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5-07-17 09:12:42)
每年到三月下旬金榜題名時,都會產生一批令人稱讚而羨慕的牛娃。當所有的閃光燈聚焦在這些牛娃身上時,站在台下的?媽們一定也是感慨萬分,十二年的心血終於換來了想要的結果,千言萬語匯成二個字,值了!這就是這些中國母親的偉大之處。應該說,每個牛娃的背後必有一個不平凡的藤媽。按一個朋友的說法就是,看孩子的媽,就大該能知道將來孩子能進什麽樣的學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最近常常聽到周圍的朋友為孩子上大學而發愁,愁什麽呢?原來是學校的學費單子來了,上麵的一年總費用的天文數字讓朋友們直冒冷汗。
2008美國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大學收入逐年下降,為了“維持學校的正常開支”,各類大學都開始猛漲學費,尤其是那些名牌大學,以每年5%上下的增速,讓原本巳十分昂貴的學費變得更加離譜。
筆者親曆過去十年來,美國私立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這幾年筆者在思考並探索一個問題,就是怎樣給孩子補一下在學校學不到的生活常識一一怎樣投資理財。
我們這些從中國大陸來美的第一代移民,有很強的危機感,普遍而言,不僅僅有投資理財的願望,而且勤奮好學,實幹加巧幹,家庭的經濟收入要遠好於美國平均水平。可是我們的下一代,出生在美國,從小到大,吃住不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在環境優美的小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7-09 16:05:06)
一百個成功進入美國名校的藤娃,就有一百個不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是各有精彩,但應該不會是同一個版本。外人看到的隻是一個值得羨慕的結果,而個中所經曆的艱辛,堅持不懈的努力,刻苦的學習,及背後的許多故事,隻有牛娃和藤媽心裏知道。筆者以這些年的耳聞目睹,歸納了一些比較典型的藤路,但相信這也隻是冰山的一角,一定有許多種爬藤模式不在筆者描述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7-02 00:02:40)
如果有可能的話,大該許多家長都不會反對家中出個藤娃。朋友平時聊天時,涉及到這個話題,也經常會表示如果能送孩子去大小藤,砸鍋賣鐵也願意。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也是我們華人的孩子為什麽都那麽優秀的原因之一。雖然送個孩子去藤校不容易,可父母培養一個藤娃更是要花費許多的銀子。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大家算算一個藤娃大該要花多少額外的銀子。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全中國大該沒有一個城市的男人像上海男人這麽不受全國人民的善待,除了江浙滬之外,全國各地尤其在中國北方地區,一聽說某男士是從上海來的,臉上的笑臉即可消逝,狠狠的先打量一下這位上海"小赤佬",再不經意的白一下眼,然後用鄙視的目光對著這位不受歡迎的上海"小癟三"問道,"找老娘何事"或”爺忙著呢,有啥事,快說”。
不同於任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6)
(2015-06-29 22:36:31)
孩子應該選擇什麽專業是朋友們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盡管事實上許多孩子選擇專業並不會完全聽從家長的意見,甚至都不跟家長商量。大部分華人孩子會告知家長自己所選的專業,但決定權並不在家長手裏。有些家長,臨到孩子大學畢業了都沒有搞清楚花了這麽多銀子,孩子到底學了什麽專業,畢業了能幹什麽?筆者就屬於那些從頭到尾都沒搞清楚的家長之一。
筆者這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前幾天筆者出了一個帖子有關起跑線的問題,並以家中老三為例說明在美國其實不用太在意所謂的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因為美國名校錄取學生的GPA是以九年級以後為參考數據,因而盡可讓孩子在上高中前多一些自由空間,也許不經意的你會培養出一個天才。
可問題來了,起跑線在哪裏?每個人的定義可能不盡相同,在中國,大部分的家長會將這個起跑線定義在小學一年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常聽朋友提起孩子的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因而孩子很小時,家長已給孩子安排了幾個五年計劃,包括學鋼琴,打網球,上中文學校,參加暑假各類課程補習,踢球,跳舞,等等,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若孩子喜歡這些安排的活動,祝賀你。若孩子不喜歡一些大人安排的活動,很正常,不必勉強,否則引起孩子的反感,會導致負麵的結果。還是要看孩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美教育體製,尤其是中小學的教學方法有著天壤之別。經常有朋友與我探討將美國長大的孩子送回中國去讀幾年書是否值得?孩子行不行?能堅持下來嗎?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沒有一個統一的回答,但我覺得送孩子回國讀一段時間書,其益處還是無可非議的:
1.紮紮實實學習了中文包括講讀寫;
2.養成了一個自覺的學習習慣及良好的學習方法;
3.打下了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5)
[1]
[2]
[3]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