為,因此而逐漸形成了他自己在看到蛇後的反應。也就是說,這種害怕其實是後天學習的結果,而未必是像某些學者所認為的,是遠古以來透過基因遺 傳的原始的恐懼。同樣的,在焦慮的特質或症狀上,也可以看到親代與子代之間同時都有類似症狀的現象存在,有些學者會將這種一致性歸因於家族性的遺傳。但也 許這種現象與遺傳無關,而是與上述所舉蛇的例子同樣的情況,是一種親代的焦慮特質或症狀造成子代在每天接觸、耳濡目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製約現象。 也就是說,有焦慮體質或疾病症狀的父母,其子女很容易也會受到父母親的影響也出現焦慮的症狀。這就是意識心經由後天環境的教導而導致末那識對某些刺激的執 著性加深的例子。

    以上所談到的末那識的特質,或許會有人好奇,唯識的末那識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那一個?其實現代的心理學並未觸及到這一 個心識,勉強來說,弗洛伊德所談及的潛意識,與末那識的特性是稍微接近的。但是弗洛伊德所提出來的潛意識,其功能在許多方麵與末那識卻又是完全不同的。但 兩者同樣都是隱微不為吾人所覺察,而且都具有主宰性的影響力,也都是人類煩惱及痛苦的根源這幾點的看法,卻是一致的。

 

        第八心--生命之本體

    第八識是一個特殊的心,因為到目前為止,西方的科學或心理學也都沒有探討到這一個心識的存在,有一句眾人耳熟能詳的話,那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 句話的意思是說,欲界、色界及無色界這三個宇宙間眾生所生活的空間之所以形成及存在,是因為這一個真實心(第八識)運作的緣故;而三界內千千萬萬、無窮無 盡的法,之所以能出現生住異滅的種種現象,也都是因為這一個阿賴耶識(第八識)存在而直接或間接所變現出來的。唯識學所要探究的,就是這一個真實心的種種 功能差別,也就是在探討宇宙之間生命運作的大秘密。


   有情眾生的生命是會無止盡的生死循環的,而眾生之所以會生死循環不已,就是因為第七末那識長時 劫以來我愛我執習氣的作用,想要恒時讓自我存在,故而計執這一個也稱為如來藏的第八識實相心而不肯滅舍所致。由於如來藏自很久很久以前的無始劫以來就存 在,也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將它破壞或消滅,因此末那識可以恒執如來藏而生生世世的輪轉下去,如來藏便將每一世的生活經曆中所造作的種種業完整紀錄並保存下 來,未來世會現行讓眾生承受善惡業的後果。從唯識的觀點來看,現代的人之所以會有種種的煩惱痛苦,會遇到許多的逆境挫敗甚至會想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性命,都 是因為每個人的第八識內所形成的煩惱習氣太深,遇緣現行的結果,或是儲存的惡業種子太多,因果酬償的業報所致,如果不能將這一些染汙業種的習氣淨除,這個 人的煩惱痛苦就不會中止。因此依此對生命運作的理解,修為的目標就是要學習種種的方法(法門),以便對治這一些惡業現行時產生的影響力,甚至進而淨除過去 世以來及這一輩子從小到大所累積的種種惡習。

    談到惡業或不善業,許多人就會直覺的認為殺人放火、傷風敗俗或違法亂紀等壞事才是惡業,因此對於所談論的惡業與煩惱痛苦之間的關係會難以理解。其實所說的 惡業或不善業範圍很廣,除了上麵所談到的這一些明顯違反法律或風俗的壞事是惡業之外,會讓一個人產生貪愛、煩惱痛苦或心理折磨的事情,也屬於會增長煩惱的 不善業。例如貪愛日常生活當中種種的感官享受或名聲、常常因故或無故起嗔心而對他人發脾氣甚至造成傷害、對生命真實意義的事理不明也不想去探究而終日渾渾 噩噩、對他人起驕傲不服輸的慢心,甚或懷疑不信任他人所解說的生命實相的道理而相信錯誤的知見等,也都是會產生苦惱的不善業。因為這一些事情,都是會染汙 一個人的清淨心性,會造成困擾,會障礙一個人解脫於煩惱痛苦的。上述這種觀念,其實在西方心理學界,也是有類似看法的。例如弗洛伊德所談到的被潛抑或壓抑 的欲望及衝動,榮格所提到的心理情結等現象,都是現成的例子。


    這一些造成人們痛苦及情緒困擾,甚至是產生種種精神疾病的心理因素,在弗洛伊德及榮 格的觀點中,也都是因為其具有不為社會道德或價值觀所接受的染汙性才會被潛抑及壓抑成為潛意識,或者糾結形成無法厘清的情結。東西方兩者之間觀點的差別隻 是在於,心理學界認為這一些不好的心理情結、陰影或壓抑的本能衝動,是出生以後在成長過程中才逐漸形成。而依唯實對生命的看法,這一些讓一個人煩惱痛苦的 不善業及惡業則遠自其出生前就已經存在。這種業報觀點的生命運作模式,在所有的宗教幾乎都有其相似性,但卻因為不具科學實證性而無法被科學界及一般人所接 受,在心理學界也幾乎不例外。之所以說幾乎,是因為仍有少數心理學家接受這種似乎內含神秘主義論點的生命運作觀,其中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榮格了。

    榮格對學心理諮商或治療的人來說是不會陌生的,他早期雖然跟隨弗洛伊德修學精神分析,但最後仍然因為理念不合而離開了精神分析學界,自立門戶並開創了分析 心理學。眾所皆知,弗洛伊德是個無神論者,因此對人的心識運作,都想以合乎現代科學的方式來解讀;但榮格在其一生中卻是有許多非科學所能解釋的神秘體會的 經驗,這些經驗自然會影響他對生命曆程的思索與心識運作的理解。因此我們看到榮格終其一生,不斷的在接觸東西方文化中比較被一般科學家忽略的神秘文化的事 物. 在榮格所提出的心理或人格架構的理論中,他將人類的潛意識再區分為個體潛意識及集體潛意識。個體潛意識在概念上與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潛意識是差不多的,都是 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教導而經驗的隱藏的心識。但是,集體潛意識又是什麽呢?榮格從宗教學、神話學、夢境甚至是精神病患的妄想內容,觀察到人類的心靈 --不管是遠古或近代的人類,不管是落後或進步的民族,不管是正常或非正常心智的人--在其日常生活的表現中,在其呈現出來的文化現象中,都具有某些共通 而被榮格稱之為原型的象徵存在。榮格認為個體潛意識是一個人出生之後的所有生活經驗中,被遺忘或壓抑的記憶的儲存所;而集體潛意識則是儲存自開天辟地以 來,全體人類族群所共同具有的生活經驗,是最古老的人類曆史記憶的儲存所。個體潛意識因於每個人的生活經曆而具有個別差異性,但集體潛意識卻是所有人類彼 此之間都共同且共通的。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榮格的集體潛意識與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及意識之現象一樣,都是人類大腦功能的一部分,是亙古以來的人類在不斷的演化過程中透過基因遺傳所 逐漸累積形成,包含了從祖先遺傳下來的生命經驗和全部的行為模式。對於意識或潛意識到底是如何產生的,科學界一直以來都認為是大腦的神經細胞及神經纖維, 再加上神經傳導物質所共同形成的。但是,就如同之前所提過,唯識的觀點與科學界的看法卻相當不同。哪一邊的看法才接近事實呢?似乎在這個年代還無法有定 論,科學家一直想證明意識是由大腦功能所形成,但一直無法提出決定性的證據,反而是支持意識可能是獨立於大腦功能之外的現象的看法越來越被專家所關注。同 樣的,榮格的集體潛意識也是大腦功能的一部分的這一個看法,隻是一種觀察推論所形成的假說,仍尚缺乏科學的實證資料支持。
 
    唯識學對生命運作現象也有其自成一格的觀點,如果以唯識的觀點來看榮格的集體潛意識,又會是如何呢?基本上,榮格的集體潛意識涉及到自有人類以來所有的生 活經驗的記憶以及傳承,這種生活經驗,固然可以透過文化的代代相傳而被保留下來,但很顯然榮格所說的,並不是這一種現象。那麽,除了透過文化的傳承之外, 是否可以透過基因的遺傳而從原始人類一直遺傳到現代呢?近來的科學研究確實有一些相關的資料,例如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刊有幾篇研究發現,生活經曆可以使得同 卵雙胞胎的基因產生改變而出現不同的外顯表現的差異;或者生活作息及飲食的改變,有改變基因遺傳表現的現象。這些研究報告固然談到基因受環境或生活事件影 響產生變化的可能性,但仍無法證明生活經驗或遠古的記憶可以透過基因來遺傳給下一代。再說,基因本身就具有受環境變化而產生突變性的特質,一旦突變發生就 會跟原來的基因不一樣(不管是增加、減少或變質),因此,即使生活經驗可以被基因紀錄而遺傳給後代,也不太可能在這麽長久的時間流轉中,現代人類基因的組 成始終都跟原始時代的人類一模一樣而沒有差異。再者,生活在同一陸塊的原始人類,其原始的生活經曆及記憶固然可以一直透過文化傳承或基因遺傳而遺留給後 代,但是生活在不同陸塊之間的人類,即便地殼板塊曾有移動交會的紀錄,或不同的大陸板塊之間因氣候變化而出現冰河陸橋連結,但這一些變化都是很長久的時間 才發生一次。在這期間,陸塊上的有情眾生不知已經生生死死了多少年,甚至不同年代的文明也都生滅了無數次。遠古人類的生活經驗及記憶,彼此之間因大洋阻隔 而幾乎沒有互相交流溝通的機會。在這種狀況下,他們的生活經驗是否仍能互相交流而達到所有人類的集體潛意識都具有共通及一致性呢?相信是可以被質疑而且是 很難用現有的科學知識來回答的。因此榮格的觀點雖然有獨創性,但卻會麵臨科學實證研究的挑戰。

    而要討論這一生命循環現象,就必須從唯識所說的第八識再深入來了解了。
唯 識所提到到的第八識到底有什麽功能呢?在八個心識中第八識是最重要的一個心,因為第八識是宇宙萬法出生的根源, 即使是前七識也都是從第八識藉緣所出生。第八識的另一個很特殊且重要的功能就是執持種子。種子是什麽呢?種子即是「功能差別」, 第八識可以出生種種有功能作用的法,而每一種法之所以能出生,就是因為有其相對應的種子存在。例如有情眾生都具有的前七識, 具有令眾生見聞覺知及作主決定的能力,這是由七識心的種子現起所運作出來的功能;再如七識心都有其相對應的心所法,可以讓有情眾生產生種種感受、 情緒及思維等心理現象,也是因為有心所法的種子現行起作用的結果;三如有情眾生在每一世的生活中,所接觸的所有生活經曆的記憶, 以及接受知識、教育的薰陶教養所形成的個性及善惡心性,或一生中所學習的技巧工藝的能力等,也都會熏習成為種子紀錄起來, 也都有現行產生作用而表現出來的機會。現代的心理學所探討的記憶、人格特質或天生氣質等心識活動的紀錄或內容, 甚至是潛意識的內容或心理情結等,都隻是唯識所探討的種子的意涵中很小的一部分。 一個人從小到大,所經曆過的種種見聞覺知的經驗,或是種種言行舉止的表達(稱之為身、口、意行),都會透過熏習成為種子保留下來,而由第八識執持( 就是被第八識收藏保存)。這些被保存的心識活動紀錄的業種,不管經過多久的時間,隻要遇到適當的時節因緣,就又會再度表現出來。

    弗洛伊德 對於人的心識功能的解讀,認為人們對自己絕大部分的內在心思與情緒是無法完全了解的。這一些無法被覺知及了解的精神心理活動的內容, 就被其歸類為潛意識。弗洛伊德認為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曆中,那些被壓抑或潛抑的欲望衝動會儲存成為潛意識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從唯識的觀點來看的話, 這一些被潛抑或壓抑的欲望及衝動,也是與我們平常的心識活動的紀錄一樣,都會再經由熏息的過程加重其染汙性而被第八識所執持, 並不是匯聚形成第七識末那(潛意識)的一部分。紀錄生活中的種種經驗,是第八識的諸多功能之一,並且它也是一個無容量限製的資料庫係統, 不但收藏了無量無邊的種子,也可以隨時更新資料, 更能讓這些資料產生功能作用。而第八識本身及這一些被收藏的種子,不論經過多久的歲月,即便我們這個銀河係毀滅了,也不會有絲毫的損毀。

    所有有情眾生的生命都會一世又一世的生死循環(唯除入無餘涅盤者例外),而且在這生死循環當中, 又都有因緣果報的現象存在。之所以能成就生死循及因緣果報,都是因為每一有情眾生都具有這一個永遠不會毀壞的第八識。 以唯識學的觀點來看榮格的集體潛意識,就比較可以理解榮格所描述的集體潛意識了。榮格所提出來的集體潛意識的種種功能,基本上隻有第八識如來藏可以完成, 隻可惜榮格談的並不是這一個有情眾生的真實心, 而是我們這一個頂多可以存在一百年時間的大腦所產生的功能。因此不管要從什麽觀點來看, 都很難讓修學唯識的人相信人類的大腦可以產生這種儲存全人類遠古以來的記憶的作用,而隻能讓榮格的集體潛意識成為一種假設。 第八識不同於潛意識或個體潛意識的第七識,而第八識內所含藏的種子,自無始劫以來到現在,所有的眾生都本來具足無有差異,也都同樣具有現行表現的潛能,隻 是因為種子的染淨程度而有所差別而已。因為有第八識, 自遠古時代人類的記憶或生活經驗就一直藉由熏習成為種子 的過程被儲存在第八識內,經過生生世世的輪轉而一直保存在自己的第八識內。因此,不管其個人是否絕子絕孫,或者是否一大族群遭遇到種族大滅絕, 這一些生存在過去年代的有情眾生都會再度的投胎受生而一直輪轉到我們這個年代或未來的年代。 當因緣具足時其第八識內所執持的種子的內容就會有現行的機會,才可能出現榮格所提出來的集體潛意識這種跨種族、 跨時空的共同性象徵(原型)的現象。經過這一番分析說明,可以知道榮格的集體潛意識如果想成為心理學上的理論依據, 如果想建立成為人類深層心理的實質而不是一種虛構假設,那隻有認同唯識所說的「眾生都具有第八識」才有其可能!

    除了集體潛意識之外,榮格所提出的陰影、 阿尼瑪及阿尼姆斯的理論,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理解。 從生命循環觀點來看,目前生活著的每一個人(或每一有情眾生),都經曆過無法計算有多少次的生死循環, 而每一世的循環都可能會出生在三界中的其中一界,在不同類型的眾生中, 都曾經扮演了很多種不同的身分角色,也都曾經是男性或女性,或者是雄性或雌性。因為每一世生活的經曆及學習的結果, 都被收藏在第八識如來藏中,因此所有的人類,不管是男生女生,每一個人的第八識中,都記存了不同性別及不同身分或不同能力的資料。這一些業種, 有一部分是善性的,有一部分是惡性的,有一部分是無記性的。這一些聚集在第八識中的惡業種子, 並不隻是儲存起來而毫無作用的,它會在遇到相應的緣到來時現行產生作用力,而使得一個人不由自主的起壞念頭或壞的心行。 這種壞念頭或壞的心行的出現,並不是隻會發生在惡人身上,即使是一般所謂的好人、善人,隻要過去世造過惡業,也一樣會有出現的可能。 由於很多事實無法以這一世的生活經曆來解釋這種現象,於是心理學家就隻能以陰影的概念來描述這一種真實存在的經驗; 再者,目前世界上的男男女女,不管其目前是何種性別,在其第八識中也都含藏了相對性別的業種,隻要遇到適當因緣,就會在不同的時間點表現出或男性陽剛或女 性陰柔的特質。這種現象其實都是業種遇緣現行的結果,從唯識的觀點來看榮格提出來的理論,並不特別奇異。 隻是一直以來所談論的生命循現象,因為一般人的知見認為沒有科學的實證證據可以舉示生命確實具有循性,而很難被一般人所接受,因此才會對榮格提出的陰影、 阿尼瑪及阿尼姆斯的理論感到驚豔。

    第八識除了是一個超級大的資料庫係統之外,還具有無量無邊的功能。依唯識的觀點來說,宇宙間所有的事物及所有的現象,都是第八識直接或間接所出生,這也是 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第八識除了收藏心識活動的紀錄--「種子」之外,還有哪些功能呢?以所提到的執持諸色根的功能來說吧,人類的精子與 卵子結合成為受精卵後,為甚麽可以發育成為胚胎甚至是成長為小嬰兒呢?醫學的解釋是因為受精卵內的細胞含有23對的染色體,因為染色體的緣故,才使得受精 卵可以逐漸的依著基因的藍圖而發育成為小嬰兒,甚至長成為一個成人。但是從實際現象的觀察來說,這種解釋觀點是有矛盾的。例如同卵雙胞胎,他們身上的染色 體是由同一組染色體複製分裂後所得到,因此,從生物學的基礎上來說,其基因組成是完全一樣的。因此依於同樣的基因藍圖所建構出來的身高體重等特質,應該是 要一樣的;依於同樣的藍圖所建構出來的體質及健康狀況,也應該要一樣才對。可是經驗上,一般人對同卵雙胞胎的印象也隻會認為兩個人長得很像,但不會認為兩 個人除了長相之外的其他特質,也會像工廠生產線所製造出來的產品一般,是完全一樣沒有差別的。因為同卵雙胞胎即便可以長得很相像,可是身高、體重、智力、 個性,甚至是體質好壞、健康程度或未來的命運等,幾乎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而大部分的同卵雙胞胎,幾乎都是在同樣的環境中照顧、接受教育,甚至長大後也在 相同的工作環境就業。因此,能夠影響其產生差異的外在因素可以說是很小的。甚至在外國有兩個頭同一個軀體的雙胞胎連體姐妹,從小就無時無刻都相處在一起, 可是兩個人的個性及嗜好卻截然不同。從這一些現象來看基因在一個人的生理、心理等特質的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恐怕不會像醫學所認定的那般,占有決定性的地 位。在決定一個胎兒未來的生理及心理方麵的特質如何,甚至是人生曆程會如何進展,染色體基因恐怕隻會是其中一個因素,第八識中所執持的累劫以來的業種,才 是真正重要的關鍵因素。

    從唯識的觀點來說,受精卵之所以能繼續發育成長,而不會早夭流產,甚至可以長出各各不同的樣貌,其根本原因是有第八識入胎的緣故。如果第八識沒有入胎,或 者入胎後沒有繼續執持那個胚胎或胎兒,那麽這個受精卵、胚胎或胎兒就不能繼續發育成長,就不會懷孕或者懷孕後也會流產。


    因為有第八識的緣故,才會 有有情眾生的色身存在及精神心理的活動。如果第八識沒有入母胎,就不會有胎兒的名色出生或生長的現象;如果第八識入了胎之後,因為業報的關係而沒有顯發其 作用執持根身(受精卵)的話,也不會有胎兒的名色出生或生長的現象;如果第八識在胎兒生長過程中離開了胎兒,那胎兒就會敗壞,也不會有胎兒的名色繼續發育 成長的現象。最後總結,如果沒有第八識,就不會有我們的身體與精神心理這些現象存在了。而第八識入胎的現象,也不是目前的醫學或科學所能研究探討的,隻能 等未來的醫學或科學來證實其真實性了。

    第八識除了在受精卵階段執持根身之外,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也都是一直在執持根身的。例如平常可能不小心跌倒受傷,身上出現了傷口。也許幸運隻是皮膚擦傷 而已,但或許是不幸造成皮開肉綻,甚至是傷口一大片。又可能是小傷因為疏於照顧而讓傷口發炎化膿,皮肉爛壞一片。當這一些情況出現時,我們的身體到底是如 何修複創傷的呢?目前的醫學知識或生理學知識可以告訴我們,傷口修複的過程當中,我們的身體出現了什麽變化,皮膚、肌肉細胞又是如何逐漸一層一層的生長密 合,而使得傷口完全被覆蓋住,逐漸恢複原狀。傷口修複這件事情並不需要我們去費心,看起來也似乎並不複雜,但這中間卻是有一些現象值得去深入探究的。事實 上,在傷口愈合的過程當中,我們都不曾想過要讓自己的傷口如何複原,多快複原,甚至是複原到什麽程度。事實上我們也不會如此做,因為知道即使天天無時無刻 的想著這幾件事情,你的傷口也不會愈合得更快更好。身體有自己愈合傷口的步調,不是我們的心思念頭可以掌控決定的。可是,絕大多數的傷口就是愈合得剛剛 好,大小、深淺甚至是膚色,都與受傷前幾無差別;愈合之後就停止再生長,不會多一分,也不少一分。這個過程對我們而言是再自然不過了,但這其實也是因為有 第八識執持根身的緣故,才能讓傷口的修複如此完美。

    目前的醫藥發展,逐漸將人的生理/身體解構,依其進展速度來看,未來可能製造出可以替代人類身上任何非關鍵部位的人工組織或器官。在科學家的眼中,人類越 來越像一具由零件、模組及動能所組合而成的生化機器人。這一具由精密的零組件及超高性能硬體配備所組合而成的超級生化電腦人,需不需要有軟體來驅動它做精 密的工作呢?如果從目前的人工智慧及電腦科技的觀念來理解的話,應該是需要一套相當完美的作業係統及無數功能複雜的套裝軟體吧?!否則怎麽能完成這麽多巧 奪天工的事情呢?但很顯然的,這超級生化電腦人身上的超完美作業係統及各種套裝軟體,是與生俱有的,當然也不可能是這一些精密的硬體所運作出來的(有誰看 過不需要安裝作業係統及應用軟體,就能執行Windows及Offic 的超級電腦嗎?)。因此,世俗有所謂的人是有靈魂的、人是有靈性的說法,雖然一般 人對這一現象的理解未必如實,但這一些觀念的存在及被大眾接受,也可以說明精神與物質的二元性,也都可以佐證靈魂或靈性絕對不是由大腦神經細胞所組合而成 的神經係統所產生。人類或所有有情身上的這一套完美的作業係統及套裝軟體,就是唯識所說的八識心王,而其根本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指涉的實相心 --第八識。

              人有幾個心--現代心理學如何看待

    從西方心理學的觀點而言,人有幾個心或幾個識呢?對心理學有所涉獵的人都知道,心理學可依其理論派別而區分為變態心理學、應用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生物心 理學、臨床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演化心理學、實驗心理學、格式塔學派心理學、人本心理學、語言心理學、人格心理學、正向心理學、精神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等;也可依其應用範圍分為臨床心理學、輔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法庭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工業及組織心理學、健康心理學、政治心理學、學校 心理學、運動心理學……等。不管是哪一種學派的心理學,所探討談論的內容都是從人這個個體藉由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身體的觸覺這五種感官功能與外在環 境互動,獲取了種種訊息之後,藉由意識心的了別後所產生的種種情緒、感受及想法的角度來論述。不同學派的心理學所探討的其實隻是在不同的場域中,我們的心 理能力所展現出來的不同樣貌而已。

    從心理學所談論的內容可以知道,一般心理學所涉及的對象就是唯識所探討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前六識。一般心理學之後,再往深層的角度探索,就有深度 心理學或深蘊心理學的出現,英文名稱為d pth psychology。這一類別的心理學指的就是以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潛意識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心理學科。在以精神分析為其名稱的深蘊心理學中,探討的是不 為一般人所能輕易覺察的精神心理現象。也就是說,深蘊心理學所涉及的心識活動的內容,不是前麵所列舉的種種心理學所能函蓋的;而弗洛伊德也曾在其著作中論 述潛意識這一心識功能的實存性,甚至對於竟然有人懷疑潛意識存在這一事實表示難以置信;同時他也認為潛意識的功能作用不同於意識,並不是意識的部分功能的 指稱(當然,更不會是由意識再細分出來所形成)。因此在臨床實務上可以很清楚的區分,一般心理學與精神分析所指涉的對象是截然不同的,而如果以唯識的觀點 來說,意根末那識(潛意識)與第六意識本來就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兩個心。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識之外,把弗洛伊德所提出來 的潛意識加進來之後,一個人就具有第七個了別功能的心識了。

    而繼弗洛伊德之後,榮格又提出了集體潛意識的理論,並且將集體潛意識與潛意識也做了區分,從兩者功能上明顯的差異來論述集體潛意識與潛意識之差異。同樣 的,在七個心識之外,我們再把榮格提出來的集體潛意識並進來計算的話,就可以了解一個事實:在心理學科的領域內,尤其是深蘊心理學這一個範疇,雖然沒有學 者專家以明確的文字表達過一個人究竟有幾個心識,但其實從大家普遍接受潛意識及集體潛意識都可以對人的內在心理狀態產生實質的影響、也同樣都以潛意識及集 體潛意識的探討及介入作為治療目標這兩點來看,心理谘詢/治療師、精神分析師及精神科醫師等心理專業人員,其實也是「潛意識地」相信及接受每個人都具有八 個不同功能的心識,隻是他們自己並不知道而已。

     既然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也具有八個心識,那是否還有第九個或第十個心呢?弗洛伊德在論述其發現潛意識的過程時,也曾提出類似的好奇,但可以確定的一點 是,自弗洛伊德之後,榮格提出集體潛意識以來到現在為止,西方心理學界並沒有學者再提出潛意識、集體潛意識之外的另一個有功能作用的心識理論。雖然心理學 界對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的功能認知與唯識所談論的七、八兩個心識有很大的差距及誤解,但心理學界至少相信在六個心識之外,還有功能更高、影響更大的心識存 在。近代更有被譽為「心理學第四勢力」的超個人心理學派,肯定人類除了潛意識之外,還有高層的心靈層麵,此一心靈層麵屬於大我的、超越個體的領域,一向為 傳統的心理學界視為接近神秘的、宗教的領域而加以排除,但隨著科學及研究方法的進展,有愈來愈多的研究成果及學者傾向肯定其與潛意識同樣都是幽隱但真實存 在的。弗洛依德在提出潛意識的概念時,曾存疑的表示人類或許還有第二個或第三個隱微而不為我們覺察的心理功能,但從唯識對生命實相的認知,可以肯定的說, 不會有第九個或更多心識存在的。因為唯識所探討的是法界的真實相,法界實相就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眾生都具有、而且隻具有八個心識這一個事實,不管曆經時空 如何的變異都不可能會改變的。

Shixiang摘編自Intern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