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 適合於美國的孩子教育嗎?
(2015-06-25 23:37:46)
下一個
常聽朋友提起孩子的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因而孩子很小時,家長已給孩子安排了幾個五年計劃,包括學鋼琴,打網球,上中文學校,參加暑假各類課程補習,踢球,跳舞,等等,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若孩子喜歡這些安排的活動,祝賀你。 若孩子不喜歡一些大人安排的活動,很正常,不必勉強,否則引起孩子的反感,會導致負麵的結果。還是要看孩子的興趣愛好,順勢而引導,並支持及幫助孩子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並逐漸增強孩子對學習的愛好,而不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
其實在美國,九年級之前的學習成績對考名校是不起什麽作用的,不像國內從小學一路考到博士,一環扣一環,一步拉下, 步步跟不上。因而國內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已有學習壓力。在美國大可不必這麽緊張,讓孩子小時候盡情的享受童年的生活,自然的發展一些興趣愛好,在適當的時候,逐步的,慢慢的,不露聲色的培養孩子各方麵的興趣愛好,尤其是鍛煉身體和學習方麵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為九年級的到來,做一些準備.
筆者以家中老三為例來看一看這個起跑線的提法。
筆者喜歡各種球類運動,特別是足球,因此在家裏老三很小時就帶他去參加暑期足球班,可他本不是塊踢足球的料,也不喜歡這類運動,去了幾次練習和比賽,就中途打退堂鼓了。 到目前為止,唯一進的一個球是踢進自家大門的一個烏龍球。五年級時,請了一個乒乒球隊的教練學打乒乒球,練了二個月,又不幹了。到了六年級,自己去報名參加了一個暑期網球班,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從此以後幾乎天天去打球,身體也一下子壯實許多,並從原先同年級的一個小個子學生,到十二年級時已是一米八四的中等個子學生了。
課外活動方麵,三年級時送老三去練鋼琴,彈了二年鋼琴就自己要求停下來,理由是不喜歡。 在初中時,自己卻喜歡跟著上高中的老二,去參加各類科普及百科知識的比賽,入高中後,又每周花數小時去輔導初中的科普/百科知識競賽隊。很多周末都將時間花在了網球比賽,或帶隊去參加各種科普或百科知識競賽。 高中的幾個暑假,自學計算機編程,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一個理工學院的某個研究團隊裏做了實習生,並得到指導老師的讚揚。
學業方麵,老三在學習成績方麵以前讓我們家長“急出”一身冷汗。九年級之前沒有一次成績單是全A的,少則給你搞二個B回來,多則再加一個C。相比老大和老二的成績單從一年級到十二年級從來沒見過B,甚至A- 都幾乎沒見到過,老三在學習上的表現實在是不敢恭維。 進入八年下半學期,筆者不得巳,隻好數次“正告”老三,“這是最後一個學期你依舊可以混個把B回來,下個年級開始我不希望看到A- 以下的成績了”。 大該是該玩的已玩夠了,九年級以後的老三再沒有出現A- 以下的成績。最後取得的高中GPA還超過了老大和老二。
在領導和管理能力方麵,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和闖蕩尤其重要,老三初中時已帶著一幫娃娃門在周末的菜市場,從美國大叔大媽們口袋裏挖錢,作為支援非洲小孩的教育基金。 高中後期,已是五個俱樂部的負責人,包括擔任數學競賽隊,科普競賽隊,百科知識競賽隊,國際象棋隊,及中國民族舞蹈隊的頭,還兼了幾個初中科普及百科知識競賽隊的教練。 這些活動培養他的領導及組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 許多事情上他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並做出合適的決定,這也反映在決定去哪個學校時,沒有像老大老二去HYP,老三給筆者寫了二頁的理由,放棄大藤而選擇了他喜歡的MIT,開始他四年的大學生活。
總而言之,筆者建議在九年級前,讓孩子有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大家都放鬆一些,不要天天去想這個起跑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