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回首+品味人生:哎,我們這代人——真實處境!【推薦】zt

(2016-02-25 15:08:41) 下一個

哎,我們這代人——真實處境!【推薦】

2016-02-25 

我們這一代人,政治動蕩年代長大,成為各種犧牲品。有著各種頭銜,紅小兵,紅衛兵,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簡稱知青,大集體工人或國營職工,下崗職工…,還有各種光榮,“造反有理”,“下鄉光榮”,“晚婚晚育好”,“獨生子女光榮”,“上山下鄉好”,“知識青年光榮”,“革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掃街,洗碗,喂豬都光榮”,不知提不提倡“下崗也光榮”。經曆很多,知識很少。

也許這些特殊的經曆,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都有一種使命感,不遺餘力培養下一代,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有知識,有能力,建設我們的國家,趕上發達國家,希望孩子們過上好生活。

就這樣我們默默地付出,過著完全沒有自我的生活。“女人能頂半邊天”,所以女人付出的更多,既工作,又養家,又教育孩子。全力以赴的工作,嘔心瀝血的培養下一代,全身心的贍養老人……然而我們現在老了,可是肩上的擔子沒有幾個真正卸下來的,我們不敢老。

我們都有老人,在敬老孝老的路上,我們都有故事。記得我們的長輩,早就開始依賴子女,我們大多很小就做飯,做家務,帶弟弟,帶妹妹;成人以後被父母呼來喚去。他們是被解放,被政治的一代人,好像他們也不屬於自己,更不懂得怎樣培養子女,怎樣愛子女,但養兒防老是懂得的,依賴兒女天經地義。在那政治加貧窮的年代,他們是怎樣孝敬老人的,不敢恭維。好像“孝敬老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喊的響亮,養老敬老是天經地義的,可對於社會來說,卻同“上山下鄉光榮”、“獨生子女光榮”有異曲同工之妙,社會應該做什麽!?我們的同輩人甚至成為了父母的專職保姆,有的不堪重負先白發人而去。

現在我們同輩人已經老了,但是我們不敢老。我們的老人被我們孝敬得能活一百歲,我有個同學聽到什麽好偏方就弄來給父母,牛奶,雞蛋好吃好喝自不必說了,什麽冬蟲夏草,什麽蛋白粉,海參,牛初乳等等,可是自己沒時間吃,雖然自己也六十歲了。上要孝敬老人,下要帶孫子,工資低的還要繼續打工,晚婚晚育的還在供養子女念研究生,念博士,出國留學,晚婚晚育的兒女還沒結婚,還在操持著為兒女買房,攢錢結婚;很多人成了房奴,……,我們不敢老。

 

確實我們的物質生活和過去不能比了,好了很多,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也方便了,可是我們不敢老。

所謂的想明白了,就是幾個人湊在一起吃點飯,出去旅旅遊,可是悲催的是,很多人為了給子女攢錢不能去,有的因為打工也出不去,有的出去了,因為還肩負著孝敬父母的責任和帶孫子的任務,隻能匆忙出行,一路忐忑不安,完全沒了旅遊的心情,回來發幾張照片,算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我也想開了,我也出去旅遊了!殊不知,出去一趟舍不得吃,舍不得花,還著急回家。各種的放不下,我們沒為自己活過,因為放不下,所以我們不敢老。

老的不管,沒人管!小的不管?靠幼兒園,靠學校?我不說,你懂的。恨不得上大學都自己帶,多少孩子在大學期間墮落了!中國的教育怎麽了!?真是各種不放心,無奈,痛心啊…所以孫輩的培養教育又落到了我們的肩膀上。我們的父母不會愛我們,可我們懂得怎麽去愛我們的子女。因為我們的孩子也不容易,他們懷著父母的無限寄托,拚命在考試的路上掙紮,拚命在職場上掙紮,競爭成了這一代人的宿命,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另一方麵他們要競爭。小小年紀,有的還未結婚就是房奴了,…更何況社會發展如此之迅速,天降大任於斯人也,趕上發達國家的大任落在了他們的肩上。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累,可是諸多無奈,他們已經上車了,中途是下不來的。兒行千裏母擔憂,相信國家,相信孩子,前程一定美好。

我們的獨苗風塵仆仆的遠走高飛了,我們不敢老,我們不能像我們的長輩那樣也對孩子呼來喚去的,孩子們被擠到了發達國家的門口,他們看到了耀眼的光芒,他們會不遺餘力地奔過去,我們怎麽忍心把他們從亮處拉回到黑暗處呢!

 

我們不敢老,我們寄托於各種養生,寄托於各種鍛煉,寄托於榜樣(各種不老的女神,鍵碩的老先生),各種聚會(老朋友,老同學經常聚一聚,權當“天倫之樂”了,相約互助養老,我已經看到報道了,有的已經實施了,一些老人找了一個適合養老的地方,蓋了房子一起生活。)我們互相鼓勵,有病不找子女,找老朋友,老同學,群策群力。我們變得無比嬌氣,身體稍有不適,就盡快治療,不敢吃這,不敢吃那,偏偏我們的食品又讓人各種不放心,不是我們怕死,實在是沒有依靠,更不能連累兒女,更何況,我們這個年齡大多還在發揮著餘熱,承擔著重任,孝敬老;培養孫輩;掙錢養家……

一路走來,我們實在不易,但願我們有一個幸福晚年。中國夢,晚年幸福,然而僅僅是兒女能夠給予的嗎?好像有一個動畫小女孩說,中國夢,孝當先,要勤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江南綠雨 回複 悄悄話 這是原文鏈接。看看原來國內最要好的朋友們,不是自己這代就是下一代在國外打拚(過),看來晚年都將在國外過。這也是我們這代人的處境特色之一。此文寫得有些悲觀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MzMjIzOA==&mid=401990330&idx=1&sn=83db78c2c262e6fd05cd3bdf27a57fd1&scene=1&srcid=0225thkVE6ffJENsmBT4LjX9&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