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酒美女,可以帶來快樂,都有體驗吧。教育的時候還快樂著,我卻一直不知。
快樂是什麽?是“我見你就笑”。笑要牽動臉部肌肉,而教育/學習的時候多半用腦,能量都隨著血液往腦部走,再來個臉上運功,多此一舉。
有人說,快樂教育不準確,應該是興趣引導。小孩都有好奇心,問他有沒有興趣,一開始說是。時間長了,都會打退堂鼓。這讓興趣不那麽容易辨析,似乎應該是某種原生態的第一驅動力,與生俱來,不讓做也要做,空閑了就念叨,還常常走神去琢磨。
但上述定義的興趣極其罕見,倒是有許多“歪曲”的例子--英語說得溜,是因為英語老師漂亮,想吸引她的注意。作文寫得好,是好文章會在課堂朗讀,滿足虛榮心。數學考得棒,是相熟的小夥伴們都在興趣小組,一起學自在。棋下得深,是獲勝的那一刻無比自豪,從上到下的快感。這麽看,興趣是個大筐筐,什麽都可以往裏裝。
可能恰恰相反,這類用腦的情境--教育,學習,思考--本來就與快樂興趣無關,與痛苦緊密相連。英國作家毛姆在小說裏說:“為什麽你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地就能過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隻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
雖然毛姆說得極端,但痛苦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我上大學時是一所名校,天才不少,大多匆匆忙忙,神色漠然。我們的孩子們,有在滑鐵盧大學讀書的,課業繁重,很難找到他們快樂起來的時候。當父母的,經常說:再也不讓小孩從事自己的職業;原因三個字:太苦了;可仔細想想,哪個事情做深了,不苦?
學習如此苦,人生好悲催。傷心的同時還是應該看到希望,因為學習有副產品,象思考的樂趣,成功的快慰,智商的優越感。但總的來說,這些快樂不足以抵消痛苦,有赤字,學習往往處在”微痛苦“模式中。
赤字也不是壞事。美國人民長期舉債,他們的日子卻好著呢。痛苦赤字也能引導拓寬思維的深度廣度。
再說,還可以借錢啊。造物主早想到了,大自然的美,運動的愉悅,還有與生命一起相隨的食色,都是純粹的快樂。這些思考學習之外的快感填補了痛苦赤字,讓整個人生稍有盈餘,處在”輕快樂“模式中。
總結一下,教育/學習由莫名其妙的興趣開始,到深刻銘心的痛苦終結,其間有思維的樂趣補償,整個過程是”微痛苦“。生命自帶的愉悅填補”微痛苦“赤字,人生處於”輕快樂“模式。這應該是理想人生的真實圖景。
最後批判一個父母常有的理念:隻要孩子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生活簡簡單單就好。這種無痛苦的快樂,必然膚淺,易蒸發,讓孩子真正陷入平庸無邊的空虛,與豬無異。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是由痛苦開始的,不回避,迎頭上,才是積極的態度。
PS #1, 佛說:快樂和痛苦是同一個東西,快樂由痛苦定義,反之亦然。範爺說:挨得住多大的詆毀就經得住多大的榮耀!我要說:挨得住多大的痛苦就經得住多大的快樂。
PS #2, 這篇文章受脫口秀“兩個賈說”的啟發,賈鬆濤是我的同學,他有專門的團隊研究快樂教育,相關視頻見愛奇藝。
http://www.iqiyi.com/v_19rrls3ad4.html#vfrm=2-3-0-1