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博文
生活在“批判時代”的老舍欄目:非常人物2007年第6期從老舍在全國文聯主席團和作家協會主席團聯席(擴大)會議上的發言中不難發現,老舍早在1954年,就敏銳地感覺到了當時文藝界在批判俞平伯的運動中產生的一些問題,但他隻是既犀利又不失溫和地以弦外之音提醒注意:“舊日衙門裏那種信任誰、懷疑誰的態度不應存在於我們的團體裏、事業裏。……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參觀台灣的紀念碑有感 作者:張允若 來源:作者賜稿 來源日期:2012年01月16日   《炎黃春秋》2009年曾經刊登智效民的文章,談到台北市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引起了我的注意。去年十一月我赴台旅遊時,特地要求導遊在日程中增加參觀該紀念碑的項目。得到同意後,我和同行旅友,化了半個多小時前去作了參觀瞻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文化大革命”吳晗未替彭德懷說話毛澤東“誤會”《海瑞罷官》 閱讀:3512015-10-0311:42 標簽:文化 X 文革遊行(資料圖)   本文節選自《大動亂的年代1949-1976》著名曆史學家王年一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1965年11月到1966年4月,是“文化大革命”的準備階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活著的我不是我-葉文福訪談(一) 問:韓慶成 答:葉文福 韓慶成:葉文福先生,您好!祝賀您榮獲《詩歌周刊》第二屆“致敬詩人”。 此刻我記起36年前的1979年,您的《將軍,不能這樣做》在《詩刊》社全國優秀詩歌評選中,獲得專家和讀者的一致好評而高票當選,但正式公布結果時,這首作品卻被偷梁換柱,您能否介紹一下當時的感受?今天,您又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彭小明:紅二代、褐二代和紅色基因 發表於2016年01月30日由辰思 習近平文革開始時小學畢業,沒上過中學的數理化生,基本的科學概念都纏夾不清。旅德中國物理學教授曾經指出,習近平提出的正能量莫名其妙,能量沒有正負之分。習近平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比喻中德關係也非常可笑。習近平本想用此來比喻友誼關係的助力和阻力。卻不料按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2-03 12:50:56)

穿到宋朝過春節 2016-02-03國家人文曆史 文|吳鉤 摘自《生活在宋朝》,江蘇文藝出版社2015年,本文已獲授權。 每年過春節,幾乎都聽到身邊朋友的感慨:“這年味越來越淡了。”之所以覺得年味淡,是因為舊時那些烘托節日氛圍,體現節日內涵,生成節日文化的禮儀、符號、習俗,已經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皮(禮儀、符號、習俗)之不存,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些年來我們走過了(1)初始自我感覺良好,(2)本州各城市巡回演出,(3)低潮困境,(4)重振旗鼓,(5)重要主力加入,(6)失去主帥、平穩過渡,(7)正規練聲提高水平,(8)舞蹈隊加入助演...(有時間會一一寫來)的路程。 如今我團已成為本地亞裔社區活動主力,在當地傳播中華文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歌還未練到位,但在兩部聲音的融合上有了較好的進步。女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電影《南征北戰》高營長的扮演者馮喆文革含冤自殺之謎 卜榮華 ZT默默看完這篇文章,心中難免五味雜陳。一位優秀的電影演員,當年《南征北戰》裏那位耳熟能詳的“高營長”,原來是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悲劇?是誰導演了中國大陸一係列的悲劇?至今沒有得到令人口服心服的答案,因為還不能夠去揭這個令人心悸的傷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發信人:alexsung(Keepyourfeetontheground.),信區:Military 標題:博士報告揭秘-國內縣城政治江湖化,正在向舊社會淪落 發信站:BBS未名空間站(SatJan3015:44:532016,美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鏈接 http://www.weijie135.com/good/blood.do?id=1529995&refid= 《東西相遇》 華裔設計師劉揚用簡單明了的示意圖表現了中西兩個社會細節,對待教育的態度,生活的方式,東西審美觀等等。基本上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細節,讓我們可以引起共鳴。 以下是劉揚眼中的德國中國差異,藍色代表德國人,紅色中國人: 人際關係 生活方式 對於守時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10]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