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6-07-24 08:31:11)

有同學回憶青春,那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北京房山,說:初中跟小黑社會一樣,隻要轉來個新生,男生,在操場上給他一分鍾先跑,然後幾十個男生就開始圍追他,場麵如同動物世界群狼追一羚羊,追上就撲上去,把褲子扒了,扔樹上。有新來的挺淡定,眼看被抓了,自己主動一脫到底。 同學現在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此話出口,似乎覺得不妥,接著洗地:大家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2016-07-18 18:05:12)

小時候,看過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忘了,大概講一個漂亮善良的女人,命不好,曆盡磨難,最終還被送上了法庭,為自己辯護時,她說了一句很繞口的話:我錯就錯在沒有任何過錯。這話很拽,有音律美,還隱隱藏著一些禪意。現實中有這樣的事。說有一類好家庭出來的孩子,品學兼優,讀最好的中學,考最牛的大學,被最熱的公司錄用。然後,他們就泯然了。人生的每一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5)


無數人抱怨過生活,古有怨婦深夜泣,今有閑客起彷徨。有人在看華麗長袍下的虱子,有人在問平靜外表下的心魔。人生的底色或許不是蒼涼和悲愴,但絕對有貧乏和庸常。少數天才的璀璨人生不在此列。但我們不是天才。
孩子們沒時間抱怨,一股腦兒地沉醉於電子遊戲。家長們憂心忡忡,虛擬的空間過於飄渺,未來如何於現實中立足。
當一切還在混沌中的時候,P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6-07-09 12:37:45)


蕭伯納曾經這樣刻薄過愛爾蘭人:“一輩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隻豬,結果自己也變成了一塊土,一隻豬”。大概是說,日久不但生情,而且被對象物化。
用這句話套理工男,結論很悲慘。搞數學的,長期跟方程式打交到,自己也成了數字的拚湊。做IT的,每天與電腦互動,漸漸的跟機器一樣程式化。現實中有例子,不少碼工頭發淩亂衣衫皺巴,老遠一看就象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英國脫歐了。這邊廂,Trump也大談孤立主義。大曆史大政治似乎正在遠去,大家開始關注自我的核心問題。這是一個進步,因為在所有“大”的標題下,都藏著一種陰險的“壞”。
讀史明智。先來掰掰明朝,明史大熱,明粉眾多。可細讀下來,也不咋的--朱元璋殺戮成性,朱棣陽奉陰違;土木堡之變是一個落魄的讀書人裹挾幼稚的皇帝;天啟年間是一個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現在的人,“愛”不離口。剛過去的父親節,各種父愛刷屏。有人調侃,父愛都跑到微信朋友圈了。你不說“愛”,就是三觀有問題。
愛真的很重要,這事錯不了,各大宗教各種學問,都把“愛”列為絕對真理。可搜了一遍,卻發現:“愛”隻是一個字,但各有各的小九九。
基督教的愛是博愛,愛一切人與生命。好人要愛,壞人也要愛。甚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6-06-18 06:27:48)

什麽樣的女人最美? 這個問題,每個男人都會搶著答。其實有最佳解,等會兒告訴你。 先來一把PK。盧浮宮三寶,蒙娜麗莎,維納斯,勝利女神。第一個是人,第二第三是神。這兩個神誰更美?中國人的回答多半是維納斯,極致的女性柔美與嫵媚。勝利女神是誰,好多人沒聽說過。 這與審美觀有關。美學上有“靜”之美一說--“沉魚落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0)

華盛頓黃河話劇團新排了一出戲--“文明的野蠻人”,改編自百老匯名劇“GodofCarnage”。很喜歡這個中文名,因為人本來野蠻,卻用文明重重包裹。包裹的時間太長,近乎遺忘,偶爾翻出,大吃一驚:原來我如此“野”,如此“蠻”--當平時nice的加拿大人一到冰球場,就用炮彈般的速度把對手推向擋板,甚或直接拳腳相加時;當彬彬有禮的日本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2016-06-05 13:14:20)

一個朋友說她從不讀長篇的文字,沒那個耐心。我心裏直打鼓:聲稱“不讀書”相當於標榜“沒文化”,好坦誠,真膽大!碎片式閱讀不上檔次,充斥心靈雞湯。時下說的“讀書”就是讀長篇讀大書,動輒三四百頁。你還別怕麻煩,名人們都這麽讀,紮爾伯格一周一本,比爾蓋茨剛為這個暑假推薦了五本。當然,成名之前的書單指導意義更大,但網上搜不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6-05-29 18:52:25)

美食美酒美女,可以帶來快樂,都有體驗吧。教育的時候還快樂著,我卻一直不知。快樂是什麽?是“我見你就笑”。笑要牽動臉部肌肉,而教育/學習的時候多半用腦,能量都隨著血液往腦部走,再來個臉上運功,多此一舉。有人說,快樂教育不準確,應該是興趣引導。小孩都有好奇心,問他有沒有興趣,一開始說是。時間長了,都會打退堂鼓。這讓興趣不那麽容易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