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筆者出了一個帖子有關起跑線的問題,並以家中老三為例說明在美國其實不用太在意所謂的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因為美國名校錄取學生的GPA是以九年級以後為參考數據,因而盡可讓孩子在上高中前多一些自由空間,也許不經意的你會培養出一個天才。
可問題來了,起跑線在哪裏?每個人的定義可能不盡相同,在中國,大部分的家長會將這個起跑線定義在小學一年級,在美國,若將這個起跑線定義在九年級的話,則"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還得認真對待。 筆者認識一朋友的孩子在學習,考試,社會公益活動各方麵都非常的出色,一個典型的好學生,但申請大學時,大藤小藤無一錄取,究其原因,該父母認為是九年級時學習成績不理想,有過二個B。是否真是這個原因,可能永遠不會有個答案,但高中期間的二個B對申請學校一定是不利的。名校的評審官麵對幾萬份申請表,隻能是千方百計找申請者的不足之處,比如GPA, SAT 成績,和多少AP課等,順手先刷掉70-80%的申請者,再根據特長和社會活動等決定誰是最後被錄取的5%至8%幸運兒。
話又說回來,人生的路程亦有許多個起跑線,耽誤了一個起跑,後麵可能還會有機會。筆者數年前在公司的一個年會上與世界冠軍王軍霞有過一個對話,王軍霞認為起跑的重要性取決於跑的路程,六十米,一百米短跑的起跑好壞是絕對重要的,而五仟米,一萬米的中長跑,起跑的好壞真的無所謂。 人生路程亦是如此,培養良好的學習,鍛煉身體,及生活習慣,培養做人的優秀品德,參加社會的公益事業等,不在乎起步早晚,但求正確的方向,而“短距離”的競賽項目,高中的GPA, SAT考試等,確保趕早不趕晚,並且做好了。
希望我們的下一代ABC不僅僅要贏在起跑線上,而且要一路飛奔不偏道,有一個美麗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